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扩建初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最大涌水量 1128m3/d。 XX 河谷地区直接 覆盖 于煤系地层之上 ,因 预 留河下煤柱,河水不再作为矿井充水来 17 源,故《甘肃省 XX 煤田策底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只计算了第四系潜水(第五含水层)向矿井充水的水量(未包括 XX 东北地区老空积水的突然涌水),经估算矿井总涌水量为。 由于 XX 县 XX 西联办煤矿原矿井位于 XX 的东部,其开采井底标高为 + 1450m~ +1550m,最高开采标高高于 XX 的地面标高;而本次矿井扩大区位于 XX 的西部,其开采的井底标高为+ 1100m~+ 1300m,根据《矿井地层、含水层综合柱状图》可知在第五含水层与可采煤层之间存在有第二和第三两个隔水 层,厚度达 371m 之厚,因此第五含水层也不再作为矿井的充水来源。 设计中的涌水量采用矿井储量复核报告中的矿井历年来最大涌水量 1128m3/d。 根据矿井的实测资料,矿井 正常 涌水量为 150m3/h。 (五)供水水源 工业场地生产、生活用水取自 策底镇自来水公司供往该矿的给水管道, 灌浆用水及井上、下消防洒水用水为井下水净化处理后的复用。 五 、工程地质 (一)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特征概述 1.松散覆盖层 区内梁峁、山坡及河流阶地以第四系黄土、黄土状粉土为主,厚度数米 ~ 数十米,上部一般具有湿陷性。 在河谷中常为卵砾石层, 厚度一般小于 10m,松散 ~ 稍密。 易垮落。 2.上第三系甘肃群( Ngn) 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灰白及灰红色砾岩层、灰白色或黄绿色砾状砂岩、桔红色砂质泥岩及粘土层,含钙质结核,厚约 205m。 该岩层多呈泥质半胶结,岩性疏松,含水,属极软岩类。 风化稳定性差,易垮落。 3.中侏罗统( J2)泥质岩、砂质岩 根据收集资料显示,中侏罗统( J2)泥质岩与砂质岩呈厚层状互层分布,各单层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不甚发育。 统计显示砂质岩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在 ~ 说 明 书 18 之间,属软岩类;泥质岩单轴抗压强度在一般为 ~ ,属极软岩类。 均属不坚固岩层。 4.上三叠统( T3yn)砂质岩 该段岩层以厚层状各种粒级的灰绿 — 灰白色砂岩为主,主要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分选性及磨圆度均较好,从补水 1号孔中取得物理力学试样测得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 ,普氏系数 3~ ,属较软岩 — 较硬岩。 本层分布厚度大,节理、裂隙发育中等,为较稳定、较不易垮落的岩石。 (二)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工程地质特征 1.煤 10层顶底板特征 煤 10层顶板一般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其厚度一般为 3~ 5m左右,局部为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薄层和条带。 煤 10层底板岩性为泥质胶结的中、粗粒砂岩,具似鲕状结构。 2.煤 10层顶底板的分类 ( 1)直接顶:煤 10层直接顶为Ⅰ~Ⅱ级顶板,详见表 123。 ( 2)底板:煤 10层底板为中硬 ~ 软底板,详见表 124。 表 123 直接顶板稳定性分类表 煤层编号 直接顶板岩性 单向抗压强度( MPa) 强度指标( D) 直接顶板分类 煤 10层 泥岩、炭质泥岩 Ⅰ 不稳定 粉砂岩、泥岩 Ⅱ 不稳定 粉砂岩及各级砂岩 Ⅲ 中等稳定 表 124 底板分类表 煤层名称 底板岩性 单向抗压强度( MPa) 底板分类 煤 10层 粉砂岩 Ⅳ 中硬 含砾中砂岩 Ⅳ 中硬 石英砂岩 Ⅲ b 较软 粗砂岩 Ⅲ b 较软 3.煤 5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煤 5层直接顶板一般为厚度小于 的薄层油 页岩或微含油质的灰色泥岩;直接 19 顶板上一层岩石一般为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亦有少数为砂岩者。 煤 5层直接底板一般为薄层灰色泥岩,其厚度有的仅 左右,至勘探区北部有薄层油页岩;直接底板下一层岩石一般为灰白色 细砂岩或中砂岩 ,厚度为 ~。 总之,煤层顶底板均以泥质岩石为主,岩性较软,塑性较强,见水容易膨胀,管理可能比较困难。 (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评价 煤 10层底板强度大于顶板强度,底板稳定性比顶板稳定性好。 本区工程地质条件属较复杂类型。 六 、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 根据该矿提供的《甘肃省 XX 县 XX西联办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复核报告》 及其它地质资料,井田范围内 探明 控制的资源 /储量占保有资源 /储量的 %,总体勘探程度较高。 复核报告对井田内含煤地层、含煤地层的岩性。 厚度以及煤层形式,结构等基本控制与掌握。 查明了可采煤层数、厚度、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基本控制了主要可采煤层的隐伏露头位置,圈定了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 对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作了详细了解和评述。 对瓦斯成分、含量作了确定,对煤的自燃性,煤尘爆炸危险性作出了评价。 对地形、地质、水文地质作了初步评述。 对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了比较 详细的鉴定,其结果能够满足矿井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该复核报告可以作为 设计 的依据。 但在矿井扩建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矿井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注意可能出现的地质变化,并根据最新掌握的矿井地质资料及时调整设计与施工方案。 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井田北边界的 F1断层以及矿井扩大区的矿井涌水量未作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加强勘探和资料收集。 另外,地质报告中涌水量预测值只有原矿井最大涌水量数值,无正常涌水量数值,而且对矿井扩大井田范围后的最大涌水量未给出定量的结论。 本次设计正常涌水量是依据 经验确定,即 原矿井的最大涌水量根据经验 为 说 明 书 20 正常涌水量数值的 倍计算,矿井在建设及生产期间应根据实测资料进行调整。 第三节 矿井生产现状 XX 县 XXXX 联办煤矿 原 设计生产能力 30kt/a, 20xx 年扩建生产能力为 210kt/a。 扩建后的 矿井采用斜井 ~立井综合 开拓方式, 根据煤层的赋存特征,分别选用 炮采采煤法和综采放顶煤的采煤方法 ,采用 大倾角皮带运输 , 设计 生 产水平为 +1220m,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 分 列抽出式, 主 、副 井进风,风井回风。 第四节 矿井扩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根据有关资料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 70%左右。 预计到 20xx 年占 60%左右, 2050 年将占50%以上。 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甘肃省是一个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省份,对能源的消耗较大,随着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日益增加。 矿井投产后,对当地煤炭市场需求将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对 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XX 县 XXXX 联办煤矿创办于 1983 年,由于多种原因,矿井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多年来矿井生产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平凉市 国土资源局为了充分发挥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 [20xx]12 号) “ 已设采矿权利用原有生产系统扩大勘查开采范围的毗邻区域可以以协议方式出让 ” 的精神,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国土资矿发 [20xx]59 号文批复了 XX 县 XXXX 联办煤矿扩大后的矿区范围,对矿井的井田范围进行有偿扩大。 根据 XX县国土资源厅 20xx 年 7 月 6 日出具的文件,在煤矿现矿权范围的西部和南部合计约有 21 1900 万 t的煤炭资源储量,因此为了满足 企业自身长足发展的需要 以及对煤炭资 源的开发利用,对矿井进行扩建。 扩 建后 矿井 生产能力 为。 甘肃省是一个煤炭净调入省, 根据现有生产能力预测,今后甘肃省煤炭需求将有大幅度增长,综合考虑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 20xx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 6770 万 t,比 20xx 年增长近一倍,其中电力用煤需求增长最快,建材、化工、冶金工业用煤也将快速增长。 而现有煤矿供应能力有限,供求缺口较大。 为满足甘肃省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在资源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改造 、扩建 中小型煤矿是十分必要的。 煤炭产业政策 根据安全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等 11 个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 20xx〕 48 号)文件的精神,国家对年产 150kt 以下的小煤矿将逐步进行关闭。 为了满足国家和地区煤炭产业政策,提高矿井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本质安全程度,对矿井进行扩建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以上分析,本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一般,产品销售市场广阔,用户稳定可靠,对矿井进行扩建既符合国家煤炭工业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也是当地工业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此矿井扩建是 非常必要的。 二、可行性 根据该矿提供的《甘肃省 XX 县 XXXX 联办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复核报告》 及其它地质资料, 现 XX县 XXXX 联办 煤矿 采矿许可证范围内,有保有 资源 储量 万 t, 在井田的西部和南部 拟扩大区域尚 有资源储量 1900 万 t, 共有保有储量 万 t。 XX 县 XXXX 联办 煤矿 产品煤销售渠道畅通, 交通运输便利,电源、水源可靠。 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是经济的、可行的。 说 明 书 22 , 能够保证矿井扩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XX县 XXXX联办 煤矿 已生产多年,与当地居民关系协调。 矿井扩建建设项目 外部协作配套条件较好 , 能够保证矿井扩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矿井 所产煤种为长焰煤,煤炭经洗选后能完全符合用户的要求,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市场销售前景看好,在扩大矿井生产规模 后,产品销路不成问题,因此对矿井进行扩建是可行的。 23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XX 县 XXXX 联办煤矿 矿权范围北起 F1断层,南、西为技术边界,东至煤层露头线以南。 井田走向长 ,倾斜长 ,井田面积。 开采深 度: +650~ +1650m。 井田范围由以下 16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 211: 表 21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 X 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说 明 书 24 二、储量 XX 县 XXXX 联办煤矿的资源 /储量复核以 20xx 年 7 月底作为基准日。 截止基准日,XX 县 XXXX 联办煤矿共有保有储量 万 t。 在 万 t保有资源 /储量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122b) 万 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2) 万 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万 t。 其中( 122b)占保有资源 /储量的 %。 矿井资源、储量详见表 212。 表 212 资源 /储量汇总表 范围 煤层 原资源储量 级别 新分类 编码 资源储量 (万 t) 合计 (万 t) 总计 (万 t) 原 矿 权 煤 10层 能利用资源 储量 C 122b 残 C 333 暂难利用资源储量 C 122b 残 C 333 煤 5层 暂难利用资源储量 残 C 333 C 333 合计 扩 大 区 煤 10层 暂难利用资源储量 河 C 332 残 C 332 能利用资源 储量 C 332 B 332 C 333 煤 5层 暂难利用资源储量 河 C 333 残 C 333 C 333 合计 总计 根据 XX 县 国土资源局 20xx 年 7 月 6 日文件 ,在现矿井井田范围的南部和西部拟扩大范围合计共有煤炭资源 /储量 1900 万 t。 因此 XX 县 XXXX 联办煤矿井田范围共有资源 / 25 储量 万 t。 依据储量复核报告及《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中矿井工。煤矿扩建初步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