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子跑表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3 章 电子跑表硬件电路的设计 7 3. 1 电源电路工作原理介绍 7 3. 2 LED 数码显示器介绍 9 3. 3 键盘控制电路原理介绍 12 3. 4 功能实现 电路介绍 13 时钟电路 13 复位电路 13 芯片介绍 14 第 4 章 软件设计与说明 18 4. 1 工作原理与设计思想 18 4. 2 程序流程图 18 4. 3 程序清单 23 IV 第 5 章 电子跑表的资源分配 24 5. 1 硬件资源分配 24 5. 2 RAM 及标志位的分配与定义 24 第 6 章 调试结果与使用说明 26 6. 1 调试结果 26 6. 2 使用说明 27 总结 28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附录 1 程序清单 33 附录 2 系统原理图 44 1 第 1 章 绪论 单片机的介绍 单片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经历了电 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共四个阶段。 现在广泛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它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而单片机则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分支。 从 1971 年微型计算机问世以来,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微型计算机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是向高速度,大容量,高性能的高档微机方向发展;而另一个则是向稳定可靠,体积小和价格廉的单片机方向发展。 但两者在原理和技术上是紧密联系的。 单片机因将其主要组成部分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而得名,具体说就是把中央处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随机存储器 RAM( Random Acces Memory) ,只读存储器 ROM( Read Only Memory),中断系统,定时 /计数器以及 I/O( Input/Out)口电路等主要微型机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虽然单片机只是一个芯片,但从组成和功能上看,它已具有了计算机系统的属性,为此称它为单片微型计算机 SCMC(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 单片机的发展 继 1971 年微处理器的研制成功不久,就出现了单片的微型计算机即单片机,但最早的单片机是 一位的。 1976 年 Intel 公司推出了 8位的 MCS— 48 系列单片贾,它以其体积小,控制功能全,价格低等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为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单片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其后,在 MCS— 48 成功的刺激下,许多半导体蕊片生产商竞相研制和发展了自己的单片机系列。 继 8位单片机之后,又出现了 16 位的单片机, 1983 年 I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