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富煤矿改扩建安全预评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向即东西方向布置,工作面沿垂直于采区大巷的方向由南向北推进。 二采区也是沿东西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区段,工作面沿平行于二采区的大巷即东西方向布置,工作面由北向南推进。 一采区和二采区均将利用原有的巷道和用粉煤灰砖砌墙封堵原来的房柱式采煤法采出的空间形成采区顺槽,以构成采区生产系统。 采区巷道布置 利用矿井原有的一对南北大巷作为矿井改扩建后的南北 1 号辅助运输大巷和南北 2 号辅助运输大巷,利用南北大巷中的一条的南部分作为矿井改扩建后的南北胶带运输大巷。 在南北大巷之间新掘一条南北回风大巷。 改造一对东翼大巷分别作为矿井改扩建后的东翼胶带运输大巷和东翼辅助运输大巷兼作回风大巷。 KEJI 利用原有巷道、在开采煤房后采空区域与巷道间以及工作面煤柱间 粉煤灰 砖砌墙 或 吊挂挡风帘形成的回采工作面顺槽,以及开切眼形成回采巷道。 1.原煤运输系统 采区工作面原煤运输路线为: EML340 型连续采煤机落煤→ ZMZ540 蟹爪式装煤机装煤 → 5 台 WCQ3B 轻型无轨胶轮车 运煤→ 区段运输巷内的 SZZ764/132 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 区段运输巷内的 SSJ1200/3179。 200M 型 可伸缩式胶带输送机 → 东翼胶带大巷胶带机 → 南北 胶带大巷胶带机 → 主副斜井胶带机 → 地面栈桥 → 地面原煤堆煤场。 2.辅助运输系统 掘进工作面所需材料,经 1 号 副斜井 →1 号 南北大巷 → 东翼辅助运输大巷 → 区段辅助运输巷 → 掘进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所 产生的矸石 ,掘进工作面经东翼辅助运输大巷 → 南北 2 号辅助运输 大巷 → 地面。 回采工作面所需材料,由 1 号 副斜井 → 南北 1 号辅助运输 大巷→ 东翼辅助运输大巷 → 区段辅助运输巷 → 短壁回风巷 → 回采工作面。 3.通风系统 采煤工作面所需新鲜风流,从主斜井 、 1 号 副斜井 、 2 号 副斜井进入东翼胶带运输大巷,再通过通风行人联络巷进入 区段 运输 巷,再进入短壁工作面进风巷 到达回采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乏风从 短壁工作面 回风 巷 进入 区段回风巷,进入 东翼回风大巷, 再进入南北回风大巷, 进入回风斜井,排至地面。 掘进工作面所需新鲜风流,通过局部通风机送入掘进头。 KEJI 4.排水系统 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以及掘进头配备有污水泵,涌水排至东翼大巷,流入水仓,由水仓水泵排至地面。 采煤方法 根据本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设计采用 连续采煤机房柱式采煤法。 房式开采采空区 短 壁 工作 面布置 如图 411 所示。 充分利用回采工作面左边的原有两条平巷,其中左边的那条为运输平巷,在其中布置刮板输送机和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右边的那条为回风平巷。 短 壁工作 面 沿平行于平巷的方向布置,长度为 ,沿垂直于平巷的方向推进,推进长度约为 200m。 在回采空间的四周架设了自移式液压支架。 自移式液压支架的布置方式如图 413 所示,共布置了 14 架自移式液压支架,其中在连续采煤机前方布置 2 架,该两架跟随连续采煤 机的后退而向前移动。 利用煤柱和液压支架共同支撑回采空间上方的顶板。 回采用完全顶板冒落管理顶板。 如果顶板不能自行垮落,必须采用人工强制放顶的办法使顶板冒落。 连续采煤机斜着回采顺槽两翼煤柱采煤, 采用双翼斜切式进刀方式 ,边采边后退。 进刀宽度为 ,角度为 60176。 ,进刀深度一般以割透房柱式煤柱为准。 外进式回采方法的进切顺序如图 413 所示,沿采空区一侧的煤柱保留大约 左右的厚度不采,起阻挡采空区的矸石窜入工作空间以及防止漏风的作用。 在回采过程中,应尽量将煤柱回采干净,以防止形成孤岛煤柱, KEJI 不利用顶板的垮落。 生产过程为: EML340 型连续采煤机落煤, ZMZ540 蟹爪式装煤机将连续采煤机采下的原煤循环装入 5 台 WCQ3B 轻型无轨胶轮车 中, 无轨胶轮车 将原煤运到运输顺槽,卸载到 SZZ764/132 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中,再与短壁工作面运输顺槽内的 SSJ1200/3200M 型可伸缩式胶带输送机搭接,将原煤转载到 东翼胶带大巷胶带机 中,最后通过南北运输大巷内的胶带输送机和主井胶带机运出地面。 巷道掘进 采区各主要巷道断面要求满足运输设备、通风、行人、管线布置的要求。 本矿井为改扩建项目,井下原有的大巷为矩 形巷道,断面能满足改扩建后的要求。 因为原采煤方法为房柱式,大巷无支护,为裸巷。 改扩建后采用锚 杆 支护。 为保证采区及回采工作面的的正常接替和生产,根据矿井的开拓部署、采区巷道布置、采煤工作面接续安排及采掘机械化程度;满足采煤、开拓准备的需要,配 备 2 个 巷道修复封堵头。 采掘工作面比为1∶ 2。 提升运输系统 1. 主提升方式:带式输送机提升 带宽 B= 800mm,带速 v= 2m/s,输送距离 L=240m,承载托辊组为槽形前倾托辊 Φ108mm,回程托辊组为 V 型前倾托辊Φ108mm,钢绳芯胶带 ST800,液压拉紧。 2. 主 运输方式:带式输送机运输 KEJI 主运输设备: 带宽 B= 800mm,带速 v= ,输送距离L=20xxm,承载托辊组为槽形前倾托辊 Φ133mm,回程托辊组为 V型前倾托辊 Φ133mm,钢绳芯胶带 ST20xx,液压拉紧。 3. 辅助运输方式:无轨胶轮车 型号: WCQ3B 型无轨胶轮车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方式: 中央分列式 ; 矿井通风方法: 机械抽出式通风; 主扇型号: FBDCZ(B)10No23 型轴流通风机 2 台 ; 备用主扇与在用主扇型号相同 矿井初期风量设计取。 初期矿井通风阻力为 ,通风等积孔为 ;后期矿井通风阻力为 ,通风等积孔为。 矿井通风难易程度属 容易。 矿井供电 供电电源: 位于矿井工业场地西 偏 南面 6km 处,有 新 建的新庙110kV 变电站一座,其上一级电源一趟来自汇能集团蒙南 260MW 发电机组,另一趟来自乌兰木伦 110kV 变电站。 新庙 110kV 变电站 有10kV 出线间隔,可向本矿提供电源。 送变电方式: 根据矿 井计算负荷,矿井供电电源电压采用 10kV。 2 回均引自 新庙 110kV 变电站 ,距离 ,导线型号为 LGJ240。 地面供配电 : 设计在南工业场地设置工业场地 10kV 变电所。 变电所进线采用架空 LGJ50 型钢绞线,局部(进出变电所部分)采用 KEJI 电缆 179。 50,架空线路长约。 变电所内 10kV高压开关柜采用成套设计的中置式真空断路器开关柜,选用 KYN28- 12 型 ,共 15 台 ( 2 回下井、 2 回北工业场地、 2 回配电变压器、 1回备用、 2 回电容器出线、 2 回进线、 2 台母线设备、 1 台分段开关及1 台分段隔离) ,单母线分段 接线 ; 2 组电容补偿装置; 2 台配电变压器、 7 台低压配电屏 及所用综合自动化装置一套,所用交、直流设备等。 矿井 10kV 配电所 10kV 配电装置室出 4 回高压馈电线路。 包括下井两回、 北工业场地 两回。 井下供配电 : 采用 10kV下井供电, 下井电缆采用 MYJV32- / 10kV 395 两回沿 主井 下井至井下 中央 变电所。 ( 1)井下 中央 变电所两回 10kV 电源引自矿井工业场地 10kV 配电所 10kV 不同母线段,下井电缆的选择保证一回故障,另一回能满足井下全部负荷用电。 井下 中央 变电所设两台 KS9—500/10/ , 500kVA 变压器、一用一备,能满足所带负荷用电,负担井底低压、井下主排水泵、胶带运输大巷 、 炮采掘进工作面 及照明用电。 井下 中央 变电所以 10kV 分别回采工作面及回采工作面顺槽移动变电站供电。 ( 2)井下动力设备用电电压~ 1140V、~ 660V,照明用电电压为~ 127V。 详见矿井井下供电系统图。 矿井排水 矿井在副斜井底设主、副水仓,煤层采掘工作面及采区的涌水排至副斜井底主、副水仓,然后由副斜井底主、副水仓集中排至地面。 KEJI 正常 排 水量: 65m3/h 最大 排 水量: 120m3/h 矿井垂深: 水泵: MD15530179。 2 型水泵三台 电动机: YB2250M4 660V 55kW 隔爆型电动机 排水管路:Φ 159179。 两趟。 防尘灭火系统 地面建筑物及构筑物防火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矿井工业场地设置生产、生活供水管网、地面消防供水管网与井下消防、洒水供水配水管网,在工业场地设生产、生活清水池 1座,体积为 400m3,在井下水处理站设置地面消防、井下消防、洒水清水池两座,体积为2179。 400m3,在场地内相应位置设置了地下式消火栓。 在建筑物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为防止火灾发生,井下设置消防洒水联合管道,用水取自地面井下水处理站清水池,消防、洒水管路系 统每隔 100m(胶带机运行巷道每隔 50m)设置支管和阀门,确保消防水及时送达用水地点。 井下防灭火采用 MD300 半移动式膜式驻氮机配合 WJ24 阻化剂喷射泵各两套。 一备一用。 在胶带输送机大巷 中,每 50m 设置一个消火栓;在采区辅助运输顺槽、轨道大巷中,每 100m 设置一个消火栓;在变电所等机电硐室入口、采掘工作面入口、回采工作面进口、回风巷口、胶带输送机机头处均设置一个消火栓;在采掘工作面、煤仓、溜煤眼及运输机转载点等产生煤尘的地方设置洒水除尘装置。 在回风顺槽和回风巷道的连接处均设置水幕用来除尘。 在主要巷道 每 50m 设置一个规格为 DN25 KEJI 的给水栓,供定期清洗巷道用。 矿山救护与安全监控系统 矿山救护 矿山救护工作依托鄂尔多斯市区域矿山消防救护大对, 本矿井建设前可与该救护队签定救护协议,两地行车时间不超过 30min,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本矿井设有辅助矿山救护队,并配有相应的救护装备和自救器材,供井下人员灾害条件下自救。 井下设有完整的安全标志并有避灾逃生线路图和符合要求的安全出口。 在井口处设有保健急救站。 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 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 选用 KJ95 型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主机设在综合楼调度室,干线传输电缆由主斜井引入井下敷设至 42 层煤工作面,系统主要监测瓦斯、风速、负压、一 氧化碳等环境参数以及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将监测到的信息通过主传输电缆传送到中心站主机,实现信息的显示、储存、打印等。 1. 地面中心站 地面 中心站置于矿调度楼内 ,监控主机选用高性能、高稳定的工控计算机 2 台,当主机发生故障时,备机由热切换自动投入运行。 传输接口 1 台,打印机 2 台,交流稳压电源 4kVA 1 台, UPS电源 3kVA 1 台,监控系统软件一套。 2. 分站 KJF16B 地面通风机房,井下中央变电所、水泵房 、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处共设分站 11 个。 KEJI 3.传感器 系 统设有瓦斯浓度、风速、负压、温度、一氧化炭浓度、风门开关状态、风筒开关状态、设备开停、井下水仓水位等。 KEJI 第三章 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划分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因考虑不周所造成 的损失。 分析步骤如下: 1 . 熟悉对象系统; 2 . 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3 . 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危险或危害程度; 4 .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等级;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有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程度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5 . 常用的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如 下表: 级别 危险程度 Ⅰ 安全的,可以忽略 Ⅱ 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 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 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KEJI 事故树分析法简介 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是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以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是故和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的表达其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逻辑图形,即是故树。 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 事故树分析方法可用于洲际导弹(核电站)等复杂系统和广阔范围的各类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各种生产实践的安全 管理可靠性分析和伤亡事故分析。 (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 通过经验分析、事件树分析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确定顶上事件(何时、何地、何类);明确对象的边界、分析深度、初始条件、前提条件和不考虑条件,熟悉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工艺、设备、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