必修一第0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内容摘要:

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北宋 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法 8 明朝 仅从儒家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文体有严格的规定,称“八股文”(八股取士) 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 的培养。 [随堂练习 ] ①西周中期的礼器鬲 ②秦始皇兵马俑 ③ 锦衣卫木印 ④军机处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世官制 —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 科举制”的演变过程。 下列 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 ,下品无士族 ,分明折得一枝春。 ,凤生凤 ,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 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其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结果是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 律上没有法律地位。 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如此安排的主要目的是 ①军机处官员能更好地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 ②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③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④受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席,而地主经济、专制 政治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是“非封建”的“皇权时代”。 对此,以下关于“皇权时代”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皇权时代”皇权逐渐强化、经济力量主要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②“皇权时代”专制统治,始终没有封邦建国 ③秦到清一以贯之,都属于“皇权时代”④ 专制集权与封邦建国相互冲突、对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课后巩固 ] 一.选择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 ,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 ,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 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 置 右图中所反映的是 19 世纪英中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 两者最大区别在于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行政方式不同 D. 机构性质不同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公元前 206年~公元前 202年 )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 2世纪早期 2世纪晚期 3世纪晚期 3世纪早期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 ——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 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取寒门庶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的“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 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司法权 C.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宗教事务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中国古代选官经历了“世袭制 ——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 科举制”的过程。 与“科 举制”相一致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 ,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 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 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 内阁 军机处 B.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 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10 “汉承秦制”, 汉时实行郡县两级行 政制度。 西汉后期,在今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带设立了回浦县,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会稽郡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②会稽郡郡守是台州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会稽郡有权任免回浦县县令 ④苏州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1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 郡县、行省 1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 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 ①西汉设置“中朝”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研究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分封制 —— 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西周统治 B.郡县制 —— 秦朝开创,巩固了国家的统 一。 C.郡国并行制 —— 导致了王国问题,削弱了中央集权 D.行省制 —— 元朝除河北、山东、山西外,其它地方都由行省管辖。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1 7.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 也”。 引文认 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1 .“一尧二舜夏 __周,春秋战国战不休, __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__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 __明清。 ”按照朝代的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