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辊矫直机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由于齿轮座中心距大于矫正机的总中心距,因此,齿轮座出轴与矫正辊采用万向 联 轴节连接。 矫 直机常用的万向联 轴节除了一般的滑块式 、 叉头 、 扁头型外,在辊径 小于 1200mm 时,也采用球形万向联 轴节 ; 在小辊距矫 直 机上,也可以采用简易型刚球万向接轴,这种 联 轴节采用标准刚球,它只起定心作用,矫正扭矩是靠两叉头的侧面直接接触来传递的。 轴承选择 在矫直机的功率损耗中, 由于轴承 摩擦 占的损耗大,所以减速机齿轮座和矫 直 机本体一般均采用滚动轴承 ; 因为二十一辊矫直机的矫直辊辊径小,故需支承轴承的外形尺寸不能太大,所以采用辊针轴承可以减少轴承的外形尺寸。 所以 工作辊 和支承辊用 滚针轴承和止推轴承。 压下机构的形式 毕业设计 两片机架用螺母互相连接,通过螺栓将机架固定在机座上 ,机架盖与机架用螺栓连接在一起。 压下装置通过电机传动,带动两个蜗杆,使四个蜗轮分别带动四个压下螺丝旋转,因螺母固定在滑块中,当压下螺丝旋转时滑块升降,摆动体及工作辊通过弹簧的作用,也随着升降 (如图 )。 上工作辊两端倾斜时,通过单独调整工作辊的一端,使其处于水平位置,为此两螺杆之间装有离合器,脱开离合器, 既 可单独调整。 图 矫直辊列的布置形式与驱动形式 工作辊与支承辊装置 : 工作辊装置,上下两 排 工作辊分别装在轴承座中,轴承座固定在上下机座中, 上辊座 的侧面形成圆 弧面,可以在机架窗上内侧摆动和上下滑动,使上工作辊上下移动,及改变前后工作辊的开度,当调整工作辊挠度时,轴承座和辊座之间可沿半径为 60 毫米的圆弧面相对转动。 驱动形式:钢板辊式矫直机的上排和下排工作辊是驱动的,以避免钢板在工作辊间打滑。 毕业设计 3 矫 直 机力能参数的计算 二十一辊矫直机的技术性能 及 矫 直 工艺参数 矫直机主电机参数 :功率 P=160KW, 转速 n=1480 r/min。 电动机: 矫直机压下电动机 功率 P=,转速 n=153~ 590 r/min; 横向倾 斜调节电动机 功率 P=, 转速 n=930~ 毕业设计 2840r/min ; 主减速机传动比 : ; 工作辊数目 : 21 个 ; 工作辊辊距 : 52 mm ; 工作辊直径 : 96~ 150 mm ; 工作辊辊长 : 1750 mm ; 工作辊圆周速度 : ~ ; 上工作辊升降速度 : ; 支承辊辊径 : 51mm ; 1支承辊数目 : 161 个 ; 1 板坯宽度厚度: 1530 mm 、 ~ mm ; 辊式矫正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 由 文献 [1, ]得矫直机允许的最大 与 最小辊距为: maxT = sEhmin ( ) minT = maxhsE ( ) 式 中: minh —— 被矫钢板的最小厚度, minh =0. 5 mm ; E —— 工作辊弹性模量 , E MPa ; s —— 矫直辊的屈服强度, s =490 MPa ; maxh —— 被矫钢板的最大厚度, maxh =2 mm。 毕业设计 所以: maxT = sEhmin = 490 5 = 96 mm ; minT = maxhsE = 5 = mm ; 矫直机矫直辊距 T 的范围是: minT T maxT ; 由文献 [1, 表 114]得 薄板矫直 机 矫直辊直径 D和矫直辊辊距 T 之比  : TD = ~ ; 所以 , Dmin D Dmax , 即  mint D  maxt ; 求出 mm D , 取 D=50 mm ; 矫直 力的计算 由文献 [1, 1130]可知: 作用在矫直机上下辊子上压力的总和为: 毕业设计 1211123223431154344323322212)2(2)2(2)2(2)2(2)2(2)2(2)2(22nnnnnnnnnnnnniiiiMtpMMtpMMMtpMMMtpMMMtpMMMtPMMMtpMMtpMtp KN ( ) 式中 : t —— 矫 直 辊辊距 ,取 t =52 mm。 今假设 : ( 1)第 2, 3, 4 辊下轧件的弯曲力矩为塑性弯曲力矩 sM ; ( 2) 第 n1, n2, n3 辊下轧件的弯曲力矩为屈服力矩 wM ; ( 3) 其余各辊下轧件的弯曲力矩为屈服力矩 wM 和塑性弯曲力矩 sM 的平均值, 即 5M = 6M =„„ 5nM = 4nM = 2 ws MM  ; ( 4 ) 由 文 献 [2 , 512] 得 辊 式 矫 直 机 屈 服 力 矩 , 毕业设计 wM = s 62maxbh =280 6 2 =286 310 N mm , 塑 性 弯 曲 力 矩 为sM = s 42maxbh = 4 2 =428 310 N mm,其中: s 为被矫钢板的屈服极限, s =280 MPa。 将上述三个假设代 入 式 ( ) ,可得出各辊下矫 直 力的计算式为: 1P = sMt2 = 428400522  = KN 2P = sMt6 =526 428400 = KN 3p = sMt8 = 428400528  = KN 4p = )7(1ws MMt = )2856 004284 007(521  = KN 5P = )35(1ws MMt = )28560034284005(521  = KN 6p = )(4ws MMt = )28560042800(524  = KN 同理 6p = 7p = 8p = 9p =„„ = 14p = 15p = 16p = KN 17p =t1 )53( ws MM  = )28560054284003(521  =52 KN 18p =t1 ( ws MM 7 )= )2856007428400(1 t = KN 19P wMt8 = 285600528  = 44 KN 20p = wMt6 = 285600526  = 33 KN 21p = wMt2 = 285600522 KN 由文献 [2, 513]得 作用在上下辊子上的压力总和为 : 毕业设计 p =n ip1= )(4ws MMt (n2) = )285600428400(524 (21— 2) = 610 N ; ( ) 因为二十一辊矫直机采用倾斜调整, 由文献 [2, 969]计算总矫直扭 矩Mk ;   EhnKrMDM snsk )2(120 ( ) 其中: nk —— 矫直机方案系数 由 文献 [2, 表 612]得矫直机方案系数 nK ; 0r —— 原始曲率半径, 对于钢板矫直机 min0)(r ( 10~ 30) /h,min0 30hr  ; s —— 板带的屈服强度, s =280 MPa。 所以总矫直 力矩为:   EhnKrMDM snsk )2(12 0 = 242840050     280)221( 1 5 = 610 N mm 矫直功率的计算和电机功率的选择 辊式矫直 机电机功率由文献 [1, 1114]得 : 毕业设计 P= 12)]2([ dVdfpM k   ( ) 其中: kM — — 总 矫正扭矩 , kM =  N mm ; p — — 作用在 矫直 辊上的压力总 和, p = 610 N ; f — — 矫直辊 与轧件的滚动摩擦系数,对于钢板 f =, 如考虑可能出现较大的滑动摩擦,则对于钢板 f = ;  — — 辊系轴承的摩擦系数,辊针轴承  ; D— — 辊子直径 , D= 50mm ; d— — 辊子轴承处直径 (滚 针 轴承取中 径 ), d=38 mm; v— — 矫正速度 m/ s , 板带厚度范围 h=( ~ ) mm 时 , 矫正速度 v=( ~ ) m/ s , 现 在 取 v= m/s ;  —— 传 动 效 率 , = 减数器 齿轮座 2联轴器 2万向接轴 = 22  =。 所以电机功率 : P= 12)]2([ dVdfpM k   = )( 63   160 KN 毕业设计 4 主要零部件校核计算 矫直辊的 校核计算 矫直机矫直扭矩的计算 由文献 [2, ]得矫直机各辊矫直力矩: kiM =n iipp1kM ( ) 其中: N iP1 —— 矫直机的总矫直力, N iP1 610 N ; kM —— 总矫直扭矩, kM = 610 Nmm ; 毕业设计 ip —— 矫直机各辊承受的矫直力。 所以矫直机上下辊的矫直扭矩为: 1kM =n ipp11 kM = 310   =  Nmm 2kM =n ipp12 kM =46 310   =  Nmm 3kM =n ipp13 kM = 310   = 410 Nmm 4kM =n ipp14 kM = 310   = 410 Nmm 5kM =n ipp15 kM =54 310   =  Nmm 6kM =n ipp16 kM = 310   = 410 Nmm 121110987 kkkkkk MMMMMM 8016151413  kkkk MMMM KN 17kM =n iipp1kM =52 310   = 410 Nmm 毕业设计 18kM =n ipp118 k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