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⒊项目三期 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发布大厅,预计投资费用 300 余万元。 同时,开发并使用新的食品溯源系统、应急物流响应系统、进一步拓展平台的使用范围,两套系统和推广费用三项每项预计费用为 16 万元左右,共计 30 万元左右。 扩展使用实现与省级或更大范围的信息系统的对接。 完善经营机制,逐步找到系统运营的立足点,在政 府完成初期投资之后能够自我实现运营。 一期投资约 173 万元,二期投资约为 539 万元,三期投资约 336 万元,本项目共计约投入 1048 万余元。 6 平台建设主体及运营方式 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为政府推动,企业共建的方式进行。 平台的运作要建立独立的成本核算体系,因为农村物流信息化应该是带有公益性的平台,不该成为企业赚取高额利润的手段,成本及收益只要能够达到社会资本平均回报率即可。 独立的核算体系可以为日后政府对信息平台的监控,如果信息平台的盈利过高,政府可以降低某些人员的信息费用,更好的促进信息平台的在物流经 营中的应用,如果信息平台的运作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视情况的严重程度政府可以考虑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分析运作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使信息系统能够持续的运营下去。 编制的依据 编制依据见本研究报告的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 可行性分析概论及主要投资状况 ⒈ 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 平台以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网作为前台网站,整体功能以满足政务和商务的要求 为特色,并且实现两个逻辑系统之间的互联,运政服务系统监督、规范商务系统的业务管理,物流商务系统将为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⑴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网。 作为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前 台网站, 包括两大功能系统:物流商务系统与运政服务系统。 平台将为大荔县农村物流商务、运政管理活动提供物流信息服务。 系统要具备升级、整合的空间,保证后续开发的需要。 ⑵物流商务系统。 其服务于大荔县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大户、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和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展示大荔县棉花、畜牧等主导产业和冬枣、适时蔬 菜等优势特色产品;服务于各类营运货车 14000 余辆,帮助群众销售果品、农副产品;并且通过信息平台集成农户、信息员、经纪人、货运代办等人员,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平台。 ⑶运政服务系统。 通过运政服务系统可以统计出农产品交易状况、车辆空 7 载情况、车辆进入县区的次数、完成货物的数量、本县的车辆对本县经济的贡献、本系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统计可以使一系列重要运输政务管理变得更为有效。 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项目总投资为 元,约 1048 万元。 一期需要投入的 资金共计约 173 万元;二期需要投入的资金共计约 539 万元;三期需要投入的资金共计约 336 万元。 各渠道筹资数量如下: ⑴权益资金筹措。 一期项目,大荔县速恒物流公司从政府申请国家财政预算内投资 100 万元,企业争取自筹投资 73 万元;二期项目,从政府申请国家财政预算内投资 200 万元,企业争取自筹投资 300 万元;三期项目,从政府申请国家财政预算内投资 200 万元,企业争取自筹投资 50 万元。 ⑵债务资金筹措。 基于大荔县速恒公司的信誉及建设项目本身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建设项目将在三期向银行贷款 86 万元。 ⑶社会融资筹措。 本建 设项目所需资金剩余部分采用向社会融资的筹措方式解决,主要是通过基建引资和招商引资两种方式(如招商或者以协议的方式与工程承包单位合作等)进行资金的筹集。 二期项目向社会筹资 39 万元。 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经计算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 %、 %,随着经营收入的逐年增加,投资收益率也逐渐增加。 说明盈利能力越来越好。 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前为 年,税后为 年;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前为 ,税后回收期为 年。 首先,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本 着降低公共设施成本,节约现有资源的宗旨。 大荔县农村物流服务信息网络公司的运营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这里面包括知识型的人才和劳动力型人才,可以为该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有可以影响当地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带动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因此信息平台建成运营将提供就业岗位,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相关经营设施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和劳务市场发展,直接提供 100 多个就业岗位,总共提供 500 多个就业岗位,并能够间接带动或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约 2020 多个就业岗位。 8 项目评价主要结论 平台的建设及运营的 方案,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做出的设计报告。 由于当地有非常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较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和庞大的车队资源,对信息平台的接受程度会很高。 因此,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功能上是必要的、规模上是适当的、技术上是先进的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风险提示与规避 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土地使用风险。 项目规划设施较为先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农村信息员的接受能力,还需要时间,而且企业对物流服务 点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人员组织网络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合使用,都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但是参考我国其他范围内的类似的项目建设基本还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加之大荔县在农产品整个产业链构建上的特色和在车辆组织上的优势,都是项目的成功实施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本项目总投资匡算为 1048 余万元,其中物流结点网络建设费用为 万元左右,保证信息平台平稳运行的基本建设费用为 500 万元,其中每一个物流结点占地面积 5 亩,共占地 80 亩。 采用企业自有、银行贷款和社会引资筹集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因此建设投资的绝大部分还需要国内各界 的投资商参与投资。 若在规划建设期内融资不到位,延长了建设周期,就会降低投资效益,错失发展机遇。 随着本项目的全面开展,负责建设与运用的主体,应当组建一支专业化、年青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中心的管理及运作经验,抓住机遇开拓前进;狠抓企业技术进步,以科技求发展,向科学管理要效率,向贴身服务要效益。 9 2 平台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农村信息化的任务就是将农村的信息传出去,再把外面的信息传进来。 对于大荔县来说,就是能够将大荔县的农产品货源及车源信息及时发布出去,让人们通过平台进行互动, 从而在农村物流中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农村物流信息,而农村物流信息化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多样化的特点,要使物流实现高效率的流通,必须建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项目建设背景 大荔县平台建设的政策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020 年以来,国务院和财政部颁布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无不显示出国家搞活商品流通,支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决心和信心。 陕西省委省政府和有关 部门也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省政府先后颁布了《陕西省物流业发展规划》和《陕西物流业发展指导意见》,省交通运输厅也下发了《陕西交通物流业发展规划》、《陕西交通物流业发展指导意见》和《陕西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大荔县运管所所要构建的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主观上满足落实陕西省“十二五”交通物流发展规划、陕西省“十二五”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 ⑴从国家来讲,建设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基地,是通过大荔农村物流信息化样 板,示范并带动其他县域农村物流发展,实现城乡物流对接、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措施。 ⑵从省级来讲,平台建设符合交通厅“十二五”交通物流发展规划、陕西省“十二五”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为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施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10 ⑶从县级来讲,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网是秦东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实践,可成为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示范样板。 本项目可以作为示范工程实施,推动农村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大荔县物流业发展的环境背景及其分析 ⒈农副产品主要品种及流时流向 大荔 县属于农业大县,改革开放前,多以小麦、玉米、红薯等自给自足的粮食作物作为主要农产品,近些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西瓜、苹果、桃以及蔬菜等经济作物以来,县域农产品品种繁多,种类大致有以下多种:西瓜、黄花菜、小麦、黄瓜、棉花、辣椒、玉米、西红柿、苹果、芦笋、梨、萝卜、枣、油桃、哈密瓜、葡萄、花生等二十余种。 大荔县农副产品受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无霜期二百天的这种气候的影响,以及农产品自身生长特点,农副产品成熟时间比较集中,比如西瓜、苹果、棉花、花生、梨、冬枣、辣椒、萝卜 等高种植面积,高产量的农副产品,成熟时间大多集中在七到九月份,黄花菜、油桃、哈密瓜等少数瓜果在四、五月份成熟,每年年初与年末主要农产品为反季节大棚蔬菜,这主要有黄瓜、大辣椒、圣女果等。 产品的运销方式中农副产品除极少量在当地销售外,以整车外运的方式大部分销往四川、广州、重庆、浙江、广西等地,调查显示,外运车辆除少部分是客商自带车辆外,百分之九十以上均由本县大中型货运车辆承运。 农副产品零货集散,从产地到本地收购点之间的运输,主要运输工具为低速载货汽车及农用三轮车。 ⒉物流相关市场现状分析 1)小商品市场调查情 况 大荔县小商品市场目前主要分布在马家巷、西新街、北大街、花城路、北新街周围,经营的品种繁多,具体情况如下:马家巷、西新街主要经营 日杂小百货、文体用品、工艺品玩具、化妆洗涤用品、茶叶、影碟玩具、内衣、袜子、小饰品、服装鞋帽等品种。 北新街以五金交电、小家电等。 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小零售为辅。 经营业主为当地居民, 30%为外来从业人员等。 运输方式上,通过对 78 家经销商的详细调查,其中自购车送货有 18 家,间断性租车运输的有 10 11 家,其余 50 家均靠顾客自带车(租车)运输。 2)农资销售市场情况 大荔县农资市场 主要集中在县城华城路一带,县城的其他地方和主要乡镇也有零散分布,在调查期间,共对 21 家规模相对大的生资公司、门市部进行了调查,主要销售的种类有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相关农业生产用料,仅对化肥运输量一项进行了调查,每年就有一万吨左右,所需运力以五吨整车计算,需两千车次。 调查的二十余家基本上是以销售送货同步的方式进行运作,主要运输工具有:自备车辆(微型车、轻型货车),调用的车辆有个体经营的轻型货车和农用三轮车。 3)信息部、托运部调查情况 ⑴托运部调查情况。 现有从事西安至大荔县城的托运点 18 个,主要分布在城内 车场、环城路,每日的来货量按运费计算为 3 万元左右,其中乡镇货量占到30%。 然而托运部的问题有现有的托运部都是货从西安配送到县城,而乡镇物品的配送出现了空白,大部分乡镇货主都是坐客车进城提货,然后雇车运回,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开销。 运管所也做过托运部的工作,鼓励他们把县城到乡村的配送运作起来,但因为乡村货物分散、线路长,基本无利可图,所以至今没有一家托运部向乡镇发展,对乡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农资下乡、农副产品外运造成了不便。 针对这一情况,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运管所下属速恒物流公司前一阶段在县城东南 片试点,开通“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每日往返,把农村群众需要的送下去,把需要外运的农副产品捎上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但是货物分散,路线太远,所以运作起来难度很大。 所以,当“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模式运作成熟,全县货运班线开通后,相信能有效的降低农副产品外运、农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的运输成本,真正做到服务“三农”。 ⑵信息部调查情况。 信息部主要集中在各个车场以及大华路、西环路北段周围,全县共有信息部 300 余家,对其中的 86 家进行了调研,发现大部分货运信息中介的运作模式是:租一间 门面房,安装一部固定电话和一台电脑,加入几家货运信息网,印上几盒名片到各企业发送争取货源,为车主和货主联系好以后,就可以赚到 50~100 元不等的中介费,瓜果旺季平均每天能赚 200~400 元,除去 12 电话费、房租等开支,一个月赚 5000~10000 元很轻松。 信息部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来源不规范,信息网上的虚假信息满天飞。 例:渭南有个车主在信息网上看到北阳有玉米到户县,通过电话联系信息部,把车开到官池后,却没有货可以装,让车主受到不少经济损失。 少部分信息中介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只是单纯的为了收取信息费,致使有的 司机为找到一次货源至少要和两家以上的信息中介打交道。 前段时间,有个车被从西安卖到澄县,又卖到合阳,最后在大荔装的货,仅信息费就交了 700 元。 在调查中,很多车主对此怒声载道,但又无力改变。 二是信息部季节性强、不专业,不注重对农副产品的宣传。 城区 40%的信息部过了瓜果季节就不做了,乡镇 90%的都存在这种情况。 4)乡镇企业情况 乡镇企业共调查了 62 家,分布在许庄、东七、埝桥、段家、羌白、下寨、张家、苏村、八鱼、韦林、沙底、石槽、户家、安仁、范家、两宜、高明 17 家乡镇。 规模大的有:许庄 30 家,范家 10 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