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准备的问题内容摘要:

丙类建筑采用基本烈度计算。 (5) 影响地震作用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地震惯性力),自振周期 (6) 抗震构造措施有哪些。 答:节点加强,受压区高度,要设置梁面钢筋。 (7) 一般为什么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答:把结构简单看作一个悬臂构件,竖向地震作用相当于一个轴向力的作用,对于普通结构,地震产生的惯性力很少会达到拉压极限,而水平地震作用相当于一个很大剪力,在建筑底部产生一个很大的弯矩,不可忽视。 (8) 什么情况下我们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答:新规范规定,长悬臂和其它大跨度结构以及8度以上设防时应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15%和20%:新高规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影响。 (9) 什么条件下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答:40米以下、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变化均匀的建筑可以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3. 其他方面的问题见下(1) 塑性铰出现在什么位置?简支梁呢?答:塑性铰出现在受力最不利的位置,简支梁出现在弯矩最大的地方。 由于地震作用的随机性、结构本身的随机性,实际工程中塑性铰的出现位置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但在理论上塑性铰的出现位置应该是”实际受力情况/理论承载能力“最大的地方,也就是受力最不利的地方。 塑性铰外移法就是所谓的“狗骨式”节点,也就是故意让某部分(甲)削弱或加强另一部分(乙),使甲部分受力不利,使其出现塑性铰。 具体可参见《结构工程》杂志等资料。 ,而是有一段长度。 ,导致力向刚度大的部分发生转移。 ,但还能没达到极限强度,因此还能承受弯矩。 ,必须注意相应的构造,一保证该部分的延性。 (2) 出现塑性铰是一种内力重分布还是应力重分布?答:塑性铰的出现是内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是在一个截面内,内力是在一个构件或者一个结构的。 (3) 框架结构侧向变形主要是什么类型的? 剪切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