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大观念,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摘要:

课题了。 老师也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二是课标观 ,课程标准统领目标 课程标准是 国家对 未来期望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的具体化,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相应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因此,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01 版)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总体目标和学段标准。 因此,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时,应 以此作为基本而又重要的依据。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学生在 一段较长时间中的学习结果,其叙述就比较笼统,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 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找 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程目标, 二是 结合学情进行分解组合, 三是根据课时需要 形成合适的 教学 目标 ,使教学目标做到可观、可测、可操作。 如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 首先, 在课程标准中找出与“三角形的面积”相关的课程目标: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其次,课程目标中有两个动词“探索”、“掌握”, 动词指向的名词是“面积公式”。 分解“掌握”这个词,有“能记住”、“能推导”、“能运用”的含义。 名词“面积公式 ”包含“公式本身”、“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运用原理”。 第三,通过上面的分析,结合课时需要,可以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学生在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活动中,能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推导出面积公式; 90%的学生能 记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通过一些具体运算解决三角形面积运用的实际问题。 三是整体观,数学 素养得到落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数学课的总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设计课时目标时,应该具有整体观念,要在每一节课中 逐一 落实这些要求。 当然,不可能每一节课都需要设计四个方面的目标,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 实际,设计出重点目标。 这样日积月累,数学的素养目标才能得到落实,数学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独特价值也才能得以实现。 如,上例“三角形面积”一课,课程目标中有句非常重要的话“探索并掌握”的“探索”,目标设计时咋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