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终端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0*   1*   2*   则有名值: 0 * 0 * 35000 . 7 9 3 6 . 4 9 ( )3 3 2 3 0s BsI I k AU     , 1 * 1 1 * 35000 . 8 3 1 7 . 3 0 1 ( )1 . 7 3 2 2 3 03 sB BsI I I I k AU         1 * 1 1 * 35000 . 8 3 6 7 . 3 4 5 ( )1 . 7 3 2 2 3 03 sB BsI I I I k AU         d1冲击电流: 12 .5 5 2 .5 5 6 .4 9 1 5 .5 4 ( )shi I k A     短路容量: 3 3 22 0 6. 49 24 72 .9 4( )dNS U I M V A     全电流最大值: ( )chI I k A    ② 2d 点短路: 转移电抗:2 1 1 211 0 . 0 1 2 9 0 . 0 2 4 5 ( 0 . 1 7 4 0 . 1 0 9 ) 0 . 1 7 8 922ddX X X X       ( ) 计算电抗:2 35000 . 1 7 8 9 6 . 2 6 2100SjS d BSXX S    > 3 此时可将系统等效为无限大系统,短路电流不衰减 * 2 4 211 5 . 5 8 90 . 1 7 8 9dI I I X      2 2 1005 . 5 8 9 5 . 5 8 9 1 . 4 0 33 3 1 2 1BB BSI k AU     ( ) 冲击电流: 5 5 03 78 ( )shi I k A     短路容量: 3 3 23 0 1. 40 3 53 4. 59 ( )dNS U I M V A     全电流最大值: 3 ( )chI I k A    ③ 3d 点短路: 转移电抗:3 1 1 31 0 . 0 1 2 9 0 . 1 4 1 5 0 . 0 2 4 5 0 . 1 7 8 92ddX X X X      ( ) 计算电抗:3 35000 . 1 7 8 9 6 . 2 6 2100SjS d BSXX S    > 3 此时可将系统等效为无限大系统,短路电流不衰减 * 1 2 4 311 5 .5 8 90 .1 7 8 9dI I I I X       3 3 100 1 .5 6 13 3 3 7BB BSI k AU   ( ) 2 4 * 3 89 61 2( )BI I I I I k A        d2d 3冲击电流: 5 5 2 22. 24( )shi I k A     短路容量: 3 3 3 5 8 .7 2 5 2 8 .6 ( )dNS U I M V A     全电流最大值: 7 ( )chI I k A    ④ 4d 点短路: 转移电抗: 4 2 2 89d d LX X X   计算电抗:4 35001 0 .1 7 8 9 3 5 6 .2 6100SjS d BSXX S    > 3 此时可将系统等效为无限大系统,短路电流不衰减 * 2 4 411 0 . 0 9 8 21 0 . 1 7 8 9dI I I X      4 2 100 1 4 4 . 3 4 ( )3 3 0 . 4BB BSI k AU   2 4 * 3 0 .0 9 8 2 1 4 4 .3 4 1 4 .1 9 ( )BI I I I I k A        冲击电流: 5 5 14. 19 36. 18 ( )shi I k A     短路容量: 3 3 0 .4 1 4 .1 9 9 .8 2 ( )dNS U I M V A     全电流最大值: 1 .5 1 1 .5 1 1 4 .1 9 2 1 .4 2 ( )chI I k A    ⑤ 5d 点短路: 转移电抗: 5 3 3 0 .1 7 8 9 0 .5 8 4 0 .7 6 2 9d d LX X X     计算电抗:5 35000 . 7 6 2 9 2 6 . 7100SjS d BSXX S    > 3 此时可将系统等效为无限大系统,短路电流不衰减 * 2 4 511 1 . 3 1 ( )0 . 7 6 2 9dI I I k AX      d 4d 55 3 100 1 .5 6 ( )3 3 3 7BB BSI k AU   2 4 * 3 1 .3 1 1 .5 6 2 .0 4 ( )BI I I I I k A        冲击电流: ( )shi I k A     短路容量: 3 3 3 5 2 .0 4 1 2 3 .6 6 ( )dNS U I M V A     全电流最大值: ( )chI I k A    ⑥ 6d 点短路: 转移电抗: 63 d TX X X   计算电抗:6 35000 . 3 2 9 9 1 1 . 5 5100SjS d BSXX S    > 3 此时可将系统等效为无限大系统,短路电流不衰减 * 2 4 611 3 . 0 3 10 . 3 2 9 9dI I I X      2 4 * 4 1003 . 3 0 1 1 . 5 2 ( )3 3 1 1 5B BSI I I I k AU        冲击电流: 2 .5 5 2 .5 5 1 .5 2 3 .8 8 ( )shi I k A     短路容量: 3 3 11 0 1. 52 28 9. 59 ( )dNS U I M V A     全电流最大值: ( )chI I k A    三、短路电流热效应计算 (采用辛卜生公式计算 ): 辛卜生公式 短路电流带来的发热量: K P nPQ Q Q (kA2) PQ 2: 周 期 分 量 带 来 的 发 热 量 (k A ) nP ()Q 2: 非 周 期 分 量 带 来 的 发 热 量 kA d 62 2 2 202( 1 0 ) ( )12kP tk tktQ I I I K A S  —— 辛卜生公式 22()nPQ I T KA S kt —— 短路校验时间 k j dt t t jt —— 继电保护动作时间 dt —— 断路器全开断时间 因为本设计为 220kV通过变,所以取 tk=4S,而规程规定 tk> 1S 时,可不计 nPQ ,此时 KP ,完全采用辛卜生公式进行计算。 各短路电流发热量的计算: 2 2 2 2 2 2122( 1 0 ) ( 6 . 4 9 1 0 7 . 3 0 1 7 . 3 4 5 ) 1 0 4 . 8 3 ( )1 2 1 2kK t k t ktQ I I I K A S         从前面的计算中可看知 d d d d d6点的 jsX 都大于 3, 24I I I, ,则:2KkQ I t。 222 3. 94 ( )kkQ I t kA S  223 15 8 ( )kkQ I t kA S 224 40 2. 7 ( )kkQ I t kA S 225 8. 32 ( )kkQ I t kA S 226 4. 62 ( )kkQ I t kA S 一、 制作短路计算结果表: 短路点 计算值 d1 d2 d3 d4 d5 d6 UN 220 110 35 0. 4 35 115 Xd Xjs I39。 39。 (kA) I1(kA) I2(kA) ish(kA) Ich(kA) S d(MVA) Qk(kA2S) 第三章 电器设备及导体的选择 167。 31 电器设备及导体选择的一般要求 断路器最主要的作用是正常时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中的 负荷电流,故障时用来切断短路电流,起到控制和保护的作用。 因此,断路器的开断能力是表明其性能的基本指标。 断路器按其灭弧介质和灭弧方式,分为多油断路器、少油断路器、压缩空气断路、 SF6 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等。 SF6 断路器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因其运行噪音低、维护工作量小、不检修间隔期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目前在电力系统被广泛应用。 167。 32 最大长期工作电流的计算 为了能按正常工作情况选择电气设备,首先必须进行各选择点最大长期工作电流的计算。 因为在主接线中 220kV采用单母线分段 ,所以进线通过电流 Imax1按下公式计算,其中 k=, n 为进线回路数 2: 12m a x 165 30c os0. 851. 5 17 5. 98 ( )3 3 22 0 2nPPI K AUn        桥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Imax2 m a x 2 1 . 2 9 0 0 0 0 2 8 3 . 4 3 ( )3 3 2 2 0n nSI k AU     主变 220kV侧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Imax3 m a x 3 m a x 2 283 .43 ( )I I A 主变 110kV侧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Imax4 m a x 4 2 1 . 2 9 0 0 0 0 5 6 6 . 8 7 ( ) ( 1 . 2 )3 3 1 1 0n nSI k A kU      主变 35kV侧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Imax5 m a x 5 3 1 . 2 9 0 0 0 0 1 7 8 1 . 5 9 ( ) ( 1 . 2 )3 3 3 5n nSI k A kU      110kV母线通过最大 长期工作电流 Imax6 m a x 6 m a x 4 566 .87 ( )I I A 35kV母线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Imax7 m a x 58 1 7 8 1 .5 9 ( )I I A 110kV出线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Imax8 1m a x 72c o s 6 5 0 . 8 5 1 2 0 . 4 1 ( )3 3 1 1 0 4nPIAUn      35kV出线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Imax9 2m a x 93c o s 3 0 0 . 8 5 1 1 6 . 4 4 ( )3 3 3 5 6nPIAUn      35kV站用变引流线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Imax10 m a x 1 1 3 8001 . 0 5 1 . 0 5 1 3 . 8 5 ( )3 3 3 5n nSIAU    站 1站用变 400V出线通过最大长期工作电 流 Imax11 m a x 1 0 4 8001 . 0 5 1 . 0 5 1 2 1 2 . 4 7 ( )3 3 0 . 4n nS U    站 1绘制最大长期工作电流分布图: 高中低 167。 33 导体的选择与校验 一、 220kV 导体的选择: 因 220kV 采用的是单母线 接线,均为非汇流母线,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m a x 1 m a x 2 m a x 3 248 100 0I I I A A    ∴采用软导体 由《发电厂电气部分》 P114 图 426 查得, max 6000Th 时, LGJ、 LGJQ 型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密度 J=(下同 ) 2m a x 1 1 7 5 . 9 8/ 1 8 7 . 2 1 ( )0 . 9 4S I J m m  计 算 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上册》 P412 附表 84 得导体型号 LGJ210/10 的钢芯铝绞线 ,, +70℃ 时, Ial为 577A。 热稳定校验: 工作温度 2 2m a x 100 22 1 7 5 . 9 8( ) 2 5 ( 7 0 2 5 ) 2 0 . 1 1 ( )577al alI CI            软导体取集肤效应系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