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石料灰岩矿开采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摘要:

人口 万。 323 国道穿越镇境。 另有公路至九堡和市区。 辖沙洲坝、七堡、洁源、河坑、莲江、杉山、群峰、梅岗、金龙 、大埠、清水 11 个村委会。 乡镇企业有福利建材、陶瓷、轧钢等厂及石灰场、建筑公司。 瑞市水泥厂、电磁线厂、液化气厂、畜牧良种场驻内。 12 项目区所在地为沙洲坝镇、该镇有 150 个村民小组 ,乡村总户数5286 户 ,现有总人口 23541 人,其中:农业人口 21887 人; 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 10548 人 ,土地总面积 85km2,其中:山地面积 万亩 ,耕地面积 16611 亩,人均耕地 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 2853 元。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市沙洲坝镇金源建筑石料灰岩矿 矿区土地大部分为 山 地,耕地较少,总 面积 252hm2。 其中,农用地面积 hm2, 林地 hm2,荒 山 hm2,矿区土地权属 为沙洲坝河坑村 集体所有,未开矿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 下 表 2—1。 表 2—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面积: hm2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所占面积及比例 名称 面积 比例 (%) 农用地 耕地 水田 旱地 0 0 坡耕地 0 0 小计 山地 林地 有林地 蔬林地 小计 90 荒山 裸岩地 砾石地 小计 水地 合计 252 100 13 耕地质量现状 项目区农田 灌排 水利设施较 好 , 灌溉主要靠 矿区北边的河坑水库及 天空 降落的雨水 和 地下水 等 ,农业 生产条件 一般 , 农田 土壤类型以沙壤 土和稻土 为主,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团粒结构 及土壤通气条件 差,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 大豆、薯类和绿肥等。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项目区 土地利用率高, 耕地一年种植 春、晚 两季作物, 春季作物主要以水稻、早 大 豆 、烟叶 为主。 秋 季 主要 以晚稻、红蓍,晚大豆 绿肥为主。 水稻 平均亩产 350400 公斤 左右 , 大豆平均产量 150 公斤左右, 按当 地各种作物 市场价格 预算 ,每亩年可收益 12601450 元 左右。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项目对土地的影响 灰岩石料 开采对土地的破坏 影响环节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 施工准备阶段因 修建矿区专用公路 或搭建矿区临时工棚、修筑施工场地 时大量开挖动土,造成大量破坏原地表植被 和土地。 二是开采区开采现场由于原矿 赋 存于表土层以下,在开采时需大量剥离表层复盖土在剥离表土 和原矿开采中造成大量土地 遭受严重破坏。 三是采矿区 排弃废弃土石方时 堆放区挤占压埋 原有土地,使原地貌、土地发生改变,对土地造成破坏,四是矿区 工人的一些生活和工作活动, 大量开挖动土和建筑材料的堆放,土地 遭受破坏。 破坏土地的方式直接机械采挖破坏。 采矿 生产工艺流程 14 矿山采矿方式为露天台阶式开采,阶高 68 多级作业平台;公路开拓汽车运输,采用削顶中深孔松动爆破方法、穿孔、碎石、铲装、运输机械化,实现统一采矿统一供矿。 加工技术: 矿区石灰岩 CaO 含量高, MgO 及其它杂质含量少,矿石质量符合制灰用灰岩要求。 当 地利用其烧制石灰的历史久远,生产的石灰质量好,销路广阔,广泛用于农业、建筑业、化工及矿产品加工业。 以往用小土窑生产,现已改成循环窑生产。 矿石进窑点火后可连续生产,分层出石灰,这样不仅减轻了石灰出窑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石灰产量和质量。 烧制实惠的生产工艺简单,方法成熟。 据当地石灰厂历年生产的统计,石灰产率 50%左右。 矿体分布状况: 矿体由船山组( C2c)灰岩组成,出露面积 ,长 300米,宽 250 米,厚 70 米以上,呈厚层状产出。 矿体内部结构简单,矿石质量稳定;矿体连续,厚度、产状稳定;构造简单 ,产状变化小,呈单斜产出;无岩浆岩及岩脉分布;岩溶不发育,地表、地下岩溶率在 3%左右。 矿体形态简单呈厚至巨厚状产出,产出稳定,倾向北西,倾角 3040176。 岩石致密性脆,硬度较低利于凿岩爆破。 15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已破坏土地现状 已破坏土地现状 根据矿山 现有 占用 破坏土 地情况和占地用途类型,将采矿区划分为矿山开采区, 排 土场区 两 个区域。 经实地 勘 察, 该项目 现已 破坏 挖损、压占 土地面积共 hm2, 其中: 矿山 开采区 占地 面积 ,占地破坏土地类型为 荒山 ; 排 土 场 区 占地 面积为 , 占地破坏土地类型为 荒山; 土地破坏的程度为 一 级。 项目区 已 破坏占 用 地情况祥见下表 表 31 项目区 已 破坏占地情况 表 面积 :hm2 序 号 破坏 占用 土地区 域 已 占地 破坏 土地 面积 占用破坏土地类型 土地破坏程度 合 计 林地 荒山 荒地 1 矿山开采区 三级 2 排土场区 三级 合 计 拟破坏土地预测 拟破坏土地面 积 根据现场开采情况和业主提供的开发利用方案,及相关的技术资料,预测该项目拟破坏土地 总面积 ,其中:矿山开采区 (专用公路包括在矿区开采境界范围之内,属于在矿采区内的运矿道路) 拟破坏土地面积 , 占用破坏土地类型为有 荒山, 土地破坏程度三级 ;排 土场区 拟破坏土地面积为 ,占用破坏土地类型为 荒山的山窝 , 土地破坏程度三级 ;项目区拟破坏 土地面积及 占地情况表表 32。 16 表 32 项目区拟破坏 土地面积及 占地情况表 面积 :hm2 序 号 破坏占用土地区域 拟占 用 破坏土地面积 占用破坏土地类型 土地破坏程度 有林地 荒山 荒地 有林地 蔬林地 1 矿山开采区 一 级 2 排 土场区 一 级 合 计 土地破坏程度 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把土地破坏程度预测等级数确定为 3 级标准,分别定为 :一级 (轻度破坏 )、二级 (中度破坏 )、三级 (重度破坏 )。 本方案是根据类似工程的土地破坏 因素调查情况,参考各相关学科的实际经验数据,采用主导因素法进行评价及划分等级。 经评价分析 具体标准见下表 34: 表 34 挖损 土 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 评价因素 评价因子 评价等级 轻度破坏(一级) 中度破坏 (二级) 重度破坏(三级) 地表变化 挖掘深度 6 米 610 米 10 米 挖掘面积 100 公顷 1001000 公顷 1000 公顷 表 35 压占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 评价因素 评价因子 评价等级 轻度破坏(一级) 中度破坏 (二 级) 重度破坏(三级) 地表变化 压占面积 10 公顷 10100 公顷 100 公顷 17 排土高度 10 米 1030 米 30 米 评价分析结果:该项目挖掘深度虽大于 6m,但开采面积小于 100公项以下。 弃渣场区 排放的废弃土虽然超过 10m,但从压占面积看均未超过 10hm2,因此:按 上述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矿区破坏土地的评价仍属于一级(轻度破坏),但实际现场勘测结果从开采深度和面积和对矿区造成的水土流失程度和周边的环境影响看,应将其矿区的土地破坏程度和等级定为三级(严重破坏)。 但目前还没有 查找到位 类似的 评价标准,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 进一步摸索探讨更加完美、更 真实 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使之 能更 科学 更 有效地指导 土地复垦工作。 本方案土地破坏程度的评价方法仍采用上述方法, 评价结果 见下表 3—6 表 36 评价结果表 面积 : hm2 破坏占用土地区域 破坏面积 破坏原因 破坏程度 已破坏面积 拟破坏面积 矿山开采区 挖损 一级 弃土场区 压占 一级 合计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对土地资源 的破坏与影响 根据 *****市沙洲坝镇金源建筑石料灰岩矿 开采期各功能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结果,由于土地破坏,土壤结构松散,水土流失因素发生改变,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量达到 263t,生产服务年限内预测流失总量达到 345t,如不采取防治措施, 采矿区 周边的土地资源将会受到严 18 重破坏 ,影响到当地农作物减产欠收和群众生活的改善。 ( 2)对河流、水资源以及防洪的影响 由于土地、植被破坏,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受影响较大,地表经流和地下水源发生改变,矿山开采大量泥沙在没有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情况下,遇有强降雨和山洪暴发,水土流失严重 ,将导致周边河流小溪泥砂淤积,抬高河床,对河流、水资源、防洪构成威胁。 (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 *****市沙洲坝镇金源建筑石料灰岩矿 可研方案和项目区范围,经实地勘查,本项目拟扰动、破坏原地貌面积 ,加上项目区下游有 hm2农田会受直接影响,原料开挖和生产区地貌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在生产过程中运输工具碾压、滚动和大型作业机械的运转,以及挖掘、压占,在风蚀和水蚀的作用下,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将受到严重影响。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水资源平衡分析 ( 1)水资源利用条 件分析 项目区位于 沙洲坝镇洁源村 , 开采区最大标高 300 米,从开采区的水资源情况看, 由于开采高度大, 存在于水资源 紧缺的现象 ,可利用水量主要为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蓄水。 近几 年降雨量资料统计分析,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12341581 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每年的 46 月,约占全年的 60%以上,年际降雨量亦不均匀。 实际灌溉保证率 P=60%的雨量为 1350 毫米 左右。 开采区土地复垦后,适宜恢复种植水保林草或需水量较小的旱作物。 ( 2)种植结构及灌溉制度分析 19 ① 农业种植结构 项目区土地复垦后主要是 林地 ,根据当地 农民 的 种植习贯和项目区 气候 坏境条件及农民自身需要,项目区复垦地宜用于恢复植被种植水保林、经济果木林 ; 农业宜用于种植旱作物,以 种植 、烤烟、 花生、玉米、 油菜、 早 大豆为主。 烤烟种植要严格遵循轮作制度,两年一 轮。 种植结构为 烤烟 ——大豆 ——油菜。 由于本方案复垦为林地,种植结构为木荷 ——胡枝子 ——草籽或湿地松 ——胡枝子 ——草籽。 ② 农业灌溉保证率 项目区气候湿润,降雨充沛,根据《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规定,在充分考虑灌区水土资源、种植 结构、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前提下,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取 60%, P=60%的雨量为1350 毫米。 ③ 灌溉制度 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以及农民种植习惯,采用雨水集蓄工厂技术的坐水种模式来满足作物种植、移苗期的需水要求。 ④ 灌溉定额 根据项目区的灌溉模式以及当地的种植条件,参考《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 *****市作物坐水种灌溉模式的净灌溉定额确定项目区不同农作物灌溉定额如表 311。 (坐水种)农作物灌溉定额 表 311 作物名称 木荷 胡枝子 草籽 灌 溉定额 (m3/公顷 ) (3) 项目区水源补给方式分析 20 项目区地处半山腰 标高 370 米以 上,无固定或稳定水源,只有采用雨水集蓄工程技术解决项目区内雨水年内分配不均的问题。 (4)需水量分析 : 灌溉需水量 =土地复垦后的规划种植面积 作物灌溉定额。 根据项目区土地复垦 林地 面积 公顷, 其余 公顷复垦为 荒山 ,根据南方气候条件,不必考虑林地的需水要求。 因此 , 本方案只考虑复垦为 林 地的 公顷的旱地, 计算出 *****市沙洲坝镇金源建筑石料灰岩矿 区农业灌溉需水量。 种植结构为 花生 +大豆 +油菜时,需水量为 79m3; 该地由于立地条件的限制 , 只适合种植旱作物,需水量为 79m3。 (最大见表 312)。 *****市沙洲坝镇金源建筑石料灰岩矿 土地复垦项目区作物需水量表 312 项 目 大季(公顷) 小季 (公顷 ) 作物类别 木荷 湿地松 胡枝子 草籽 种植比例 (%) 100 100 100 100 灌溉定额 (m3/公顷 ) 种植面积 (公顷 ) 需水量 (m3) (5)可供水量分析 ( a)降雨分析项目区除降雨外,还可以通过明渠引水工程,但该水系由于受地下山泉水的影响,经常干涸。 因此项目区可供水量主要为天然降雨集蓄利用。 根据 *****市气象站 19592020年 49 降雨资料,按由大到小排序,利用经验频率公式(即 ,保证率取 P=60%)进行计算的年降雨量为 1732mm,设计典型年为 1960 年 1961 年。 该区处于亚热带潮湿 21 气候区,雨量丰富,降雨量多发生于 46 月,但时空分部不均。 因此,只能天然天然地面集雨汇沟引入蓄水池,作为旱作物种植时的灌溉水源。 ( b)典型年 集蓄水量分析 该工程集流面采用植被稀少的自然土坡集流,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SL2672020),其集流效率为 ,本项目集流效率取 ,根据前面计算作物需水量两种种植结构时分别为 79m3和 ,以最大需水量 79m3 作为水工建筑物设计的控制参数。 具体按面积分配到两大片区。 ( c)集流场面积确定 按 SK≥1000/PP公式计算 式中: PP—设计保证 60%的年降雨量,取 1732mm; S—集流面积, m2; W—某种种植结构时的作物需水量,取 79m3; 将各项参数 代入上式得: ≥100079/1732=46 即 S=46/=230m2 即开挖的拦山沟以上控制的集雨面积不小于 230m2。 (6)蓄水池容积及个数确定 根据灌溉需水量分析,项目区每年灌溉需水量为 46m3。 按蓄水工程容积计算公式计算蓄水池容积: 式中: V—蓄水容积, m3; W—全年供水量, m3; 22 α—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 ,取 ; K—容积系数,灌溉供水工程 ,取 ; 通过以上计算,该灌溉工程灌溉需水量蓄水池容积。 根据灌溉区分布面积和拦山沟以上集雨面积的水池容积共 ,考虑到水面蒸发等因素,需修建 1 个 30m3的蓄水池。 ( 7)水资源平衡分析 项目区土地复垦 林地 面积 公顷 ,通过以上分析 ,年降水量、灌溉用水量以及灌溉模式都能满足灌溉要求,所以,项目区灌溉用水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技术路线和方法 针对上述的因素,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区提出两种复垦方案:方案一:针对上述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参照《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试行)》,本复垦区用于农林两种地,复垦工艺由两部 分构成,即复垦工程和生态恢复两个阶段或两者同时交叉进行综合成一个阶段。 先将废墟进行清理,然后平整和覆土使土地达到耕种的条件;对于采矿区主要采用废土填平,然后再把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