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60 厚 C10 混凝土 100 厚碎石或碎砖夯实 素土夯实 墙体 : 外围护墙为 240 厚 多孔砖配 M5 混合砂浆砌筑,内外分别为 20 厚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抹面;内隔墙做法同外围护墙。 踢脚: 地砖踢脚: 8 厚地砖素水泥擦缝 5 厚 1: 1 水泥细砂结合层 12 厚 1: 3 水泥砂浆打底 散水: 混凝土水泥沙浆面散水(带垫层) 15 厚 1: 2 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 60 厚 C15 混凝土,上撒 1: 1 水泥砂子压实抹光 120 厚碎石或碎砖垫层 素土夯实,向外坡 4% 台阶 : 水泥台阶 70 厚 C15 号混凝土(厚度不包括踏步三角部分)随打随抹,上撒 1: 1水泥砂子压实抹光(立帮待混凝土稍干后模抹光)台阶面向外坡 1% 200 厚碎石或碎砖石灌 号混合砂浆 素土夯实(坡度按工程设计) 7 2 结构设计 设计资料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 某公司 的 商务大楼 ,是为了承接各项业务而建的办公大楼。 该大楼共三层,一层为营业大厅,二层为办公用房,三层为办公用房和会议用房。 根据建筑和使用要求,本构筑物设计为三层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为 957m2。 基础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设计标高为室内外高 差。 原始设计资料: 地基:基础持力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100kN/m2,地下水位埋深在地表以下 5m; 土体重度: 20kN/m3; 基本风压值: ; 地面粗糙度: C 类; 抗震设防:烈度 7 度,第一组;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场地土类别:Ⅳ类;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 建筑类别:丙类; 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材料选用 钢材: HPB235: fy=210N/mm2, Es= 105N/mm2; HRB335: fy=300N/mm2, Es= 105 N/mm2。 混凝土: C20: fc= N/mm2, ft= N/mm2, Ec= 104 N/mm2; C30: fc= N/mm2, ft= N/mm2, Ec= 104N/mm2。 其中, XB、 LT 配筋及框架箍筋选用 HPB235,其它构件选用 HRB335。 基础垫层采用 C10, KL、 XB 采用 C20,其它构件采用 C30。 常用材料 自重 钢筋混凝土: 25kN/m3; 水泥砂浆: 20kN/m3; 多孔砖墙(双面粉刷): 4kN/m3; 加气砌块砌体: ; 塑钢门窗: ; 木门窗: ; 珍珠岩(成品): 7kN/m3; 挤塑板:。 8 活载标准值 办公室: 2kN/m2; 会议室: 3kN/m2; 楼梯: ; 卫生间: ; 屋面(不上人): ; 雪载: ; 风载( 50 年一遇): ; 结构选型及梁柱线刚度计算 柱网尺寸确定 1)柱距: (纵向); 2)跨度:二跨结构,其中 (A)~(B)轴为 , (B)~(C)轴为 ; 3)层高:一层 ,二三层为。 构件尺寸确定 楼面、屋面现浇板厚度 对于 (A)~(B)轴(长跨): L1/L2=2, 对于 (B)~(C)轴(短跨):L1/L2=2,故皆按四边支承双向板设计。 根据相关要求,板厚 h=(1/40~1/30)L 短 =105~140mm,本楼层板厚统一取h=110mm。 KL 尺寸确定 : 按有关规定,梁高与跨度之比 h/l(高跨比)主梁为 1/12~ 1/8,梁高与梁宽之比 h/b(高宽比),在矩形截面梁中一般为 1/3~ 1/2。 已知 LAB=6600, LBC=5700由此估算的梁截面尺寸 分别为: (A)~(B)轴: h=(1/12~1/8) LAB=550~825mm,取 h=600mm; b=(1/3~1/2)h=300~200mm,取 b=250mm; h/b=24, 满足抗震设计有关要求。 (B)~(C)轴: h=(1/12~1/8) LBC=475~713mm,取 h=600mm; b=(1/3~1/2)h=300~200mm,取 b=250mm; h/b=24,亦满足抗震设计有关要求。 本工程设计为六跨连续梁, L=4200mm。 根据有关规定: h≥ 1/15=280mm,考虑施工方便及部分砌体用砖工程需要,截面同样取 hb=600mm 250mm。 KZ 尺寸确定 hc≥ H/25=4200/25=168mm, b≥ H/30=4200/30=140mm。 根据三级抗震有关框 9 架柱尺寸的要求,本工程取 hc b=400mm 400mm。 hc/b=13, A= hc b= 105mm2。 轴压比验算(楼层暂时按 ): 三级抗震需要满足: N/(fc*A)≤ , N= 103 3 =1458kN/mm2 故有 A’=1458/( 103 )= 105 mm2A= 105mm2,即所选取的截面满足抗震要求。 梁、柱线刚度计算 梁的线刚度 计算梁的线刚度时要考虑现浇板的影响,中框架取 I=2I0,边框架取 I=。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21 梁 的线刚度 ib 计算表 部位 截面 ( mm) 跨度L ( m) Ec(C20)( N/mm2) I0=bh3/12 (103m4) 边跨梁 中跨梁 I= ib=EI/L ( kN/m4) I=2I0 ib=EI/L ( kN/m4) (A)~(B) 250 600 104 26080 9 34773 (B)~(C) 250 600 104 30197 9 40263 说明:本设计以轴线分区,一、二、三层 KL 截面尺寸相同 柱的线刚度 计算 柱的线刚度 ic 计算如 表 22 所示 : 表 22 柱的线刚度 ic计算表 层次 hc (mm) Ec (N/mm2) b h (mm2) Ic (mm4) EcIc/hc (N mm) 1 5000 104 400 400 109 1010 2~ 3 3600 104 400 400 109 1010 柱的侧向刚度计算 柱的侧移刚度计算按式212cc iD h计算,式中系数 c 可由“刚度修正系数 c计算公式 ” 表格中 所列计算。 其中,上层柱 2c i i  ,底层柱 c i i   其中,一层计算高度可按如下方式计算: 设基础梁顶部距室外地坪为 ,已知室内外高差为 ,底层层高为,故底层计算高度为: h=++= 根据梁、柱线刚度比 i 不同,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的柱可分为中框架中柱和边柱、边框架中柱和边柱及楼梯间柱等。 横向框架柱的侧向刚度 D 值计 算 列表 如表 23 所示。 其中 ②轴框架 柱 的抗侧刚度 、框架梁的 线 刚度如图 21 所示。 10 表 23 横向框架柱侧向刚度 D 值( N/mm) 层次 层高 柱号 根数 i α D Σ D 楼层 二或三层 ①及⑦轴边跨 A 边 2 6952 13905 190335 B 边 2 10070 20209 C 边 2 7533 15065 ②至⑥轴中跨 A 中 5 8046 40232 B 中 5 11483 57416 C 中 5 8716 43578 一层 ①及⑦轴边跨 A 边 2 3636 7273 87197 B 边 2 4429 8857 C 边 2 3792 7583 ②至⑥轴中跨 A 中 5 3926 19628 B 中 5 4675 23374 C 中 5 4096 20481 图 21 ②轴框架梁 线刚度和 柱 抗侧 刚度示意图 荷载计算 根据分组,本设计选用 ②轴框架 进行相关计算,总体结构布置平面及 ②轴框架 双向板荷载传递 示意图如图 22 所示。 11 图 22 总体结构布置平面及②轴框架 双向板荷载传递 示意图 永久荷载标准值 不上 人屋面 三毡四油防水层 110 厚 膨胀珍珠岩 保温层 7=20 厚 1: 3 水泥 砂 浆找平层 20=110 厚钢筋混凝土板 25=20 厚板底水泥砂浆 20= 总计 二、三 层楼面 5 厚 1: 2 水泥砂浆加 107 胶水着色粉面 20=25 厚 1: 3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110 厚钢筋混凝土板 25=20 厚板底水泥砂浆 20= 总计 KL 线荷载标准值 因为所有的梁截面尺寸皆相同,故可以统一计算( 包括梁两侧抹灰自重): g=25+2() 20=+= kN/m 内隔墙自重 荷载标准值 内隔墙 为 240 厚多孔砖配 M5 混合砂浆砌筑,内外分别为 20 厚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抹面 , 墙体自重为: g’=4()= kN/m 12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 标准值 (A)~(C)轴 : 梁自重 25= 粉刷层 () 220= 女儿墙自重 (含粉刷层) 19=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 总计 G3A=G3C= (B)轴: 连系梁自重及粉刷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2= 总计 G3B= 三层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A)~(C)轴: 连系梁梁自重及粉刷 塑钢窗自重 = 窗下 及窗侧 墙自重 (含粉刷层) 34+()()4= 框架柱自重 25= 框架柱粉刷 117=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 总计 G2A=G2C= (B)轴: 连系梁自重及粉刷 框架 柱自重及粉刷 连系梁上木门自重 3= 连系梁上墙体自重(含粉刷) ()34= 连系梁传来 楼面 自重 2= 总计 G2B= 二层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A)~(C)轴: G1A=G1C= (B)轴: 连系梁自重及粉刷 框架柱自重及粉刷 连系梁上木门自重 3= 连系梁上墙体自重(含粉刷) ()34= 13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2= 总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