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凌云路交叉口交通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的分析可以基本 了解 交叉口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0]。 调查方法: 人工计数法,由于条件有限作者采用了人工计数法,并且发挥了人工计数法灵活机动的优点,人工计数法只要几个人员就可以在所调查的交叉口进行调查,组织工作简单,地点也灵活级人员调配也方便。 所用的工具也是除必需的计时器,也只要计数器和记录的记录板、纸和笔。 交叉口信号配时与地面渠化的调查方法采用人工观察,十字形交叉口都有相应的信号配置时间。 在 T 型路口,没有设置红绿灯,调查人员更要用心观察,记录车辆数据,为后期是否添加红绿灯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在调查工作中会遇到十字形交叉口的红绿灯并非数字显示模式,调查人员需要采用秒表来计时,可换多人多次计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交叉口的渠化以及几何尺寸的调查,采用测距仪测量。 双人配合,一人测量,一人做出草图,同时做好标注。 人工计数法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可以用于任何的地点、任何的交通流量的调查,容易掌握,并且在培训调查人员后使 他们比较熟练,当调查人员都具有较好的责任心时精度也较高,资料整理也比较方便。 人工计数法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也非常大,每次执行调查任务之前全体队员要进行体能准备,且调查前要对调查人员进行事前的培训,每次调查之前召开小组内部会议,明确调查任务,并且在现场进行预演及巡回的指导和检查。 此外,如果是长期的连续的调查,需要的费用也多。 所需 调查工具:电子数显测距仪两套、 对讲机 、 计时器、计数器、纸和笔。 交通量调查时间:平峰和高峰两个时段。 交通量调查人员安排: 调查人员有李通杰、王凤英、焦帅阳、邓畅、张亚峥 、王新宇、平雪利、尚康宁、王宇、刘清亮、冯喜运、郑越方。 交通量调查具体安排:早上 7:00 带上仪器设备在 学校西门 集合,然后在河南城建学院西门坐 26 路 或 66 路 公交车 在平顶山教育学院站下车 ,此次交通量调查的具体安排 是由 凌云路 与 建设路路交叉口开始由北向南展开,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是十字形交叉,交通量大,交通渠化复杂,所以笔者打算是东西进口道每个进口道有三个调查人员,一人调查非机动车辆,一人调查直行和右转的机动车辆。 一人调查左转的机动车辆,南北进口道每个进口道有两个调查人员,一人调查机动车辆,一人调查非机动车辆。 每 个进口道有一部对讲机在同一时间开始记录。 主要调查对象为机动车,并以大小标记。 调查时间安排:高峰的调查时间 是 7:30 到 8:30 时间段 ,时间 都是 1 小时。 平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8 峰时间在 9:30 到 10:30 时间段。 在 T 型路段调查时可根据任务量自行安排。 调查结果处理与分析 流量 表 21 凌云路与园林路交叉口流量流向表 凌云 路与 园林 路 交叉口 进口道 转向 高峰流量( pcu/h)) 进口道总流量( pcu/h) 东进口 左转 137 244 直行 0 右转 107 西进口 左转 90 195 直行 72 右转 33 南进口 左转 30 651 直行 511 右转 110 北进口 左转 115 664 直行 484 右转 65 图 22 凌云路与园林路交叉口流量流向柱状图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9 图 23 凌云路与园林路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表 22 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表 凌云 路与 建设路 路 交叉口 进口道 转向 高峰流量( pcu/h)) 进口道总流量( pcu/h) 东进口 左转 238 1407 直行 935 右转 234 西进口 左转 354 2112 直行 1104 右转 654 南进口 左转 562 1270 直行 462 右转 246 北进口 左转 240 1211 直行 545 右转 426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0 图 24 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柱状图 图 25 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1 表 23 凌云路与曙光街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表 凌云 路与 曙光街交叉口 进口道 转向 高峰流量( pcu/h)) 进口道总流量( pcu/h) 东进 口 左转 152 427 右转 275 南进口 直行 809 840 右转 31 北进口 左转 65 809 直行 744 图 26 凌云路与曙光街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柱状图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2 图 27 凌云路与曙光街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量图 表 24 凌云路与湛北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表 凌云 路与 湛北路交叉口 进口道 转向 高峰流量( pcu/h)) 进口道总流量( pcu/h) 东进口 左转 93 345 右转 252 南进口 直行 594 641 右转 47 北进口 左转 160 832 直行 672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3 图 28 凌云路与湛北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柱状图 图 29 凌云路与湛北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4 表 25 凌云路与湛南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表 凌云 路与 湛南路交叉口 进口道 转向 高峰流量( pcu/h)) 进口道总流量( pcu/h) 东进口 左转 59 189 右转 130 南进口 直行 406 428 右转 22 北进口 左转 132 915 直行 783 图 凌 云路与湛南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柱状图 图 210 凌云路与湛南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柱状图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5 图 211 凌云路与湛南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 路口几何现状 交叉口渠化调查采用直接观察记录的方式。 调查的有关交叉口的参数包括:各进口的进口车道宽度及数量、各进口的出口车道宽度及数量、人行横道宽度、各进口非机动车道宽度、绿化带宽度、人行道宽度、各进口的展宽段和渐变段长度等。 凌云路与园林路交叉口为十字型交叉口。 南北向为凌云路,东西向为园林路。 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双向 6 车道。 每条机动车 道宽度为 3 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米。 东西走向为园林路,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西进口连接的是建材城北部,进口车道宽度为 米,出口车道宽度为 3 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米。 东进口连接新建的建材购物城,西进口道机动车道宽度为 5 米比出口道要宽很多。 对于现有交通状况完全可以满足,该进口道压力最小。 非机动车道宽度分别为 米和 2 米。 现状渠化图如图 211 所示,(附 图 1:凌云路与园林路现状示意图)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6 图 212 凌云路与园林路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为十字型交叉口。 东西向为建设 路,南北向为凌云路。 建设路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北进口和西进口设置有右转专用道,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为 米,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现状如图 213 所示, 图 213 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7 图纸见附 图 2: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凌云路与曙光街交叉口为 T 型交叉口,无西进口。 南北向为凌云路,东进口为曙光街。 凌云路由西向东分别为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设置有中央分隔带。 凌云路三条进口道宽度为 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米。 东进口道左右转车辆合用一条车道,宽 度为 5m。 图图 214 所示: 图 214 凌云路与曙光街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图纸见附录 3:凌云路与曙光街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凌云路与湛北路交叉口为 T 型交叉口,无西进口道。 南北向为凌云路,东进口为湛北路。 凌云路南北进口道均为 3 车道,宽度为 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米。 东进口道左转专用车道和右转专用车道,宽度分别为 米和 4m。 东进口右转车道与非机动车混行。 渠化图如 215 所示: 图 215 凌云路与湛北路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图纸见附 图 4:凌云路与湛北路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8 凌云路 与湛南路交叉口为 T 型交叉口,无西进口道。 南北向为凌云路,南北进口道各有 3 条机动车道,宽度均为 ,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湛南路向西为尚未开发路段。 东进口道分别设置有左右转专用车道,宽度合计。 图 216 凌云路与湛南路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图纸见附 图 5:凌云路与湛 南 路交叉口现状示意图; 现状信号配时 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合理与否也是解决交叉口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凌云路交叉口信号配时现状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西进口的直行交通量是东进口交通量的两倍但是绿灯 放行时间却相同,这造成西进口排队的车辆进行二次排队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的心情,增加进口道延误,降低服务水平。 南进口直行车流量没有北进口的多但是只有一条车道排队长度长延误时间长,其用同一个相位时长看似没有问题的。 凌云路与园林路交叉口现状信号配时如图 217 所示: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交通调查分析 19 图 217 凌云路与园林路交叉口现状信号配时图 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线状信号配时如图 所示: 图 218 凌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现状信号配时图 凌云路与曙光街为 T 型交叉口无现状无信号配时 凌云路与湛北路为 T 型交叉口无现状无信号配时 凌云路 与湛南路为 T 型交叉口无现状无信号配时 河南城建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 交叉口渠化设计及信号配时基本方法分析 20 3 交叉口渠化设计及信号配时基本方法分析 交叉口渠化设计基本技术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路网中道路通行能力的 “瓶颈 ”,并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国内城市中的交通阻塞问题绝大部分发生在交叉口,造成交叉口延误严重、通行能力降低。 交叉口的有效渠化能够分离进入交叉口的不同类型的交通流,减小不同类型的交通流在交叉口处的冲突。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实质上是交叉口不同流向、流量的交通流进行路权分配上的优化。 通过交叉口的空间渠化和信号相位渠化来分离冲突点的位置或转变 冲突性质。 平面交叉口渠化概述 ( 1) 平面交叉口渠化 平面交叉口渠化指的是在功能区的交汇点,采用多种措施交通标志,标线和物理设施,以及地方扩大进口道等交通分流和引导设计,使得不同类型的流量,不同的方向和不同速度的车辆可以像通道内那样互不干扰有序顺畅的运行。 通过渠化可以有效 地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拥挤问题,对于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当交叉口形式非常规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车辆行驶速度的加快和获得大的通行能力。 进口道车道宽度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地形及道路实际运行情况。 原则上宜设置车道宽 度为 ,用地紧张或其他因素影响下设置最小宽度为。 另外,转角导流岛或者转向车道应适度加宽。 ( 2) 专用左转车道设置 在高峰 15min 内一个周期如果有两辆或超过两辆左转车,应该设置左转专用车道。 当一个周期内有超过 10 辆左转车时或者左转车道超过 90m 时,则考虑设置两个左转专用车道 [11]。 ( 3) 左转车道的设置的基本方法: 可 直接在原有进口道上划分左转专用道。 ( 4) 专用右转车道设置 通过拓宽进口道增加车道数量并划分右转专用进口道;直接在进口道划分右转专用道;通过占用机非分隔带新增右转专用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