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2] + + 3= 集中力矩 M1= P1e1= = mkN M2= P2e1= = mkN 1~ 7 层, q1包括梁自重和其上横墙自重,为均布荷载, q1=+ = , 39。 1q =。 q2= = , 39。 2q = =。 P1=[( 12 ) 2+ ] + + 3+ [( 3) ]+ = P2=[( ) 2+ + 2] + + 3+ 3 = 集中力矩 M1= P1e1= mkN M2= P2e1= mkN 25 ② 活荷载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图 111: 图 111 活 载 作 用 下 各 层 梁 上 的 荷 载 分 布 第 8 层, q2= = , 39。 2q = =。 P1=( ) + 2 ] = P2=[( ) + + 2]/2 = 集中力矩 M1= P1e1= mkN M2= P2e1= mkN 1~ 7 层, q2= = , 39。 2q = =。 P1=[( ) + ] 2= P2=[( ) + + 2] 2 = 集中力矩 M1= P1e1= mkN M2= P2e1= mkN 将 以上计算结果汇总,见表 M 1 M 1q 2 P2 P 2q 2 q 2 P 1P 1 26 表 111 横向框架恒载汇总表 层次 1q /kN/m 39。 1q / kN/m 2q / kN/m 39。 2q / kN/m 1p /kN 2p /kN M1 /kN m M2 /kN m 8 1~ 7 表 112 横向框架活载汇总表 层次 q2 / kN/m 39。 2q / kN/m 1p /kN 2p /kN M1 / kN m M2 / kN m 8 1~ 7 ( 3) 内力计算 梁端 、 柱端弯矩采用二次分配 法计算。 由于结构和荷载均对称故计算时可用半框架。 弯矩计算过程如下 ,所得弯矩如图 114 和 115。 梁端剪力 可根据梁上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与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 相叠加而得。 柱轴力可由梁端剪力和节点集中力叠加得到,计算柱底轴力还需要考虑柱的自重。 ① 固端弯矩计算 将框架梁视为梁端固定梁计算。 恒载作用下, AB 跨: 第 8 层 , q2E=(12α 2+α 3)q2=[12 () + () ] = . FABM = 212()12 Eq q l =( +) 178。 247。 12= mkN FBAM = mkN 27 1~ 7 层 , q2E=(12α 2+α 3)q2=[12 ()+ ()] = . FABM = 212()12 Eq q l =( +) 178。 247。 12= mkN FBAM = mkN BC跨: 第 8 层 , 39。 2Eq = 39。 258q = FBCM = 39。 39。 212()12 Eq q l =( +) 178。 247。 12= mkN FCBM = mkN 1~ 7 层 , 39。 2Eq = 39。 258q = FBCM = 39。 39。 212()12 Eq q l =( +) 178。 247。 12= mkN FCBM = mkN 活载作用下, AB跨: 第 8 层, q2E=(12α 2+α 3)q2=[12 () + () ] = . FABM = 2212Eql = 178。 247。 12= mkN FBAM = mkN 1~ 7 层 , q2E=(12α 2+α 3)q2=[12 () + () ] = . 28 FABM = 178。 247。 12= mkN FBAM = mkN BC跨: 第 8 层 , 39。 2Eq = 39。 258q = FBCM = 178。 247。 12= mkN FCBM = mkN 1~ 7 层 , 39。 2Eq = 39。 258q = FBCM = 178。 247。 12= mkN FCBM = mkN ② 分配系数计算 计算结果见图 112 和 113。 ③ 传递系数 远端固定传递系数为 ,远端滑动铰支传递系数为 1。 ④ 弯矩分配 (见图 112, 113,弯矩图见图 114, 115) 29 图 112 恒载弯矩二次分配 楼层 上柱 下柱 右梁 求和反号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求和反号 8 3244 7 6 5 4 3 2 1 ○ A ○ B 30 图 113 活载 弯矩二次分配 楼层 上柱 下柱 右梁 求和反号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求和反号 8 7 6 5 4 3 2 1 ○ A ○ B 31 2 9. 87881.9402 4. 8901 6. 9993 6. 1414 5. 6908 .4 992 3 .67 01 9 .72 61 1 .67 15 .8 351 8. 91982.68982.68985.39878.32187.0269.69410.8142 5. 10449.9941 8 .16 388.72453.49310.1512 6. 8822 8. 7552 8. 7552 8. 7552 8. 7552 8. 7552 8. 7552 8. 7552 8. 75582.68982.6891 9 .64 389.0239.8671 8 .34 61 9 .19 689.0239.7611 9 .19 61 9 .19 689.0239.7611 9 .19 61 9 .19 689.0239.7611 9 .19 61 9 .19 689.2089.7611 9 .19 6图 114 恒载 作用下框架弯矩 32 图 115 活载作用下框架弯矩 33 (4)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梁端剪力 mq VVV 式中 qV ─ 梁上均布荷载引起的剪力, 12qV ql mV ─ 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m MMV l 左 右 柱轴力 PVN 式中 V— 梁端剪力 P— 节点集中力及柱自重 恒载作用下 梁端剪力及 柱 轴力计算见表 113。 活 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 轴 力计算见表 114。 表 113 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 层次 荷载引起剪力 弯矩 引起剪力 总剪力 柱轴力 AB 跨 BC 跨 AB 跨 BC 跨 AB 跨 BC 跨 A 柱 B 柱 VA=VB VB=VC VA=VB VB=VC VA VB VB=VC Nu Nd Nu Nd 8 7 6 5 4 3 2 1 表 114 活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 层次 荷载引起剪力 弯矩引起剪力 总剪力 柱轴力 AB 跨 BC 跨 AB 跨 BC 跨 AB 跨 BC 跨 A 柱 B 柱 VA=VB VB=VC VA=VB VB=VC VA VB VB=VC N N 8 7 6 5 4 3 2 1 34 内力组合 ( 1) 结构抗震等级 根据结构类型、地震烈度、房屋高度等因素,可知本工程的框架为二级抗震等级。 ( 2) 框架梁内力组合 本方案考虑了三种内力组合,即 +, SGk + SQk 及 +。 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性质,在竖向荷载下可以适当降低梁端弯矩,进行调幅 ( 调幅系数取 ) ,以减少负弯矩钢筋的拥挤现象。 η vb梁端剪力增大系数,二级取。 各层梁的内力组合和梁端剪力调整结果见 表 115。 35 表 115 框架梁内力组合 框架梁内力组合表 层次 界面位置 内力 S。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相关推荐
................................... 34 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 34 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 .....................................
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中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可知,该工资管理系统需要对 员工、部门、职务、职称、管理员、工资、报表、隶属八类 信息进行管理。 其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图如下: 图 员工实体图 员工的属性:员工编号、姓名、性别、部门、职务、职称, 主码为员工编号 图 部门实体图 部门的属性:部门编号、部门名称、人数、联系电话, 主码为部门编号 图 职务实体图 职务的属性:职务编号、职务名称、基本工资
1: 水 泥砂浆找平; ③ 200 厚混凝土空心砌块; ④ 10 厚 1: 水泥砂浆抹底, 1: 3 水泥砂浆抹面;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第 15 页 ⑤内墙涂料。 屋 面构造 ( 1)不上人屋面 ① 3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②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③ 15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 ④聚苯板保温层兼找坡,最薄处 60 厚 ⑤ 15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 ⑥一毡二油隔气层
.... 102 Gi计算 ........................................................................... 110 内力计算 ....................................................................................................
60 厚 C10 混凝土 100 厚碎石或碎砖夯实 素土夯实 墙体 : 外围护墙为 240 厚 多孔砖配 M5 混合砂浆砌筑,内外分别为 20 厚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抹面;内隔墙做法同外围护墙。 踢脚: 地砖踢脚: 8 厚地砖素水泥擦缝 5 厚 1: 1 水泥细砂结合层 12 厚 1: 3 水泥砂浆打底 散水: 混凝土水泥沙浆面散水(带垫层) 15 厚 1: 2 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 60 厚
混凝土:梁柱板均使用 C30 混凝土。 2. 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 HRB335,其余采用热轧钢筋HPB235。 3. 墙体: a. 外纵墙采用 240 厚灰砂砖( 18KN/m3),一侧墙体为水刷石墙面( ㎡) ,一侧为 20 ㎜厚抹灰( 17KN/㎡); b. 内隔墙采用 200 厚蒸压粉煤灰加 气砼砌块( ) ,两侧均为 20mm 厚抹灰。 c. 卫生间隔墙采用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