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反思仙台镇中学张雪峰内容摘要: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他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 念 ,而且能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3]。 例如在讲授 七年级 “水资源 ” 及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按课标要求,应该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的文字叙述比较详细,学生阅读后能够理解,但印象肯定不深。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一 些环保方面的漫画及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迫切性。 又例如,在《 自然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这节课中,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梦溪笔谈》和沈括的图片,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地理的历史感,从 而引导学生分析占主要地位的世界能源消费由柴草到水力、畜力到煤炭再到石油的演变过程。 用两幅漫画导入,一幅是“油慌”、一幅是“兄弟连”,用幽默夸张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冲击感,从而点击当前的热点问题:油价高涨,相关产业受到冲击。 这样的导入都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出发,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3]。 四、相对传统的地理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触摸地理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主要在于只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记笔记、划重点,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则认为学习就是看书、做练习题,从书本上寻找试题的答案;体现在应试准备上,为了提高分数而在复习时猜题、压题,忽视了对知识系统地掌握。 而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网络在此时就 成了研究式学习的有利支持。 在制作课件时,要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件。 教学课件要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 如在讲解 《 海陆变迁 》 一节时,我利用 FLASH做了动画课件,让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海陆的变迁过程,比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要好几倍,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加强了学习效果,在充满愉悦、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师生的思维处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