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瘫康复医院可行性分析报告书内容摘要:

位、膝部等多个部位进行熏蒸治疗。 专业儿童舱体:专业儿童舱体,特设儿童治 疗参数系统,针对小儿脑瘫的痉挛型、强直型、肌张力低下型、手足徐动型疗效确切。 最优工作环境: 220V177。 22V, 50HZ177。 2HZ,功耗≤ 2020VA,室温: 0~ 45℃ ,湿度≤ 80%,电击安全分类Ⅰ类 B 型。 PID 恒温控制范围: 33℃~ 55℃,温度检测≤ 1℃,实时显示,动态可调。 时控范围: 1~ 6min,动态可调,实时显示 快速预热:国际先进加热技术,功率最优化,预热只需用 10 分钟,即可达到治疗温度。 进排水方式:自动给水,自动排水,配有水位探针,超水位或低水位, 仪器自动控制。 防干烧装 置:配置水位探针和温度探针,当水位低于安全水位,仪器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预防干烧。 壳体材质:采用高强度进口医用亚克力材料,一次性成型、精致美观、坚固耐用、无锈蚀、无致敏性、绝缘性好。 送气方式:依据中医人体经络腧穴循行方向,针对局部腧穴循经汽疗,蒸气均衡,药汽稳定。 1提供专家验方:可提供几百个专家验方,特别是针对于儿童康复。 1外形尺寸: 162*74*75( CM) 1 痉挛肌治疗仪 : 根据 Hufschmidt 的经典疗法,用两路电流交替刺激痉挛肌及其对抗肌,两种抑制接连发生,使痉挛得以 减轻。 用于治疗各种痉挛性瘫痪等疾病,适用于儿童脑性瘫痪、脑血管意外后轻度偏瘫、脑脊髓损伤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等疾病。 KX3A 型痉挛肌治疗仪 性能及 技术参数 可输出两路低频脉冲电流,分别刺激痉挛肌和对抗肌; *脉冲宽度 TA、 TB:脉冲宽度为一个脉冲在患者身上停留的时间,单位为 ms。 脉冲宽度越宽,患者感觉刺激的越强烈。 通常脉冲宽度 TA、 TB 选择。 脉冲电流周期、宽度、强度均可调节; *脉冲周期 T: 脉冲周期为一个脉冲的宽度加上这个脉冲的间歇期所需要的总时间。 脉冲的间歇期是指第 一个脉冲结束到第二个脉冲开始的时间。 在脉冲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周期越长,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 通常脉冲周 期 T 选择。 另设延时时间调节; *延时时间 T1:延时时间为 B 组输出脉冲比 A 组输出脉冲晚出现的时间。 如果交替刺激痉挛肌和拮抗肌,通常延时时间选择。 其他的电刺激可在 之间选择。 *输出强度 IA、 IB:输出强度为 A、 B 两组输出脉冲的电流峰值。 电流强度越大,单位时间流过的电量越多,患者刺激感越强。 治疗时电流强度的选择以引起肌肉明显的收缩反应为好。 脉冲电流周 期和延时时间均有条码灯显示; 定时时间准确, 530分钟分六档选择; *定时时间: 一般选择治疗一个患者的时间为 2030min。 备有圆、方形不同规格导电橡胶电极片,供选用。 1 肌兴奋治疗仪 : 快速提高肌力,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一种有效而先进的仪器。 主要的适应症: 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脑出血、脑血栓、闹栓塞;臂丛神经损伤(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胎神经、马尾神经损等;皮肤感觉障碍,股外侧神经炎。 肌兴奋治疗仪主要技术参数及作用 技术参数 输出通道:双通道 输出脉冲频率: 1Hz10Hz 输出脉冲宽度: 输出脉冲电流: 0240mA(负载 500Ω) 电源电压:交流 220V177。 22V, 50Hz177。 1Hz 功率: 20W 主要作用 *快速提高肌力 MKA型肌兴奋治疗仪能够准确定位于各肌肉的运动点,直接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使所治疗的 肌肉产生完整的运动,从而提高肌力。 实践表明,使用该治疗仪提高肌力比徒手训练快 23倍。 *诱导肌肉产生有效运动 在提高肌力的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能够逐步抑制患者的不良范型,明显增加单一肌肉的收缩或舒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特别是 6 岁以下的儿童。 *改善肌肉营养状况 肌肉营养情况的好坏,依赖于肌肉本身血液循环情况的好坏,而肌肉本身运动功能好坏是决定肌肉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该治疗仪所引起的肌肉收缩,使 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肌肉营养状况。 据观察,使用治疗仪 3个月左右,肌肉发育会明显 加快。 1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 产品技术规格及其它要求 整机 工作条件:能在电源电压 220V(177。 10%), 50HZ;室温 0℃ 40℃和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下工作,连续工作时间能力不小于 8小时 * 所投产品的生产厂家注册资本不少于 1000 万人民币 所 投产品的生产厂家在全国售后服务机构不少于 30家 主要技术指标 EMG 灵敏度: 22020μν峰值检测 * 输出电池: 050mA 177。 3mA 脉冲宽度: 100400μ s 177。 10μ s 频率: 1100Hz 177。 10% 刺激持续时间: 220s 休息时间: 250s 上升和下降时间: 波形:单向、双向和交互 电极选择: A通道 3个, B 通道 2 个 一体化计算机配置: CPU 主频≥ 、内 存≥ 512MB、硬盘≥ 80GB、网络接口、 USB接口 操作系统: Window XP ≥ 17 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器 *、治疗方式:自动模式、人工模式、循环模式、交互模式 *、交感互动的阈值反馈技术:在治疗中阈值可以随着病人的肌电幅度自动调节高低来判断病人运动的强弱,给病人适合的补差,让肌肉达到有效的收缩 、显示:显示 EMG信号波形与数据,参考阈值、电流刺激波形等 、外观:一体化可移动式的推车设计,可方便在门诊、病房、功能训练房内使用等。 *、治疗方案:内置 25 种常用治疗方案,用户可根据治疗情况任意增加新的治疗方案 、训练方式:增强训练、放松训练、协同训练、耐力训练、交互训练、双部位训练 、显示屏幕:屏幕可 360 度旋转,方便临床病人各种角度可视屏幕配合治疗 、软件功能 ( 1)管理:存储、记录、查询历史病人、当前病人的信息 ( 2)数据管理:对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保存、趋势分析、疗效分析,便于医生做临床观察报告 ( 3)人性化语音设计:软件在病人努力、刺激等过程中使用语音提示,与病人 建立良好的治疗沟通,增强病人的注意力和理解力,辅助语音治疗 *、扩展功能:软件中含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如电极片粘贴的位置,治疗部位肌肉的解剖图、治疗参数设置等 、双通道功能:双通道的表面肌电采集及刺激器,既可采集两通道的表面肌电,也可同时两通道电刺激,还可进行两通道的肌电触发电刺激,包括自动触发与人工触发 、通道设置:双通道设置 A/B 两个通道可以分开独立控制参数与时间,可同时治疗两个部位,也可以一通道为主另一通道为辅的功能性双通道训练 *、测量模式:单通道生物反馈模式,双通道生物反馈模式,循环刺激模式 *、典型训练:肌力评估模式 、肌肉耐力训练、肌力增强训练、痉挛肌治疗、肌肉放松训练、双部位反馈训练、肌肉协同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 1 OT综合训练 工作 台 规格 : 189*103*94 质量: 90 KG 用途:改善手指对指功能,提高眼手协调能力,训练患者感知能力及大脑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并能训练上肢稳定性、协调性,提高上肢日常活动能力。 组件:上肢协调功能练习器、分指板、分指板(弧形)、铁棍插板、木插板、套圈、几何图形插板、认知图形插板、模拟作业工具、上螺丝、上螺母、磁性钮。 附件二 关于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通知 【颁布 单位】 卫生部 【颁布日期】 19960402 【实施日期】 19960402 【章名】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些综合医院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康复医学科,但从管理上看,有些与康复医学科的要求不相符合。 为了规范和引导我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现将该《规范》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章名】 第 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加强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医院。 【章名】 第二章 性质、功能与布局 第三条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 导下,应用功能测评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或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临床早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 疗服务,同时,也为其它有关疑难的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相应的后期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并为所在社区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康复医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的临床科室。 第四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根据当地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和条件,设置本管理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相应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尚不具备设置本 管理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条件的地区或医院,可暂不设置,用综合医院现有的临床和医技科室开展相应部分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但应随着需求的发展,逐步增加功能测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康复工程等现代康复医学诊疗项目,待条件具备时,设置本管理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 第五条 一级综合医院一般不必设置专门的康复医学科,但应针对当地人口的主要致残原因,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同时,根据当地群众的康复需求,培训1-2名掌握社区康复实用技术的医务人员 ,积极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组织、指导所在社区的乡村医生等基层卫生人员,在基层有关医疗机构和功能障碍患者住所,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咨询服务。 第六条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人口的康复需求,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纳入区域医疗发展规划之中,指导区域内康复医学诊疗资源的适度发展、合理布局,形成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工作为基础的,以大中型综合医院和有关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及其它康复医学诊疗部门为转诊、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结 构合理、协作密切、成本效果好的区域康复医学诊疗服务网 络,不断提高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水平,完善当地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 【章名】 第三章 构成 第七条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至少应下设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室,并具有相应的康复测评和治疗功能;根据需求和条件,酌情下设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假肢与矫形器等康复医学专业诊疗室。 规模小或康复需求少的综合医院,可将性质相近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室合并设置。 第八条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可不设置专门的康复病床。 院内康复转诊需求大,或康复教学、科研确需设置康复病床的医院,结合需求和当地的康复转诊条 件,在对设床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可按医院病床总数2%-5%的额度,通过院内调剂等适宜方式,为康复医学科酌情设置适当数量的康复病床,并切实保证合理、充分、安全地使用。 【章名】 第四章 人员配备 第九条 二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至少应有1名专职或兼职的康复医师、2名专职的康复治疗技师(士);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至少应有2名专职或兼职的康复医师、4名专职的康复治疗技师(士)。 第十条 设置康复病床的康复医学科,应根据收治病种,参照有关临床科室,配置与康复病床数量相 适应的专职康复医师、康复治疗技师(士)和护士。 第十一条 以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为主的三级综合医院,根据需求和条件,可设置兼职或专职的临床假肢与矫形器技师(士)。 【章名】 第五章 诊疗场所 第十二条 根据需求与条件,二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一般应有150-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业务用房,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至少应有30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业务用房为宜。 如设康复病床,应配置适当面积的康复病房,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5-7平方米为宜。 第十三条 康复医学科应设在易于功能障碍患者方 便抵离的院内处所,根据需求和条件,既可采取门诊、住院共用的设置方式,也可在门诊部、住院部分别设置。 第十四条 康复医学科的通行区域和患者经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设施应体现无障碍设计,地面防滑;如设有康复病房,其走廊的墙壁应有扶手装置。 第十五条 康复医学科的地板、墙壁、天花板及有关管线应易于康复设备、器械的牢固安装、正常使用和经常检修。 康复医学科应有良好的室温调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