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养殖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摘要:

月是繁殖高峰期, 7—8 月逐渐减少,并停止。 人工养殖的雉鸡要掌握适时放对配种。 山鸡 3.产蛋 野生 状态下,雌雉鸡年产蛋 2 窝,个别的能产到 3 窝,每窝 15—20 枚蛋。 蛋壳色为浅橄榄黄色,椭圆形,蛋重 24—28 克,纵径 25—32. 5 毫米,如第一窝蛋被毁坏,雌雉鸡可补产第二窝蛋。 在产蛋期内,雌雉鸡产蛋无规律性,一般连产 2 天休息 1 天,个别连产3 天休息 1 天,初产雌雉鸡隔天产 1 枚蛋的较多,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 9 时至下午 3 时。 4.就巢性 野生雉鸡有就巢性,通常在树丛、草丛等隐蔽处营造一个简陋的巢窝,垫上枯草、落叶及少量羽毛,雌雉鸡在窝内产蛋、孵化。 在此期间,躲避雄雉鸡,如果被雄雉鸡发现巢窝,雄雉鸡会毁巢啄蛋。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要设置较隐蔽的产蛋箱或草窝,供雌雉鸡产蛋,同时,可以避免雄雉鸡的毁蛋行为。 1.种雉鸡的选择 建立优良的种雉鸡群,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照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雌雄雉鸡组成种雉鸡群,经过严格的选择加上科学合理完善的饲养管理,使雌雄种雉鸡达到良好的繁殖性能,使其优良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的表现。 ( 1)根据体型外貌特征和生理特征选择 所选择的种雉鸡必须具备本品种的明显特征,发育良好,体质健壮。 雌雉鸡:体型大,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活泼好动,觅食力强,头宽深适中,颈长而细,眼大灵活,喙短而弯曲,胸宽深而丰满,背宽、平、长,羽毛紧贴身体,有光泽,羽毛符合品种特征,尾发达,静止站立时尾不着地,羽毛紧贴身体有光泽,羽色符合品种特征。 肛门清洁,松弛而湿润,腹部容积大,两耻骨间和胸骨末端与耻骨之间的距离均较宽,产蛋量高,产肉性能好。 雄雉鸡:身体各部匀称,发育良好,脸鲜红色,耳羽簇发达直立,胸部宽深,背宽而直,颈粗,羽毛华丽,而符合本品种特征。 雄性特征明显,性欲旺盛,两脚距离宽,站立稳健有力,突出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 ( 2)根据记录成绩选择 主要指标为早期生长速度、体重、胸宽、趾长、趾粗 及屠宰率。 肉用雉鸡要求早期生长速度越快越好,饲养期短,资金设备周转快,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大。 肉用雉鸡体重越大,产肉越多,屠宰率也愈高,胸宽,趾长、趾粗的雉鸡体型较大。 肉用雉鸡的肌肉品质也很重要,应具备鲜、香、嫩等特点。 肉品质与生长速度呈负相关,生长速度越快的雉鸡,相对而言,肉质风味略差。 除考虑以上各项指标外,还应选择有关繁殖力指标:产蛋量、蛋重、受精率、孵化率、育雏率、育成率等。 2.种雉鸡的配种技术 (1)放配年龄和种雉鸡利用年限 适宜的配种合群时间:经产雌雉鸡群在 4 月中旬,初产雌雉鸡群在 4 月末放 入种雄雉鸡,但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各地区雉鸡进入繁殖期的时间早晚相差达 1 个月。 雉鸡进入配种合群时间也不同,所以应在正式合群前,试放一两只雄雉鸡到雌雉鸡群中,观察雌雉鸡是否进入繁殖期。 也可根据雌雉鸡的呜叫、红脸或做巢行为来掌握合群时间。 据经验,配对合群时间应在雌雉鸡比较乐意接受配种前5—10 天为好,如果合群过早,雌雉鸡没有发情,而雄雉鸡则有求偶行为,雄雉鸡强烈追抓雌雉鸡,造成雌雉鸡惧怕心理,以后即使发情,也不愿意接受配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 合群过晚,则因雄雉鸡间领主地位没有确立而产生激烈争斗,过多消耗体力,精 液质量和受精率受到影响,同时,雌雉鸡群也因惊吓不安而影响产蛋率。 成年种雉鸡达到性成熟后即可用来配种,雉鸡用于配种年龄:驯养代数少的雉鸡一般为 10 月龄,美国七彩雉鸡为 5—6月龄。 生产中一般留 1 年龄的雉鸡作种用于交配、繁殖。 繁殖期一过即淘汰。 但生产性能特别优秀的个体或群体,雄雉鸡可留用 2 年,雌雉鸡留用 2—3 年。 美国七彩雉鸡一般利用2 个产蛋期。 ( 2)雌雄配比要合适 雉鸡的雌雄配比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很大。 如果雄雉鸡比例高,不仅浪费饲料,踩坏雌雉鸡,而且会因争偶斗架而影响雉鸡群安宁,雄雉鸡伤亡较多,影响配种效果, 如比例过低,发情的雌雉鸡容易被漏配,也会影响受精率。 雉鸡的雌雄配比一般为 6—8: 1,可达最佳受精效果。 在开始合群时,以 4—5: 1 放入雄雉鸡,配种过程中随时挑出淘汰争斗伤亡和无配种能力的雄雉鸡,而不再补充种雄雉鸡,维持整个繁殖期雌雄比例在 6—7: 1。 尽量保持种雄雉鸡的种群顺序的稳定性,减少调群造成斗架伤亡。 ( 3)保护“王子雉 ”,设置屏障 雌雄雉鸡合群后,雄雉鸡间发生强烈的争偶斗架,此过程称为拔王过程,经过几天的争斗,产生了获胜者 “王子雉 ”。 一旦确立了 “王子雉 ”后,雉鸡群就安定下来,“王子雉 ”多为发育好,体型大 的雄雉鸡。 为了提高受精率,要注意保护 “王子雉 ”,树立 “王子雉 ”的优势,以控制群中其他雄雉鸡之间的争斗,减少伤亡。 保护 “王子雉 ”不要随意往雉群中加入新的雄雉鸡,以免破坏已建立起来的顺序,引起新的拔王争斗。 同时也不要轻易捉走 “王子雉 ”。 为避免 “王子雉 ”控制其他雄雉鸡之间的配种而影响受精率,可以在配种运动场设置屏风或隔板,遮挡 “王子雉 ”的视线,使其他雄雉鸡均有与雌雉鸡交尾的机会,增加种蛋受精率;同时, “王子雉 ”追赶时,其他雄雉鸡有躲藏的余地,减少种雄雉鸡的伤亡。 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大张的石棉瓦横立在圈舍中,每 100 平方米 3—4 张即可。 ( 4)防暑降温 每年 6月下旬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雉鸡性活动下降,交尾次数减少,种蛋受精率下降,此时,应采用遮荫,地面喷水降温措施,增加饲料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及添加一些抗热应激药物,以提高种蛋受精率。 3.配种方法 (1)大群配 种 在较大数量的雌雉鸡中按 1: 5 的比例放入雄雉鸡,任其自由交配,每群雌雉鸡在 100 只左右为宜。 繁殖期间,发现因斗殴伤亡或无配种能力的雄雉鸡随时挑出,不再补充新的雄雉鸡。 目前,生产场基本都采用这种方法,其管理简便,节省人力,受精率及孵化率较高,缺点是这种配种方法系谱不清,时间长了易造成近亲繁殖,种质退化,应定期进行血液更新。 ( 2)小群配种 就是以 1 只雄雉鸡与 6—8 只雌雉鸡组成 “婚配群 ”,放养在单独的小间或饲养笼内,雌、雄雉鸡均带有脚号,这种方法常用于家系繁殖制种,管理上比较繁琐,但可以通过家系繁殖,较好地观察 雉鸡的生产性能。 育种工作中经常应用此法。 ( 3)人工授精 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种雄雉鸡,对提高和改良品种作用很大,据报道,雉鸡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 85%以上。 野鸡营养价值 野鸡营养价值 :野鸡营养价值 3 小时前 别名:雉鸡、山鸡、雉、原鸡、血雉 使用提示:每次约 80 克 野鸡知识介绍:野鸡,又名山鸡、雉,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山丘和岗地中,与野兔一样,是国人所食野味中最多 别名:雉鸡、山鸡、雉、原鸡、血雉 使用提示:每次约 80 克 野鸡知识介绍:野鸡,又名山鸡、雉,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山丘和岗地中,与野兔一样,是 国人所食野味中最多的两种肉食品之一。 每年秋冬季节的野鸡肉最肥嫩,作为补物食疗也最佳。 野鸡的营养成分与家养鸡相仿,但蛋白质含量很高,达到 %,而且都是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远远低于家养鸡。 此外,野鸡钙、磷、铁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也均比家养动物高。 野鸡营养分析:每 100 克野鸡所含营养素为: 能量 126 千卡 蛋白质 克 脂肪 2 克 碳水化合物 克 叶酸 微克 维生素 A 75 微克 硫胺素 毫克 核黄素 毫克 尼克酸 毫克 维生素 E 毫克 维生素 B12 微克 钙 92 毫克 磷 173 毫克 钾 155 毫克 钠 毫克 镁 8 毫克 铁 毫克 锌 毫克 铜 毫克 锰 毫克 碘 微克 硒 微克 野鸡肉的钙、磷、铁含量较一般高很多,并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对贫血患者、体质虚弱的人是很好的食疗补品。 野鸡肉还有健脾养胃、增进食欲、止泻的功效。 野鸡肉有祛痰补脑的特殊作用,能治咳痰和预防老年痴呆症,是野味中的名贵之品。 野鸡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于脾胃气虚下痢,病后体弱、食欲不振、小便频多之人食用。 2. 患有痔疮的人在秋冬之外应忌食野鸡肉;患有疥疮者禁食野鸡肉。 野鸡食疗作用:野鸡肉味甘、酸、性温,入心、胃经; 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泄之功效; 适宜于脾胃气虚下痢,病后体弱、食欲不振、小便频多之人食用。 古医书《食医心镜》中曾有用野鸡肉炖汤治疗消渴、舌焦、口干及小便频数的记载,此病很可能是指糖尿病。 野鸡做法指导: 1. 为烹调中常用的野禽适用于烧、炒、焖、炸等方法,如 “口蘑烧鸡 ”、“野鸡烧肉 ”、 “黄焖野鸡 ”等。 2. 雄野鸡多用于红烧,雌野鸡清炖比较好。 野鸡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其蛋白质含量高达 30%,是普通鸡肉、猪肉的 2 倍,脂肪含量仅为 %,是猪肉的 1/3牛肉的 1/鸡肉的 1/10,基本不含胆固醇(见下表),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食品。 野鸡因此成为历代的皇家贡品,清代乾隆皇帝食后赞叹不已,写下 “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的名句。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食后评价: “好看、好吃、有野味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也对野鸡的营养成份给予很高的评价。 山鸡送人是高档礼品,待客是珍稀野味,还是美国白宫招 待国家元首的保留菜肴。 山鸡的作用功效 山鸡 (《陆川本草》 ) 【来源】为雉科动物原鸡的肉。 【动物形态】原鸡 为家鸡的远祖,形似家鸡而较小,体长约 60 厘米。 肉冠、肉垂以及裸出的脸和喉均赤红色。 虹膜红褐色或橙黄色。 雄者头和颈的羽毛在前为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上背与翼上的小覆羽黑色,大覆羽着有蓝紫色光辉;中背和中覆羽呈浓暗红色;下背和腰转为红橙色;飞羽黑褐色。 尾羽很长,斜垂。 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色,而有金属绿色反光;羽基白色,飞时特别明显。 下体纯乌黑。 脚粗短而健,蓝灰色,有距。 雌者形小尾短。 上体大都暗褐 而缀以黄褐色虫蠹状斑。 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