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b A 面 8*82 8*82 IT9 φ 18上端面 IT11 φ 11内孔壁 IT10 M10 螺纹孔 3mm 宽槽  IT11 φ 26两端面  IT11 φ 16 内壁 φ 16H8 IT8 2*φ 15 沉孔φ 28 深 3 2*φ 15 沉孔φ 28 深 3 IT9 辽 宁 工 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8 确定毛 坯 、绘制毛 坯 简图 选择毛胚 对于常见的 托架 类 零件 而言,其结构 比较复杂 要求有良好的刚度和减震性 , 所以一般 选用铸件毛坯较为合适 (由教材 219 页表 75)。 因选用 零件的材料为 HT200,零件承受的冲击载荷不是很大,且零件的轮廓尺寸较大,又是中,大批量生产, 所以 选用砂型机铸造。 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公差等级 由托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 CT=9。 托架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项目 机械加工余量/mm 尺寸工差/mm 毛坯尺寸/mm 备注 面 40*82 4 20177。 Φ 26 两侧端面 4 2 54177。 2 两侧 Φ 18 上端面 2 23177。 面 8*82 4 14177。 无特殊要求的地方 ,设其加工余量为 1mm。 辽 宁 工 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9 绘制托架毛坯简图 23177。 0.90014177。 1.1005 4 177。 2 . 0 0 02 0 177。 1 . 1 0 04 0688 21 610R 1 35 018372640 3 拟定托架工艺路线 基面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工作。 而基面选择的正确可 使 加工质量得到保证,因此要选择好粗基准和精基准。 ( 1)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是以未加工的毛坯面作为定位的所以 以选择 零件的 50*82 不加工面。 ( 2) 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已加工面及保证加工精 度和装夹的准确方便, 选取 16 孔及一端面作为精基准。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托架零件图上的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 尺 寸 精 度 等级 表 面 粗 糙 度Ra/um 加工方案 面 40*82 IT9 粗铣 — 半精铣 面 8*82 IT9 粗铣 — 半精铣 φ 18 上端面 IT11 粗铣 φ 11 孔 IT10 钻 ,扩孔至 11mm 辽 宁 工 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10 M10 螺纹孔 钻孔 ,攻 丝 M10 3mm 宽槽 IT11 粗铣 φ 26 两端面 IT11 粗铣 φ 16 孔 IT10 钻,扩,绞φ 16mm 2* φ 15 沉孔φ 28 深 3 钻 2 mm15 孔,锪孔 2φ 28 深 3mm 、加工阶段的划分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很高时,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而 该托架加工质量要求一般,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两个阶段。 ( 1)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粗 基准( 零件的 50*82 不加工面为粗基准 )准备好( 保证 后续工 序其他表面的精度要求), 然后粗铣托架的 φ 26 两端面,钻,扩,绞φ 16mm 孔 , 面 40*82 及面 8*82, φ 18 上端面。 ( 2)半精加工阶段: 完成托架的面 40*82 及面 8*82 半精铣加工和 2*φ 15 沉孔φ 28 深 3 等其他孔的加工。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由于工序的集中和分散各有特点,要根据生产纲领和零件本身的结构等做全面的考虑。 本方案中因为大批量生产,所以 选用工序 集中原则安排轴承座的加工工序, 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 可 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工序顺序的安排 机械加工工序 ( 1)根据“基面先行”原则: 首先加工精基准 16 孔及一端面作为精基准。 辽 宁 工 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11 ( 2)根据“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可穿插进行螺孔及键槽的加工。 ( 3)根据“先粗后精”原则: 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 4)根据 “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 面 40*82 及面 8*82,再加工 2*φ 15 沉孔φ 28 深 3; 先铣φ 26 两侧端面,再加工φ 16 的孔。 .热处理工序 铸造成型后,对铸件进 行退火处理。 该轴承座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故采用退火处理即可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辅助工序 检查、检验工序,去毛刺、平衡、清洗等也是工艺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 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托架工序的安排顺序为:热处理 —— 基准加工 —— 粗加工 ——精加工。 、确定工艺路线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下表列出了轴承座的工艺路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