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七下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内容摘要:

演奏,形成非常复杂、彼此跨越的节奏。 因此,被称之为“跨节奏”。 演奏这首《鼓乐》曲的各种乐器包括:铃铛和拉托(拉托是 一种节奏乐器,由葫芦制成)、鼓1、鼓2、鼓3、鼓4、鼓5,各种乐器按照顺序逐渐加入演奏,并不断反复,最后6件乐器同时演奏。 他们的节奏是各不相同的,各自在基本的节奏周期中不停地反复。 以课本上的鼓乐队“跨节奏”图为例: 这首鼓乐曲包含6个节奏声部:第一声部A铃铛和拉托;第二声部B鼓1;第三声部 C鼓2;第四声部D鼓3;第五声部E鼓4;第六声部 F 鼓5。 图中“ ”表示:鼓和铃铛声音;“ ”表示:鼓、铃以外再加上鼓掌等声音。 从A开始演奏,随后B 、 C „„逐一加入,直到 F ,然后各声部同时进行。 如果把这个圆形换成类似一般乐谱的形式,是这样的: (三 ) 1.《西非民间音乐》 ( 马林巴合奏 ) 西非是指非洲大陆的西部沿海与内陆地区,面临大西洋的几内亚湾。 境内有西非最大的尼日尔河。 西非地区的国家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和尼日利亚。 有的仅有1至4键,多为10至22键,还有2至6人共同演奏的大型木琴。 非洲马林巴大体上有三种样式,一种是容 器式,即把系列木琴键置于一个容器的共鸣箱上,这种木琴主要流行于西非和中非一些国家;另一种是把木琴键架在两根香蕉树干上,用插在树干上的小木棍固定琴键的位置,这种木琴主要流行于西非、中非和东非;第三种是把琴键悬挂在木架上,在它的下面吊有许多干葫芦作为共鸣器,这种木琴多见于森林地带。 马林巴既可独奏,也有2至4架琴的小合奏,还有10至30架马林巴琴的大型合奏,也还有和其他乐器的合奏。 中南美洲、东南亚及其他国家也有各种的马林巴,但与非洲的马林巴略有不同。 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把马林巴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并建立有马林巴演奏 乐团。 始录音。 这种马林巴琴带有共鸣箱,声音明亮、悦耳,和正规乐队中使用的木琴音色相似。 第一架马林巴先奏出相对固定的节奏型和旋律的反复,随后第二架马林巴加入,第二架琴的音调比第一架琴略高,旋律变化明显,不断奏出优美的旋律。 两架琴的两个声部节奏变化极为丰富,但是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具有鲜明的非洲音乐特点。 2.《战士的舞蹈》 (南非鼓独奏 ) 南非是指非洲大陆的南部沿海及内陆 地区,西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 主要国家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等。 南非有少数白人居住。 南非黑人主要是班图语系部族。 非洲鼓。 前面已有详细介绍。 本单元选用的南非鼓独奏《战士的舞蹈》同样是南非人演奏的原始录音。 这是一种比较大型的鼓,声音洪亮。 是一种表现战士们勇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