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式 屋顶设置高位水箱,水泵统一加压,利用减压阀减压,上区供下区用水 供水较可靠,设备与管道较简单,投资较节省,设备布置较集中,维护管道较方便,下区供水受上 区的限制,能源消耗较大 允许设置高位水箱,电力供应比较充足,电价较低的各类高层建筑 变频调速并联给水方式图如图 11 所示, 高位水箱 减压给水方式图如图 12 所示。 变频调速给水方式虽然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但其设备与管道复杂 、 维护管理不便 、 无法克服短时停电时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新业综合楼的 给水设计要求考虑短时停电的可能性,而且在其最高层设有水箱间,允许设置高位水箱。 为保证供水安全可靠 、简化设备与管道 ,本设计确定 中、高区选择 高位水箱 减压阀 供水方式。 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6 图 11 变频调速并联给水方式图 1— 进水管; 2— 水 表井; 3— 水池; 4— 中区水泵; 5— 高区水泵; 6— 气压罐 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7 图 12 高位水箱 减压给水方式图 1— 进水管; 2— 水表井; 3— 水池; 4— 生活水泵; 5— 高位水箱; 6— 减压阀 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8 系统组成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一般由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给水设备、配水设施和计量仪表等组成。 管道布置与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 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管道布置时,不但要处理和协调好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还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管道布置基本要求 ( 1) 确保供水安全 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 ( 2) 保护管道不受损坏 ( 3) 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 ( 4) 便于安装维修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的最小净距如表 13 所示。 表 13 给水管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最小净距表 给水管道名称 室内地面 (mm) 地沟壁和其它管道 (mm) 梁、柱、设备 (mm) 排水管 备注 水平净距(mm) 垂直净距(mm) 引入管 ≥ 1000 ≥ 150 在排水管 上方 横干管 ≥ 100 ≥ 100 ≥ 50 且此 处无接头 ≥ 500 ≥ 150 在排水管 上方 立管 管径 ≥ 25 32 32~ 50 ≥ 35 75~ 100 ≥ 50 125~150 ≥ 60 管道布置基本形式 给水管道的布置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前者单向供水,供水安全可靠性差,但节省管材、造价低;后者管道相互连通,双向供水,安全可靠,但管线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9 长、造价高。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三种形式。 同一栋建筑的给水管网也可同 时兼有以上两种布置形式。 如表 14 所示。 表 14 给水管道布置形式表 布置形式 形式说明 适用范围 上行下给 干管设在顶层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夹 层中,由上向下供水 适用于设置高位水箱的居住与公共建筑和 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 下行上给 干管埋地、设在底层或地下室中,由下向 上供水 适用于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的 工业与民用建筑 中分式 水平干管设在中间计算夹层内或某层吊 顶内,由中间向上、下两个方向供水 适用于层顶用作露天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 技术层的高层建筑 管道敷设 基本要求 ( 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平行于建筑敷设,宜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底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 1m,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 2)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 给水管道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要求,且不宜小于。 室内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垂直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右侧。 ( 3) 需要泄空的给水管道,其横管宜设有 ~ 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 4) 为防止生活饮用水 管道被使用过的水回流而造成污染,管道敷设时,应注意配水出口不得 被任何 杂质所淹没。 管道 敷设 基本 形式 给水管道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 明装即管道外露,其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但外露的管道影响美观,表面易结露、灰尘,一般用于对卫生、美观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安装即管道隐蔽,如敷设在管道井、技术层、管沟、墙槽或夹壁墙中,直接埋地或埋在楼板的垫层里,其优点是管道不影响室内的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适用于对卫生、美观要求较高的建筑如宾馆、高级公寓和要求无尘、洁净的车间、实验室、 无菌室等。 新业综合楼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引入管设置两条,分别由建筑的不同侧引入,引入管经水表节点后 和室外给水环网连接 ,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10 再从室外环网引出两条管道 分别接入生活贮水池和消防贮水池。 低区给水系统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采用下行上给的供水方式,枝状管网、横干管敷设于地下一层的天花板下,给水立管布置在墙角、柱边,并由土建装饰处理。 中区、高区采用上行下 给的供水方式,中区的水平干管敷设在 16~ 17 层的吊顶内,高区的水平横干管敷设在 26~ 27 层的吊顶内。 主立管置于管道井内,横支管在墙体 内 暗装。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给水管水质被污染,同时便于安装检修。 引入管室外部分管中心标高为 ,引入管穿越地下室外墙处,设防水套管。 总水表设在 市政管网与室外环网的连接管上,并设置水表井。 入户水表分散 设置 在每户的入户管上 ,一户一表 , 采用远传水表或 IC 卡水表等智能化水表。 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基础时,均进行预留洞口,预留洞尺寸,考虑到管顶上部净空不能小于建筑物沉降量的要求,其值不小于 管道在空中敷设时采用支架或托架固定,立管设管卡固定。 给水管材 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化学建材局于 1999 年 12 月联合颁布了“建住房 [1999]295 号”文《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文中规定:自 2020年 6 月 1 日起,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于室内给水管道,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限时淘汰热镀锌钢管,推广应用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 (PEX)管、三型无规共聚丙烯 (PPR)管等新型管材。 新业综合楼生活给水系统管材采用 PPR 管。 PPR 管材具有以下优点: ( 1) 卫生、无毒 :本产品属绿色建材,可用于纯净水、饮用水管道系统。 ( 2) 耐腐蚀、不 结垢 :可避免因管道锈蚀引起的水盆、浴缸黄斑锈迹之忧,可免除管道腐蚀结垢所引起的堵塞。 ( 3) 质量轻 :比重仅为金属管的七分之一。 ( 4) 外形美观 :产品内外壁光滑,流体阻力小,色泽柔和,造型美观。 ( 5) 安装方便可靠 :采用热熔连接,数秒钟完成,安全可靠。 ( 6) 使用寿命长 :在规定的长期连续工作压力下, 使用下寿命可达 50 年以上。 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11 2 热水系统 相关规范 摘自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高层建筑热水系统的分区,应遵循如下原则: 1 与给水系统的分区应一致 ,各区水加热器、贮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应;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保证系统冷热水压力平衡的措施。 2 当采用减压阀分区时,除满足本规范 条的要求外,尚应保证各分区热水的循环。 当给水管道的水压变化较大且用水点要求水压稳定时,宜采用开式热水供应系统或采取稳压措施。 当卫生设备有冷热水混合器或混合龙头时,冷、热水供应系统在配水点处应有相近的水压。 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的方式,并设循环泵,采取机械循环。 膨胀管上严禁装设阀门。 在闭式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泄压阀,并符合下列要求: 3 膨胀罐宜设置在加热设备的冷水进水管或热水回水管上。 在设有高位加热贮热水箱的连续加热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置冷水补给水箱。 注:当有冷水箱可补给热水供应系统冷水时,可不另设冷水补给水箱。 冷水补给水箱 的设置高度(以水箱底 计算)应保证最不利 处的配水点所需水压。 冷水补给水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冷水补给水管的管径,应按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秒流量确定。 2 冷水 补给水管除供给加热设备、加热水箱、热水贮水器外,不宜再供其它用水。 3 有第一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冷水补给水管应接入热水贮水罐,不得接入第一循环的回水管、锅炉或热水机组。 竖向分区 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同生活给水系统一样,也必须进行竖向分区。 为了平衡系统压力,热水系统分区与冷水系统一致 (其中低区没有热水供应 ), 而且各区热水加热器的冷水来源于本区的冷水管线。 根据建筑条件及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新业综合楼热水供应系统竖向分为 2 个供水区。 中区: 5~ 16 层,供给公寓洗浴用水;高区: 17~ 27 层 ,供给公寓洗浴用水。 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12 方案确定 热水供应系统类型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按热水供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和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各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如表 21 所示。 表 21 热水供应系统类型比较表 系统类型 系统说明 系统优缺点 适用场所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通常采用各种小型加热器,在用水点附近就地加热,供给一个或几个用水点使用 供水范围小,管路短,热损失小,系统简单。 但系统热效率低,热水成本高,使用不够方便舒适 适用于使用要求高,用水点少且分散的建筑 集中 热水供应系统 通常在锅炉房或换热站集中制备热水,用管道系统将热水送至用水点 系统供水范围大,设备热效率高,热水成本低,使用方便舒适。 但系统较复杂,管网较长,热损失大 适用于使用要求高,用水点多且分布较密集的建筑 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在热电厂、厂区性锅炉房或热交换站将水集中加热后,通过市政热力管网输送至整个建筑群 便于集中统一维护管理和热能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热水成本低,设备总容量小,占用总面积小,使用方便舒适,保证率高。 但设备系统复杂,建设投资高。 适用于建筑布置较集中,热水用量较大的城市和工业 企业 热水供应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耗热量、用水点分布、热源种类等因素确定。 如新业综合楼热水用量大,对热水供应要求较高,公寓要求 24h 热水供应,并要求热水使用方便舒适,故采用集中热水供应方式。 热源的选择 集中 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 当没有条件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是,宜优先采用保证全年供热的热力管网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的热源。 当区域性锅炉房或附近的锅炉房能充分供给蒸汽或高温水时,宜采用蒸汽或高温水做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的热媒。 当没有上述条件时 ,可设燃油、燃气热水机组或电蓄热设备等作为供给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或直接供给热水。 热水供应方式的确定 热水供应系统按热水加热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基本形式;按热水管网压力工况不同可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系统;按热水管网设置循环管网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新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13 全循环、半循环和无循环三种热水供应方式。 各种热水供应方式的比较表如表 22 所示。 表 22 热水供应方式比较表 分类依据 类型 方式说明 优缺点 适用范围 按热水加热方式不同分 直接加热 以燃气、燃油、燃煤为燃料的热水锅炉,把冷水直接加 热到所需热水温度,或者是将蒸汽或高温水通过穿孔管或喷射器直接通入冷水混合制备热水 热水锅炉直接加热具有热效率高、节能的特点;蒸汽直接加热具有设备简单、热效率高、无需冷凝水管的优点。 但存在噪声大,对蒸汽质量要求高,冷凝水不能回收,运行费用高等缺点 适用 于具有合格的蒸汽热媒、且对噪声无严格要求的公共浴室、洗衣房、工业企业等用户 间接加热 将热媒通过水加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冷水达到加热冷水的目的,在加热过程中热媒与被加热水不直接接触 回收的冷凝水可重复利用,只需对少量补充水进行软化处理,运行费用低,且加热时不产生 噪声,蒸汽不会对热水产生污染,供水安全稳定 适用于要求供水稳定、安全、噪声要求低的旅馆、住宅、医院、办公楼等建筑 按热水管网压力工况分 开式 所有配水点关闭后,系统内的水仍与大气相通。 一般在管网顶部设有高位水箱和膨胀管或高位开式加热水箱 系统内的水压仅取决于水箱的设置高度,而不受室外给水管网水压波动的影响,可保证系统水压稳定和供水安全可靠。 但高位水箱占用建筑空间和开式水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