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审设问科学解题内容摘要: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 》 (6)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 分) 【答案】马克思既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也充分肯定了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作用,阐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让人民群众及时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 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从考试情况看,由于学生审读设问时不善于分析设问的四个构成要素,普遍存在 “四不准 ”现象(材料范围定位不准、设问角度切 入 不准、知识范围运用不准、编制答案踩点不准),从而导致解题出现审问难、作答难、得分低等突出问题。 第一,从材料范围看,该设问为 “ 中心式 ” (隐性式),根据设问的 3 中心 “ 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 ”“ 我国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明确设问所指的材料范围是材料三而不是材料一、二,而材料三又由三则小材料组成,形式较为复杂。 第二,从设问角度看,该设问为 “ 复合式 ” ,由 “ 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 ” 和 “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巧审设问科学解题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巧用技巧,速解高考“语句衔接题”
的照应。 保持语境(情境)的统一、和谐。 合理、正确排列顺序,符合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等关系。 对此笔者认为方法多固然好,但在特定的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如能巧用技巧,速解该题,岂不是事半功倍。 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 实践和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出速解该题的技巧,以供和读者享用。 从考试大纲看,语句衔接题是对考点 “ 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 ” 中的 “ 连贯 ” 这一知识点的考查。
巧用比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指名学生分析:盐的重量是水的 1 / 15,谁是单位 1 ⑴ 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一 ⑵ 用方程怎样解答。 说自己的想法。 换可以 怎 样理解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 ②、盐的重量和水的比是 1∶ 15 80 1 15=1200 克 或用比例解答 80: x=1:15 比较。 方程解与比例解的联系。 ③水的重量 盐的 15 倍 8 15=1200 克
工作室——教师共同成长的绿色家园
,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术上 要求课堂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的方式,实现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更具专业化,引领了基地学校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工作室 qq 群是工作室成员交流分享教育教学经验、解决教育教学 困难的网络场所。 工作室成员除了集中的研修活动外,还通过这一个平台开展研讨活动,解决了工作室成员近距离开展研讨活动的方式,网络研讨既方便,又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