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前 言 2 矿井名称由原“ XX 市 XX 煤业有限公司”变更为“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 ” 主井井筒由料石碹变更为砼碹,车场绕道,单、双轨巷、装载点及采区下山上平台等原采用料石碹均改为锚喷支 护,上仓巷等由原设计工钢支护均变更为锚喷支护。 总回风巷净断面变更为大于 8m2。 采区下山排水泵三台 MD4630179。 4 变更为 4DA8179。 8 型三台。 增加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相关内容,并对原设计的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系统及避难硐室进行了完善。 其它相关内容。 二、修改设计的依据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委托书。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 C41000020xx061120xx4714 号采矿许可证。 XX 省人民政府豫政 [20xx]17 号《印发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和生产若干规定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xx]146 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xx]33 号。 二 00 七年九月义马广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 XX 市 XX 煤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前 言 3 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 XX 市煤炭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由义马广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 XX 市 XX 煤矿技术改造初步 设计(修订)说明书》评审意见。 XX 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第二地质队 20xx 年 12 月编制的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XX 省国土资源厅豫国土储备(小字 [20xx]068)号。 XX 省煤炭工业局豫煤行 [20xx]370 号。 1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 XX 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 [20xx]32 号文。 1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改造施工现状图纸。 1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 1矿名变更证明。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煤炭工业小 型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豫政 [20xx]17 号文》为准绳,以“投资少,见效快,环节配套,保证安全生产”为出发点,力求使井上下各系统简单实用,便于管理,工期短、生产成本低,把该矿建设成为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的矿井。 四、初步设计修改后矿井的主要特点 批准后保有储量( 121b) +( 333)为 万 t,其中二 4煤为 万 t[( 121b)为 万 t,( 333)为 万 t],一 1煤为 万 t[( 333)为 万 t],可采储量为 万 t,服务 年限 年。 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前 言 4 首先开采一 1煤层,后开采二 4煤层。 采用二立一斜井开拓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 新建主立井净直径 ,井深 275m,井筒装备一对 罐笼,安装排水、洒水、压风管道,梯子间、敷设动力电缆、通信、监控电缆、担负进风和提煤、矸、下料任务,为一个安全出口。 副井为辅助进风井,净直径 ,井深 148m,装备一对 罐笼,担负升降人员任务。 斜风井为专用回风井及另一个安全出口。 主井落底后布置一 1煤层井底车场、泵房、变电所、水仓。 矿井正常涌水量 93m3/h,水仓容积为 11803,主排水泵型号为 MD15567179。 5 三台,排水管路两趟,采区正常涌水量 30 m3/h,最大涌水量 70 m3/h,采区水仓容积 256 m3,水泵型号为 4DA8179。 8 型三台,排水管路两趟。 主井提升机为 JK2179。 2179。 120 型,副井提升绞车为 型。 矿井主通风机为 FBCZ№ 13/55 型。 空压机房安装 JG110LA 型空压机 2 台。 采区下山排水泵 MD4630179。 4 型 变更为 4DA8179。 8 型三台。 1技改概算总投资由原 万元变更为 万元。 1地面生产系 统不变。 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井巷工程量 2965m(其中变更后新增工程量 565m,岩巷 209m,半煤岩巷 356m),其中岩巷 926m,半煤岩巷 1929m,煤巷 110m,万吨掘进率 万 t,巷道掘进总体积 25162 万吨掘进率。 行政公共建筑面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前 言 5 积 2832m2。 变更后工程量延续工期 3 个月,总工期 24 个月。 全员工效: 吨 /工 职工在籍人数: 453 人 项目总投资: 万元 吨煤投资: 元 投资回收期: 年(含建井期) 税后内部收益率: % 税后财务净现值: 万元 平均投资利润率: % 平均投资利税率: %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井田内小断层较多,位置不准确或不详,一 1 煤层下距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 ,平均 ,而本设计依据的一 1煤涌水量是储量核查在周边矿井涌水量调查的基础确定的,所以建议矿方委托有资质的部门提供全井田准确的涌水量。 并建议技改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探放水措施。 建议加强采面顶板管理,掌握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加强支护。 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6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 置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 XX 省 XX 市邵原镇西南 10km 的姜圪塔村境内,东距市中心约 75km,距邵原镇 10km;西距山西垣曲 75km;北距豫晋 S312 公路 3km;南距小浪底景区 5km。 矿区有 3km 的简易公路与 S312公路相接可通向镇政府的柏油公路;东到 XX 市区与焦枝铁路 XX 车站货场相接;西达候马火车站货场与同蒲铁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交 通 位 置 图 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7 二、地形地貌 矿区属太行山南延余脉低山丘陵地形,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高海拔 +420m,最低 +280m,相对高差为 139m。 区内岩层多裸露、植被不发育,地形切割中等,沟谷多为开阔的“ V”字形,便于地表水排泄。 三、气候与地震 本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季风型气候,全年四季分明。 据焦作、 XX气象站资料: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最小降雨量 300350mm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最高洪水位 +281m,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为℃。 每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为冰冻期,冬季地面积雪最厚为 30cm,冻土深度为 300mm,全年主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力最大为 8 级。 历史地震显示,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 7 度。 四、矿区经济 本区工业主要以采煤 业及水泥生产企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由于土地贫瘠,水土条件差,农作物产量较低。 五、水源和电源 电源条件 矿井 10kV 变电所电源一路引自山西英言 35kV 变电站,另一路引自邵原 35kV 变电站,矿井变电所为双回路供电。 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水源条件 主井井口以下 100m 处有一个第四系水的清水仓,涌水量 8m3/h,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可以满足工广地面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 井下排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8 水经过沉淀、处理可供井下消防、防尘洒水及地面防尘洒水用水。 通信 矿井行政电话利用市话,生产调度电话采用一台 ET2128 型 100 门程控交换机,交换总机安装在地面办公楼调度室内,地面及井下各通信点等处设电话分机。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层 根据地表和钻孔资料,区内主要地层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和上统太源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 现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 O2m) 地表未出露,根据钻孔资料,主要由灰白色、深灰色致密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组成,厚度大于 100m。 石岩系中统本溪组( C2b) 地表出露于上窑头断层北侧的芬沟一带,厚 — ,主要由深灰 —灰色 粘土岩及砂岩组成,局部含炭质及黄铁矿。 根据钻孔资料,深部层厚—。 本溪组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地表分布于上窑头断层北侧的芬沟一带,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 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9 由 4— 6 层灰岩、砂岩、泥岩互层组成。 含一 1 煤和一 3煤,煤层厚度分别— 、 0—。 根据矿区北部钻孔及煤矿开采资料,一 1 煤层厚度稳定,大部分可采,一 3 煤层不可采。 该组顶部的硅质泥岩为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的标志层。 本组厚 —。 本组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二叠系 下统山西组( P1S) 地表分布于上窑头断层北侧芬沟及煤窑河底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建造。 由砂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线组成。 底部为炭质泥岩夹薄层砂岩,含菱铁矿结核,下部为灰白色中 — 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层面含大量白云母碎片,偶含砾石,夹透镜状炭质泥岩;中部由泥岩、砂岩互层,含煤层及煤线三层,其中二 4煤层厚 — ,为本区开采煤层;上部含杂色泥岩夹灰色细粒砂岩及高岭土矿层。 该组总厚 — ,一般 60— 80m。 与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 地表 广泛分布。 主要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互层。 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厚 — ;下部以灰白、灰绿和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薄层,厚 35— 42m;中部以灰 — 灰白色砂岩为主,夹灰绿色紫斑泥岩,厚 40— ;下部为灰白色砂岩与灰绿色紫斑泥岩互层,厚度大于 70m。 该组总厚度 130— 180m,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其底部的细粒砂岩(砂锅窑砂岩)和砂岩之上的灰白色高岭土泥岩是与山西组分界的良好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0 标志层。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为黄绿色长石石 英砂岩、灰白色石英砂岩、黄绿色泥质砂岩、泥岩、紫红色及少量灰黑色泥岩形成的薄厚不等的韵律沉积。 段厚 147—215m。 与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 该段顶部含七 2煤,煤层厚 — ,该煤层灰分含量大于 40%,多为当地民用煤开采利用。 上段的中下部为黄绿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与黄 — 紫色泥岩互层,上部为灰白色 — 褐黄色砂岩夹薄层泥岩,顶部灰白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 因风化剥蚀,地层出露不全。 可见厚度 0— 150m。 该段底部的长石石英砂岩沉积稳定,特征明显,是上下段的分层标志。 第四系( Q) 分布于山脊及沟谷两侧,主 要由冲洪积及残坡积黄土及砂砾石等组成,厚 0— 30m。 二、构造 矿区位于王屋山向斜南翼,区内褶皱不发育,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倾向 NNW— NNE,倾角 8186。 — 15186。 ,一般 10186。 左右。 断层附近,地层产状略有变化。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规模较大的断层有上窑头断层、下窑头断层及F5 断层,其余断层规模较小。 现将各断层特征简述如下: 济源鹤济财源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上窑头断层 该断层为矿区北部自然边界,东西两端延伸出图。 该断层走向 82186。 ,倾向 172186。 ,倾角 75186。 ,断距 500m。 为一南盘下降、北盘上升的正断层。 下窑头断层 位于矿区南部,东西两端延 伸出图。 该断层走向 78186。 ,倾向 168 186。 ,倾角 70186。 ,断距 100m。 为一南盘下降、北盘上升的正断层。 F1 断层 位于矿区西部。 该断层走向 30186。 ,倾向 120186。 ,倾角 45186。 ,断距 10m。 断层北东端交于上窑头断层,南西端延伸出图。 为一南东盘下降、北西盘上升的。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说明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