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王维的诗与画内容摘要:

楼兰终不还 ”,相思迢递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春女尚怀是 “惜春常怕花开早 ”,秋士易感是 “仲宣怀远更凄凉 ”,无言情思是 “无边丝雨细如愁 ”,浪子回头是 “十年一觉扬州梦 ”,官场失意是 “不才明主弃 ”,忧国之恨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然而,还有一种情感,是淡而天成的,是疏朗清 幽的,是不着痕迹的,是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诗品》)。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诗句:是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是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是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是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 这便是禅趣的诗味,王维的山水诗的妙处也正在于此:以冲淡悠远的含而不露的情感,如丝如屡般弥漫开来,如娓娓秋风的絮语,仿若一个沉睡千年的故事,人生有限,宇宙地无限,天人合一,万物似乎有了灵性,空寂的却又是 “以寂为乐 ”,这便是暗合了禅宗的 “对镜无心 ”, “无往为本 ”,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不沾不染,心念 不起。 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使诗歌显示幽然的佛影禅光。 禅入诗,把诗歌的境界提升了。 首先,从山水诗的意象来看,这些意象被王维赋予了禅的意味。 诗中多描写山、水、云、雨、流泉、幽石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是参禅悟道之后完美的自我体验; “城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山中寄诸弟》)是独居超然世外的清静闲逸;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是自然天成的图画;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田园乐》之三)是 “幽闲野趣,想见辋川图画中人 ”。 在这样的意境中,诗中抒情主人公常以静坐的方式出现:《旧唐书,王维传》曾提到王维 “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 王维诗中多次提到 “闲居净生 ”的乐趣。 如 “竹径从初起地,蓬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跌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登辩觉寺》)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 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那尤其著名的《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庸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也是写他静坐的。 王维的 “闲居净坐 ”一般都带有禅定的目的,但在 “净坐 ”之时,又并非枯寂息念,而是耳有所闻、眼有所见、心有所感、思有所悟的。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王维的禅观修习并非采取净坐的方式,而是南禅宗师们常常说的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采取的是一种 “山林优游禅 ”的修习方式,就在这种 “境静林间独自游 ”的生活中,诗人既获得了 “心法双忘性即真 ”的证悟,也获得了无人干扰、心清境静的静美享受,一首首意境优美、含蓄深邃的山水诗也就在这种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高度融合之中诞生了。 例如这首《泛前陂》 “秋自空明迥,况复远人间。 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 此夜任孤棹,夷尤殊未还。 ”这首诗作于辋川隐居时期,写诗人独自 在剞湖上荡舟赏秋。 在这清澈坦荡的山间平湖上,诗人望着高远的天空,连绵的山峦以及闲静的白鹤,不禁悠然入禅,浑然忘我,直至夜深未归。 再一层,禅法要求一切皆空,慧能《六祖坛经》说: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所谓 “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应作如是观 ”,禅宗认为,若要明心见性,体认自己性空之本体,必须即事而真。 当王维具备了 “空性天羁鞅 ”、 “浮幻即吾真 ”的认识后,便自觉地去除因为执虚为实而带来的种种世俗缚累, “无羁鞅 ”的诗人于是才能在自然山水的境界中常常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他是那样即无心而有意地 观照着自然界云生云起,花开花落种种纷繁变幻的色相,他说: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外在的一切物镜都是生没无常的,于是在 “已复其真 ”的诗人笔下,自然万物之真,即为自然万物之性了。 所谓: “不知栋中云,去作人间雨 ”(《文杏馆》), “迤俪南端水,明灭青林端 ”(《北坨》),“跳波自相溅,白鸟惊复下 ”(《栾家濑》),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宫槐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样清寂、静谧、即生灭无常但又充满生机、无牵无挂、无缚无 碍,一任自然、自由兴作,诗人王维便正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理来回归自然的,当他沉浸于由白云、青林、跳波、仄径组成的大自然的境界中时,在与大自然之真的融合契合之中,感到了真正的愉悦,也得到了解脱。 王维的 “无我之境 ”也在诗中体现。 “寂而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