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游戏活动三者之间你看中哪一个”时, 35%的学生选择身心健康, 25%的学生选择学习优良, 15%的学生选择游戏活动,还有 25%的学生选择三者都重要。 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你经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 ” 15%的学生选择“是”, 55%的学生选择“不是”, 30%的学生选择“有时觉得”。 这说明还有很多学生对自己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因此, 我们要 拓展《生命教育》内容,让学生体验个人生命价值。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生命意识有所增强,但近些年来,一些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身心脆弱、自制力差、不珍惜个人生命,或因玩水、玩火、不守交通规则等各种原因而轻易放弃宝贵生命的现象屡见报端。 看到 这些可爱的学生失去幼小的生命,我们深感痛惜。 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我们必须自觉担当起“生命教育”这个重任,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 误区。 基于此, 我们认为 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二 )环境教育、营造氛围 学校环境。 环境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起点。 一个文明校园,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建设一个文明校园 ,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学校努力 从校园环境的层次、内涵和质量上提升生命教育的含金量,养成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培养学生尊重自 然、尊重生命和爱惜生命的态度。 为了 让学生一踏进校园,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 , 学校这着力在环境布置上体现生命教育的主题。 自 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学校就在努力营造倡导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在学校门口的醒目处是我们学校倡导的校园文化主题“关爱生命 快乐成长”,靠南边的墙壁上写着“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 我成长”的标语,以及张贴着很多张 运动的宣传画,教学楼的墙壁上也有一些激励学生成长的人生格言。 每个教室的走廊上都张贴着古诗词,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打上了亮丽的底色。 课题组经常利用学校的橱窗进行生命教育的宣传,比如:生命的起源图片展;安全教育你我他,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 征文, 防艾滋病宣传、毒品图片展等等让学生知道生命的可贵。 实验班也要求 利用晨周会积极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同时也要 利用好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宣传,激励学生了解生命,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的教育, 从而 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进而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社会、家庭环境 生命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 目前社会对高学历的过分渴求,再 度引发人们深埋心中的传统观念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样的功利主义替代了教育的生命关怀,使得一些人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放弃教育对生命的引导,对生命价值的挖掘,对生命精神的关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的生命态度。 在一个积极、乐观、奋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是会有健康的人格,懂得珍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了一个各种思想充斥、各种观念斗争的熔炉,全社会都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尊 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用正面的舆论宣扬生命的价值,共同担负起对年轻一代生命教育的责任。 (三 ) 积极探索实施途径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课题组主要是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 综合实践 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 学科教学渗透 在 语文、数学、英语、 科学、体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这些课的好坏,不是单纯任课教师的理论灌输,也不是单纯的说教,它需要我 们任课教师 用心教授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作 真实的生命 个体来对待 ,真正 做到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们要求每位老师要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 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并且热爱生命,那么他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教学中,才能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无疑是现阶段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而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易渗透生命教育的学科。 如:《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就是一幅幅由文字构筑的连绵画卷,通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