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教案内容摘要:

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声的产生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问题启发 (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 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探究实验 实验 1 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学生开始实验 1 讨论答案: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 实验 2 用音叉、鼓做实验 问题 ( 1) 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 1一样明显吗。 ( 2) 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 紧挨着音叉。 启发学生(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呢。 学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紧挨着音叉放一乒乓球。 学生改进实验再做,并同样回答前面的问题。 归纳: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箸的研究方法。 实验 3 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 吹瓶子口,听声音。 问 1: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猜想可能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问 2:假如空气在振动,你能看见吗。 怎么办。 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 问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气体振动可以产生。 实验 4 利用水产生声音,并注意观察水面的振动情况。 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