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内容摘要:

, 它往往是针对中青年员工而言的。 比如,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素质测评体系就是为中青年员工“量身订做”的 , 一些指标规定在中青年员工那里是优势 , 而在老年员工身上则变成了劣势,这使得老年人力资源的价值无法得到客观、正确的评价 , 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5. 现行 退休制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 ,具体情况如表 4所示 : 表 4 我国城市老年人平均退休年 龄 单位 : 岁 年龄段 平均退休年龄 60— 64 65— 69 70— 74 75— 79 80— 84 85+ 总计 男 女 资料来源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 数据分析 [R].2020. 从表 5中可以看出 欧洲各国的退休年龄较我国普遍偏高 , 而 我国 退休 年龄 的 偏低,不仅增加了社会的负担,更 使得一大批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知识分子过早的被排除于科技队伍之外,造成智力资源的浪费。 表 5 欧洲各国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 单位: 岁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爱尔兰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法国 男 67 65 65 65 65 65 65 65 65 65 60 女 67 60 65 65 65 60 62 65 65 60 60 资料来源: 王清 .调整我国退休年龄的依据分析 [J].经济纵横 , 2020(06). 四 、 我国开发 老年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如果把老龄人口只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包袱” , 不加以开发利用 , 则只会造成大量宝贵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更多物质财富的消耗。 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物质财富尚不够丰富的情况下 , 仅把老人看作抚养对象 , 实行消极养老 , 对国家和青年一代都是一项沉重负担。 (一) 开发 老年人力资源有助于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和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 , 1990年男性为 , 女性为。 据预测 , 2050 年中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 , 女性为。 按我国一般退休年龄 (女性 55岁 , 男性 60岁 )计算 , 届时人生 1/4的时间处于赋闲状态。 退休者中还包括大批身体健康、专业成熟、经验丰富的低龄老人。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由消费型养老向生产型养老过渡。 养老问题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庞大的养老金支出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项目。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使一部分消费人口转化为生产人口,可以使老年人力资源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个人生活得到改善,还可以为国家创造财富,减轻国家和社会负担,减轻财政压力。 (二)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能有效弥补我国人力资本缺口 和 缓解人才危机 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教育与培训投资 , 但是通过 “干中学”所积累的经验型人力资本同样是人力资本形成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老年人随着工作年限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持续积累 , 具有其他群体人口所难以比拟的经验型人力资本。 另外 , 相对应的还有社会资本 , 它是指“朋友、同事和更普遍的联系 , 通过它们可以使人们得到使用 (其他形式 )资本的机会 ”。 老年人在社会资本存量方面当然是得天独厚的 , 其动员个人和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可小视。 众所周知 ,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 , 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就难以获得长期的发展。 我国正面临人才紧缺的困境 , 同时又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争夺人才的竞 争。 改革开放 20年 , 我国公派留学生 30万 , 目前回国的仅 10万 , 另有一部人才经其它途径外流 , 增大了我国人力资源的缺口。 要摆脱这种局面 , 一是大力推进人力资本投资 ,但这种活动本身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 短期内无法迅速弥补短缺 ; 二是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三)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 尽管退休后老年人无工作的劳累,但过度的空闲,却使他们承受着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 退休前后生活骤变导致老年人心理产生强烈落差;老年人往往因不能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却需要子女照顾而深感自卑;退休后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 老年人就会怀疑自己,丧失生活信心;生活圈子缩小,生活内容单调,老年人容易过多焦虑,诱发疾病等问题。 消极心理加上失去工作锻炼,退休老人与同龄工作老人相比,更易衰老和患病。 据一项调查,再就业老人身体比过去好的占 %,比过去差的仅占 %。 可见,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老人脱离消极生活方式,形成健康心理,还能促进老人身体健康,对老年人力资源非常有益。 五、 我国 老年人力资源 开发的可行性 (一)老年劳动力的供给相当充裕 一方面 , 我国老龄人口的基数大 , 增长快。 另一方面 , 以目前我国退休年龄男 60岁、女 55岁为标准 , 这一年龄阶段的劳动力在体力上还存在很大的 潜 力 , 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 , 退休劳动力的体质状况不断改善 , 人们的体力、智力并不会因为退休而突然消失 , 因此 , 适度开发老 年 人力资源 , 其前景很广阔。 (二)老年人才潜在的创造能力不可忽视 大量资料表明 , 不少老年人 , 除体力有所下降外 , 其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还比较强 , 并没有明显衰退迹象。 人的脑细胞约有 140150亿个 , 一生只使用 10%, 还有 90%尚待开发。 老年人虽然一部分脑细胞老化 , 但另一部分脑细胞仍很活跃。 人的生理老化与思维老化并不同步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智力只是发展速度下降。 而且老龄人才还具有一些青年人所缺少的独特优势在老龄人力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技术,工作经验,这些是社会巨大的财富。 并且,他们在退休后,就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方法以及创新出更好的方法,能带给后一辈更为有用的经验。 目前我国已退休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 80多万 , 占在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 40%, 他们中的 90%是年龄在 70岁以下的低龄老龄人 , 大多数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动机 , 并且不需专门培养 , 这为目前我国许多领域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机会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 , 不仅包括物质资源 , 而且包括人力资源 , 企业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劳动力 , 用人的标准是能力强弱 , 而不是年龄大小。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要求的“量才录用”的原则下 , 老龄人力资源的能力优势可以弥补其在年龄上的弱势,让那些身体健康又有能力的老人施展抱负。 (四) 开发老年人才成本最低 , 收效最快 开发培育人才大体有四个途径 , 一是通过普通教育培养 ; 二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 ;三是启用自己退出劳 动队伍的老年人才 ; 四是从国外引进智力。 四者相比 , 第一、二、四开发途径 , 国家和社会均要付出大量的人、财、物 , 而且培养的期限较长 , 其成本高 ,收效慢。 而老年人才是一种投入少 , 产出多 , 效益高的人才资源 , 其开发成本最低 , 收效最快。 六、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丰富的老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整个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对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的有着重要意义。 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实践,构建老年人就业市场和社会形象,为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创造条件。 (一)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纳入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老年人力 资源是整体人力资源的一个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