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参考范本论文正文:供参考范本毕业设计之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内容摘要:
gl)。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 meQ4 ) 为 浅黄~褐黄色, 物质 成分以粘粒矿物为主,次为卵石及泥岩、砂质泥岩碎屑,粉粒,分布于填方路堤段。 一般呈硬塑状,为滑动体主要层位,在滑坡周界范围内,土中裂缝较多,孔隙大,雨水入渗后,含水量较高、土质较软。 第四系全新中更新统冰积、冰水堆积层( Q2gl+fgl)根据岩性不同,分为如下三层: ① 含卵石低液限粘土:灰黄~褐黄色, 物质 成份以粘粒矿物为主,次为卵石与粉粒,卵石呈亚圆状,粒径组成为: 60~ 20mm 占 10~ 15%, 20~ 2mm 占 5%,其余为粉粘粒。 稍湿,硬塑状,成分不均,主要分布于滑坡带下 ,在路基下较厚,厚达 ,向滑坡前缘逐渐变薄,在滑坡两侧有缺失。 ② 低液限粘土:褐黄~紫红色,粘粒矿物为主,含泥岩碎屑及灰白色粘土斑团或条纹,局部密集,稍湿,一般呈硬塑状, 在路基下较厚,厚 — 8m,向滑坡前缘逐渐变薄。 在滑坡两侧分布较厚,向中间部位成递减趋势 , 该层分布连续。 在 灰白色粘土 以下,该层还有分布。 ③ 灰白色粘土:粘土矿物为主,含粉粒石英,潮湿,软塑状, 该层分布普遍较薄, 厚度一般 ~ , 且该 层分布不连续,南东面缺失。 ( 2)滑床 滑床为 白垩系中统灌口组( K2g) , 总的来看:该层为 棕红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等次之,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 结构不均,局部粉、粘粒分别富集。 岩质软,具饱水软化、脱水开裂特征。 层中含蓝灰色团块及条带,裂隙不甚发育,层理明显,地层倾向南西,倾角 1~ 50。 根据风化成度可以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 ① 全风化带:该层全风化, 以硬塑状为主,容许承载力 [σ 0]=。 该层较平缓,分布较均匀,其平均厚度为。 大学毕业设计 11 ② 强风化带:该层强风化, 岩体较破碎,呈碎石状,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属极软岩,容许承载力 [σ 0]= , 该层比全风化带稍微陡些,分布不均匀,厚度不一,厚度在 — 之间。 ③ 弱风化带:该层弱风化, 岩体较完整,呈 中厚层 状,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属 极软岩至 软岩,容许承载力 [σ 0]=。 该层较缓,分布较均匀。 钻孔未钻穿。 滑带及滑床的结构特征见图 31, 32。 图 31 滑坡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图 32 滑坡工程地质横剖面图 大学毕业设计 12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影响因素 从 滑坡 所处的 工程 地质条件、发生时间、诱发因素及变形规律,分析滑坡发生滑动的影响因素,可总括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内因是滑坡发生的基本因素, 外因为诱发因素。 ( 1)内因 ① 地层岩性 滑坡体物质成分以人工填筑 弱膨胀 粘性土、含卵石粘性土为主,结构均匀性较差,具饱水软化 、 脱水开裂特征。 滑体底部粘性土相对富集 , 原生粘性土土质均匀,结构紧密, 下伏基岩以粉砂质泥岩为主。 由于粘性土和粉砂质泥岩相对隔水作用,地下水长期赋存,导致松散层内土体软化,抗剪强度降低,形成 潜滑 软弱带。 在外因作用下, 滑体沿潜滑 软弱带 发生滑动。 ② 裂隙 裂隙不但影响地层的整体性,还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的作用,不利于滑坡的稳定。 经现场调查,进行地形地质勘探测绘,并实测路面裂缝,收集本路段相关施工资料,经认真分析研究,认为本路段路线左幅第三车道部位路面裂缝均为纵向裂缝。 位于高填方路堤, 在已经填筑完成的路堤上加高加宽路堤,形成新老 路堤接触面。 由于新老路堤的填筑时间不一致,新路堤加宽范围小,不易压 实 ,新老路堤密实度有一定的差异。 在运营车辆荷载和填筑体重力作用下,新老路堤填筑体 沉降 变形不一致,新路堤容易 沿老路堤填筑斜坡面 产生 沉降变形剪切 裂缝,加之填料具有弱膨胀性,在地表水下渗作用下填筑体强度降低,不利于填筑体稳定。 ( 2)外因 外因主要是 地表水、地下水 , 场地内受降雨影响 , 地下水活动较频繁,滑体中部及滑坡前缘泉水出露点和渗水带(滑坡附近涵洞内见滴水现象),渗水带土体抗剪强度低。 由于连续降雨,地表水大量渗入滑带,导致滑带土体含水量的增高,抗 剪强度急剧降低。 滑坡裂缝在特大暴雨中水位迅速上升,增加了静水压力,使下滑力骤然增大, 这 是滑坡迅速移动的主导因素。 成因机制 结合滑坡成因的影响因素,软弱地层为滑坡提供了滑面,土体里的裂缝和岩体里的裂缝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提供了条件,连续降雨,地表水渗入滑体和滑床,使滑坡的抗减强度降低, 下滑力增大, 滑坡前缘临空,使得抗滑力不足以大学毕业设计 13 抵抗下滑力,于是滑坡发生滑动。 大学毕业设计 14 第 4 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 滑坡稳定性定性评价 ( 1)变形 该路段根据测绘调 查及访问,该滑坡 2020 年雨季曾产生局部蠕滑,滑坡后缘及斜坡面已出现轻微不规则的裂缝,以后平行于边缘裂缝在滑坡体上部发生多道断续的裂缝,各处裂缝宽度一般 1~ 5mm,受降雨、饱水影响,滑体前缘(沟边)见多处裂缝,潮湿或渗水。 渗水作用直接影响滑带土体的抗剪强度。 进入雨季后,特别是 6月中、下旬连续降雨造成地表水集中大量沿裂缝渗入滑带,致使滑带土体强度急剧降低,导致滑坡加速下滑。 滑坡在蠕动变形阶段曾采用水泥砂浆填灌后壁裂缝,由于裂缝不断发展,仍有大量地表水渗入坡体,导致坡体变形不断发展,于 2020 年 6月 24日滑坡后 壁下座 ~ ,后壁处路面严重变形、塌陷,产生大量大致平行滑坡后壁弧形阶梯状裂缝,在滑坡体中后部甚为密集。 路堤斜坡的开裂、变形。 坡脚排水沟隆起变形。 勘察期间 ZK2 出现位移 6cm。 ( 2)定性评价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滑坡出现了快速滑动,勘察期仍处于不稳定阶段 ,部分钻孔有向外变形迹象。 斜坡裂缝仍缓慢发展,滑体前缘剪出口水沟垮塌、隆起,变形,并使边沟外土体移动,后缘滑坡壁错落仍在继续增多增大,表明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滑坡继续下滑,后壁临空面加高,加上汽车荷载影响,如不及时处治,滑坡 具有继续向周界外扩展的可能。 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 滑坡计算参数选取 计算中所采用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主要采用地勘报告中的推荐数据。 ( 1)滑动体重度 = (kN/m3) 滑动体饱 水 重度 = (kN/m3) ( 2)综合实验结果与反算结果, 在天然状态下取 c=16Kpa, φ= 7186。 ,在饱水状态下取 c=, φ=。 大学毕业设计 15 剖面选取 根据地勘报告,选取Ⅲ —— Ⅲ ’ 、Ⅳ —— Ⅳ ’ 、Ⅴ —— Ⅴ ’ 、Ⅵ —— Ⅵ进行稳定性计算。 计算剖面见下图 41: 大学毕业设计 16 图 41 滑 坡稳定性计算剖面图 计算工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滑坡所在地 成都市新津县文兴镇 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故滑坡计算需考虑地震的影响滑坡稳定性可分为以下两种工况: ( 1) 工况 1: 天然 工况(枯季工况) ( 2) 工况 2: 暴雨 工况 ( 3)工况 3:暴雨加地震工况 工况 1:仅仅考虑滑坡的自重力,计算时采用滑面的天然状态下的 c、 φ 值,采用坡体的天然容重。 工况 2: 据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受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大,滑坡有大量裂缝,在雨季,滑坡体大量充水, 持续降雨地下水位完全有可能 使滑体全部饱水,计算时采用饱水容重。 工况 3:同时考虑了暴雨和地震,计算时采用饱水容重和饱水状态下的 c、φ 值 ,根据规范,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计算原理与结果 参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暴雨 +地震工况下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1112111121( ( ( ( 1 ) c os si n ) ) t a n ) )( ( ( si n c os ) ) )nni u i i Di i i i j ni jif nni i i Di j ni jiW r C C A R C L RKW C C A T T (公式 41) 式中: Wi —— 第 i条块的重量( kN/m); 大学毕业设计 17 Ci—— 第 i条块内聚力( kPa); φ i —— 第 i 条块内摩擦角 (176。 ) ; Li—— 第 i条块滑面长度( m); α i—— 第 i条 块滑面倾角 (176。 ) ; β i —— 第 i 条块地下水流向 (176。 ) ; 1C —— 地震力计算的综合影响系数,一般取 ; 2C —— 地震力计算的重要性修正系数,一般取 — 2,本处取 1; A —— 地震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g); nR —— 第 n条块的抗滑力( kN/m) ; nT —— 作用于第 n 块段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 KN/m), 出现与滑动面方向相反的滑动分力时, iT 应取负值; ur —— 孔隙压力比 (本设计中不考虑); DiR —— 渗透压力产生的垂直滑面分力 (本设计中不考虑); DiT —— 渗透压力产生的平行滑面分力 (本设计中不考虑); Kf —— 稳定系数。 从勘察资料可以看出, 各地下水含水层透水性、富水性差,水量贫乏 ,故在稳定性计算时, 不考虑地下水的作 用。 根据以上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表 41。 表 41 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计算剖面编号 工况 1(天然工况) 工况 2(暴雨工况) 工况 3(暴雨 +地震工况) 稳定性系数 稳定性系数 稳定性系数 Ⅲ Ⅲ ’ Ⅳ Ⅳ ’ Ⅴ Ⅴ ’ Ⅵ Ⅵ ’ 注:稳定性系数四舍五如,保留两位小数。 潜在滑面稳定系数计算 滑坡上有许多裂缝,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在滑坡体 上可能产生一些小的滑动。 故需要计算潜在滑坡的稳定性。 潜在滑坡及分块情况如 图 42。 大学毕业设计 18 图 42 潜在计算坡面图 根据计算公式 41,计算得到潜在滑坡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如表43。 表 43 潜在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潜在的计算剖面 工况 1(天然工况) 工况 2(暴雨工况) 工况 3(暴雨 +地震工况) 稳定性系数 稳定性系数 稳定性系数 Ⅲ Ⅲ ’ Ⅳ Ⅳ ’ Ⅴ Ⅴ ’ Ⅵ Ⅵ ’ (坡顶 ) Ⅵ Ⅵ ’ (坡脚)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计算,综合四个计算剖面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如下: ( 1)工况 1(天然工况):稳定性系数范围为 —。 说明滑坡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 ( 2)工况 2(暴雨工况):稳定性系数范围为 —。 说明滑坡处于蠕滑状态。 ( 3)工况 3(暴雨 +地震工况):稳定性系数范围为 —。 说明滑坡大学毕业设计 19 发生滑动。 通过以上计算,综合潜在的剖面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潜在滑 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如下: ( 1) 工况 1(天然工况):潜在滑坡的稳定性系数范围为 — ,说明潜在的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 2) 工况 2(暴雨工况):潜在滑坡的稳定性系数范围为 — ,说明潜在的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 3) 工况 3(暴雨 +地震工况):潜在滑坡的稳定性系数范围为 — ,说明潜在的滑坡处于 基本 稳定状态。 通过对滑坡稳定性定量计算, 结合滑坡稳定性定性评价,滑坡稳定性差,在天然工况下滑坡就有可能滑动,在暴雨工况下滑坡更是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遇到暴雨 +地震的话,滑坡会发生滑动。 为了保证成雅高速公路安全通行,滑坡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滑坡推力计算 安全系数的选取 根据《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滑坡在不同工况下安全系数取值如表42: 表 42 滑坡安全系数取值 工况 工况 1(天然工况) 工况 2(暴雨工况) 工况 3(暴雨 +地震工况) 安全系数 Ks 滑坡推力计算原理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滑坡推力计算公式为: 1 si n c os ta nn n S n n n n n n nF F K G G C L (式 4— 2) 式中: nF — 第 n 条块的滑坡推力,作用于分界面的中点; 1nF — 第 n1条块的滑坡推力,作用于分界面的中点; SK — 滑坡推力安全系数;根据计算工况不同,取值也不同; nG — 第 n 块段土的重量( KN/m); ψ — 传递系数, 11c os( ) sin( ) ta nn n n n n ; α n, α n1 — 第。3-1参考范本论文正文:供参考范本毕业设计之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相关推荐
的投标策略, 首先要利用企业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来降低工程成本,并在这个基础上降低报价,提高竞争力。 往往能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有效地组织材料供应和采购,减少二次搬运和材料消耗,均衡安排施工,合理利用人力和资金等。 其次,对招标文件和设 计图纸中的不合理之处, 提出修改建议,从而降低造价,提高对发包人的吸引力 ,并针对工程特点进行科学的预测,
≥ 80 50 14 5 2 420 2/mg ≥ 80 50 10 4 2 475 2/mg ≥ 80 50 3 1 530 2/mg ≥ 80 50 1 吸水性(正 /反)≤ 2/mg 水分 % 177。 177。 177。 177。 8 2 工艺部分 生产工艺 产品及原料简介 本设计生产牛皮挂 箱板纸,定量为 200g/m2,纸板的结构分为三层,每层根功能和性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纤维原料配比
m? ,池总宽21 0 .5 5 .2 52ABmh? ? ? 每格 宽 5 252bm?? 池底坡度 ,超高 (4)每格沉砂池实际进水断面面积: ? ?/22 .6 2 5 12 .6 2 5 2 0 .7 6 .5 32Am?? ? ? ? ? (5)池长 : 126 ? ? ? (6)每格沉砂池沉砂斗容量: 30 12 4Vm? ? ? ? (7)每格沉砂池实际沉砂量:设含沙量为 3 6
要进入宿舍登记或学生的到访人员登记记录;“学生信息”即对学生 的详细信息作记录;“返回”即回到登陆界面;“退出”即管理员退出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管理员窗体代码 ( 1) 、 “更新通知”代码 Private Sub mnuzuixin_Click() = = 15 End Sub ( 2) 、 “人员管理”代码 Private Sub mnurenyuan_Click() End Sub (
专业知识系统地应用于工程设计实践,从而使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掌握、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扎实的强化训练。 通过工程设计的实际训练,工程素质和工程设计能力将大大提高,对工程项目完成的全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毕业设计为成为真正的工程师奠定良好基础。 设计要求 要求的精煤灰分10%;设计应包含的文件为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布置图一张、数质量流程图一张
设计采用常规热力计算方法。 常规热力计算是采用简化的热力学方程,根据已知压缩机吸入气体的热力参数(压力、温度、相对湿度等)、容积流量、排气压力及其他一些条件和使用中的一些要求,确定压缩级数、工作容积、转速、结构尺寸(如气缸直径、行程等)、多级压缩机的级间压力和温度、功率和效率等,这种计算即为设计性热力计算。 对压缩机的热力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这是设计压缩机时必须进行的。 ( 3)压缩机的动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