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内容摘要:
)三者的关系:共产党的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进行土地革命,能充分发 动群众,为革命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保卫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如果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不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武装斗争就失去了阵地和依托,土地革命就失去了根基。 ( 3)意义: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反“围剿”斗争 (武装斗争 ) 高一历史必修一 教案 3 原因: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十分惊 恐,从 1930年 10月起,蒋介石调集重兵,向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结果: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三.红军的长征 长征背景 博古、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 ( 1)背景:长征一开始,博古等又犯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惨重 ,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红军将士对博古、李德不满。 ( 2)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 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当地红十五军团会师, 1936 年 10 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 下了革命的火种,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成为。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设计x
个 人 集 体 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离不开集体。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会永不干涸。 —— 雷锋 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班集体。 (1) 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 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条件。 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 1)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关爱集体,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团结在集体周围,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为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
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 8 5 0 8 5 0 1 5 1 5 4 2 5 0 4 2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 哪一种简便。 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如何处理“ 0”和“非 0”数字的对位问题。 0 的个数。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
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设计
在 16,9,34,31,0,189。 这些数众,自然数有( ),整数有( )。 我们在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 0 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二 教学实施 “整除”的意义 (提问:如果用 a/b 表示两个数相除,想一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2
板书课题。 用同样的办法结合另外两道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同桌互相说,学生在说的时候会有 12 是 12 的因数, 12 是12 的倍数,说起来别扭,强调事实就是这样。 ) 举例内化: 你能写出一个算 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 (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 ) 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 如果光说谁是因数或谁是倍数是不完整的。 4 说明: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