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内容摘要:

、社会、政治、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平衡; 注重近期效益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使项目适应 XXX 区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内容 建设规模 备 注 1 单 位 指 标 中国青少年乡村文化宫 m2 106 包括绿化 蒋大为文化艺术博物馆 m2 106 包括绿化 云顶佛教文化产业集聚区 m2 106 包括绿化 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 m2 106 包括绿化 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 m2 106 包括绿化 配套设施 m2 106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其中: ○1 前期费用 万元 3000 ○2 土地取得成本 万元 933800 ○3 建安成本 万元 294000 ○4 其他不可预见费用 万元 100 3 项目规划面积 m2 106 4 项目新建建筑面积 m2 106 6 5 项目定员 人 150 其中:管理人员 人 15 技术人员 15 其他人员 人 120 视旅游季节增加 6 全年生产天数 天 300 7 人员工作日 天 300 8 财务数据 经营收入 万元 /年 经营成本 万元 /年 经营期平均 期间费用及其他 万元 /年 经营期平均 利润总额 万元 /年 经营期平均 所得税 万元 /年 经营期平均 税后利润 万元 /年 经营期平均 9 财务评价指标 投资强度 万元 /亩 经济密度 万元 /亩 投资利税率 % 投资 利润 率 % 项目会计收益率 % 投资回收期 年 不含建设期、税后 四、 综合评价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预测及评价,本项目综合结论如下: ,能加快 XXX 区 XXXXXX 的新农村改造进程 ,完 7 善其 文化 功能,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带动 XXX由单一农业 向以“农业为主,其他产业同步发展”的方式 转变。 ,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优越,经营方案切实可行,市场前景乐观。 ,能增加部分就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求一定出路。 ,总规划面积 里,年收入可达 , 投资强度为 /亩, 经济密度为 /亩,投资利税率为 %, 投资利润率达%, 投资回收期约为 年左右 (含建设期 2 年 ),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8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一、 项目开发背景 (一) 项目提出的宏观背景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按照国际经验判断,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 如何高效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北京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方面走出了一条北京特色的道路。 从 2020 年开始,北京市举国家和首都之力大力发展京郊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明确地区主导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2020 年,北京地税明确了 25项新农村税收优惠政策。 [1] 2020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实现六个“率先”,即推出财政资金购买生态服务、实现道路交通“村村通”、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实行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三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是核心问题。 目前 XXX区新农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成效颇为显著,然而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新 [1] 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9 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和其他京郊地区相比较弱。 (二) 项目提出的 目前现状 2020年 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国新农村建设 现状 “十一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 5771 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 4500 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 %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 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 23%。 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 1335亿元。 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去年达到 1226 亿元。 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 25%到 40%。 严格保护耕地。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粮食产量屡 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 ,连续 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 10 建设,完成 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 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1]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 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适应新形势需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心,扎实开展以“树立新理念、培育新产业、培养新农民、探索新机制”为主要内容 的新农村建设活动,村镇道路改造、农民饮水安全、污水垃圾处理、乡村卫生服务、农业基本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其他省市、县(区)学习借鉴的样板。 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以上和 %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 6%以上和 8%以上。 [2] 各村不再依靠单一的农业发展经济,而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倾力打造特色牌,多渠道发展经济,加速一产向二、三产延伸,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如 大兴区北蒲州营村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实施多种经营,用民俗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建成高标准设施大棚 200多座,并以“观光采摘节”为载体,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消费,农产品价值 [1] 数据来源于;《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2] 数据来源于:《 2020 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 11 大幅提升,每棚收益 ,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顺义区榆林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 20多家,涉及钢构等多个领域,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 100多万元。 同时,充分采取出租土地、村民就近打工等形式,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延庆县岔道村依托八达岭长城,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建成民俗旅游一条街,沿街全部为典雅别致的明清风格店铺, 2020年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村劳动力的 76%,农民人均收入 2 万多元,成为京郊百富村之一。 2[1] XXX区新农村建设 现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