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行式起重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10 悬臂梁与端梁支承立柱的焊缝连接简图如下图所示 悬臂梁与端梁支承立柱的焊缝连接简图 悬臂梁与端梁支承立柱的连接处贴角焊缝承受垂直弯矩和水平弯矩作用,当满载葫芦小车位于悬臂梁端部极限位置时,连接处贴角焊缝承受最大垂直弯矩和水平弯矩作用 连接处贴角焊缝承受最大垂直弯矩       2124 cLPLFM qx  = mN  连接处贴角焊缝承受最大水平弯矩 18     mNLFcLPM HHy  19443][]2[ 2214 在 最大垂直弯矩和水平弯矩作用下,与焊缝连接的悬臂梁下翼缘板所受的应力为: xxI yM 1 +yyIxM =   + 2051019443   = M  由于悬臂梁与端梁支承 立柱的连接是悬臂梁下翼缘板与立柱贴角焊缝连接,故在最大弯矩作用下,下翼缘板的最大承载能力可按翼缘板承受的轴向力nN 计算 即 NAN nn 4 9 7 2 4 5 6 0   nA —— 悬臂梁下翼缘板的截面积, 2656016410 mmA n  下翼缘板与立柱采用四周围焊,焊缝的焊脚尺寸 mmhf 10 ,下翼缘板焊缝承载剪力应等于 nN ,则焊缝剪切应力为: MP alhN fnw 49 724 总 材料 235Q ,贴角焊缝时,焊缝的许用应力为   MPaw 160 故  ww   ,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悬臂梁上翼缘板与斜板连接焊缝计算 由于上翼缘板与斜板焊缝连接同样承受 最大垂直弯矩和水平弯矩作用,所以 在 最大垂直弯矩和水平弯矩作用下,与焊缝连接的悬臂梁上翼缘板所受的应力为: xxI yM 1 +yyIxM =   + 2051019443   = M  故在最大弯矩作用下,上翼缘板的最大承载能力可按翼缘板承受的轴向力 nN 计 算 即 NAN nn 3 7 2 9 3 9 2 0   nA —— 悬臂梁上翼缘板的截面积, 2492020410 mmA n  上翼缘板与斜板为单焊缝,焊缝的焊脚尺寸 mmhf 10 ,上翼缘板焊缝承载剪力 应等于 nN ,则焊缝剪切应力为: 19 MP alhN fnw 37 293 总 材料 235Q ,贴角焊缝时,焊缝的许用应力为   MPaw 160 故  ww   ,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端梁连接板焊缝计 算 由于端梁上翼缘板与连接板处受最大弯矩为 mNBFBFM qRx  5978 55084 22040 1 所以端梁上翼缘板与连接板处承受弯曲正应力为 MP aI yM xx 597 83   故端梁上翼缘板与连接板处承受的轴向力为 NAN nn 1 4 4 5 0 0 0 0   nA —— 端梁上翼缘板的截面积, 2500025200 mmA n  端梁上翼缘板与连接板处焊缝简图如下 端梁上翼缘板与连接板处焊缝简图 上翼缘板与连接板为四周围焊缝,焊缝的焊脚尺寸 mmhf 8 ,上翼缘板焊缝承载剪力应等于 nN ,则焊缝剪切应力为: 20 MP alhN fnw 总 材料 235Q ,贴角焊缝时,焊缝的许用应力为   MPaw 160 故  ww   ,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上端梁连接分别有右连接板和 下连接板,它们分别承受水平弯矩作用和垂直弯矩作用。 右连接板与上端梁上翼缘板连接处承受的水平弯矩为   mNBPPMgHx   1052394 31上 右连接板与上端梁上翼缘板连接处承受的弯曲正应力为 MP aI yM x x 8  上上 则右连接板与上端梁上翼缘板承受的轴向力为 NAN nn 3 1 0 9 5 3 2 0  上 nA —— 上端梁上翼缘板的截面积, 2432020270 mmA n  右连接板焊缝为四周围焊 缝,如图所示 右连接板焊缝简图 由于右连接板焊缝承载的剪切力应等于 nN 21 故右连接板焊缝的剪应力为 MP alhlh N ff nw 21  材料 235Q ,贴角焊缝时,焊缝的许用应力为   MPaw 160 故  ww   ,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下连接板与上端 梁腹板连接处承受的垂直弯矩为 mNBFM qy  688 058221上上 下连接板与上端 梁腹板连接处 承受的弯曲正应力为 MP aI xM y y 8339。   上上 则下连接板与上端 梁腹板 承受的轴向力为 NAN nn  上 nA —— 上端梁腹板的截面积, 2375214268 mmA n  下连接板焊缝为四周围焊缝,如图所示 下连接板焊缝简图 由于下连接板焊缝承载的剪切力应等于 nN 故下连接板焊缝的剪应力为 22 MP alhlh N ff nw 21  材料 235Q ,贴角焊缝时,焊缝的许用应力为   MPaw 160 故  ww   ,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下端梁连接板焊缝计算 下端梁连接板分别有左连接板和上连接板,由于左连接板焊缝与 上连接焊缝共用一条焊缝,而且上连接板主要受轴力,故只计算上连接板焊缝。 上连接板所受轴向力 NPN Hn 110000 上连接板焊缝简图如下 上连接板焊缝简图 上连接板焊缝所受剪应力为 MP alhlh N ff nw 21  材料 235Q ,贴角焊缝时,焊缝的许用应力为   MPaw 160 故  ww   ,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23 螺栓连接计算 由于上端梁与悬臂梁连接处螺栓只受拉力,故上端梁与悬臂梁连接采用普通螺栓 16M 连接,上端梁螺栓连接简图如下图所示 上端梁螺栓连接简图 上端梁的右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如下图所示,由于螺栓只受拉力,故只 计算螺栓连接的抗拉承载力。 右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 由于采用普通螺栓 16M 连接,材料为 Q235 , 故 螺 栓 螺 纹 小 径mmdd  ,螺栓杆径 mmd 16 ,螺栓的拉伸许用应力 24     M P all 1 4 01 7  。 右连接板单个螺栓所承受的拉力为 NnNPl 13 750811 000 0  右连接板单个螺栓的许用拉力为     NdP llll 20 3271404 220   故  lll PP ,普通螺栓 16M 满足要求。 上端梁的下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如下图所示,由于螺栓只受拉力,故只 计算螺栓连接的抗拉承载力。 下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 由于采用普通螺栓 16M 连接,材料为 Q235 , 故 螺 栓 螺 纹 小 径mmdd  ,螺栓杆径 mmd 16 ,螺栓的拉伸许用应力    M P all 1 4 01 7  。 下连接板单个螺栓所承受的拉力为 NnNPl  下连接板单个螺栓的许用拉力为     NdP llll 20 3271404 220   故  lll PP ,普通螺栓 16M 满足要求。 由于下端梁与立柱连接处螺栓只受拉力,故下端梁与立柱连接采用普通螺栓16M 连接,下端梁螺栓连接简图如下图所示 25 下端梁螺栓连接简图 下端梁的左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如下图所示,由于螺栓只受拉力,故只 计算螺栓连接的抗拉承载力。 左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 由于采用普通螺栓 16M 连接,材料为 Q235 , 故 螺 栓 螺 纹 小 径mmdd  ,螺栓杆径 mmd 16 ,螺栓的拉伸许用应力    M P all 1 4 01 7  。 左连接板单个螺栓所承受的拉力为 NnNPl 13 750811 000 0  26 左连接板单个螺栓的许用拉力为     NdP llll 20 3271404 220   故  lll PP ,普通螺栓 16M 满足要求。 下端梁的上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如下图所示,由于螺栓只受拉力,故只 计算螺栓连接的抗拉承载力。 上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 由于采用普通螺栓 16M 连接,材料为 Q235 , 故 螺 栓 螺 纹 小 径mmdd  ,螺栓杆径 mmd 16 ,螺栓的拉伸许用应力    M P all 1 4 01 7  。 上连接板单个螺栓所承受的拉力为 NnNPl  上连接板单个螺栓的许用拉力为     NdP llll 20 3271404 220   故  lll PP ,普通螺栓 16M 满足要求。 由于端梁与立柱连接处螺栓只受拉力,故端梁与立柱连接采用 普通螺栓 16M 连接,端梁螺栓连接分布简图如下图所示 端梁连接板螺栓连接分布简图 27 由于端梁与立柱连接处螺栓只受拉力,故只计算螺栓连接的抗拉承载力。 由于采用普通螺栓 16M 连接,材料为 Q235 , 故 螺 栓 螺 纹 小 径mmdd  ,螺栓杆径 mmd 16 ,螺栓的拉伸许用应力    M P all 1 4 01 7  。 上连接板单个螺栓所承受的拉力为 NnNP l 874515 50  上连接板单个螺栓的许用拉力为     NdP llll 20 3271404 220   故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