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院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 1995 年的 %和 %提高至 %和%。 9.医学教育与科研。 “ 九五 ” 期间, “ 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 ” 全面启动, 117 项重点科 研项目、 102 个重点专科(实验室)和 94 名学术带头人进入工程建设;获省(部)级以上医 药卫生科研成果 659项,其中国家级 28项 ,省部级 631项;高级卫生技术人才有了较大发 展 ,已有院士 4 人,博士生导师 240 人,硕士生导师近 1500 人。 全省现有主治医师以上卫生技术 人员 49489 人,其中主任医师 1598 人,副主任医师 10958 人,主治医师 36933人。 1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 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湛江、阳 江、顺德等 9个市已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 万人。 至 2020年底,全省农村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覆盖率为 %。 1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影响卫生资源的产出 效益与卫生公平。 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上 ,对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的投入不足,配套保障措施不完善,预防保健工 作薄弱;其次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上,城市卫生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大 医院 ,大 医院 包揽 “ 大病 ” 、 “ 小病 ” 病人和竞相扩张规模,卫生资源投入的整体成本效益比相对不高; 在卫生资源的地区分布上,地区间差异很大。 从而使广东省的卫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影响卫生公平性。 卫生经济政策不够完善,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 “ 九五 ” 期间,全省卫生事业费平均约占年度财政支出的 %。 全省卫生事业费占年度财政支 出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此状况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并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资金来源的不合理和某些医疗服务行为的不规范;防保业务经费不足,防保机构设施仍较落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 这些都影响了医疗卫 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还不相应。 社区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薄弱,严重缺 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 务组织尚未建立健全,服务规范也不健全,尚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 医院 和专科 医院 合理分工、双向转诊规范化、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发展趋势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农村缺少适用的卫生技术人才,卫生队伍结构欠佳,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服务水平和基本设施与群众的基本卫生保健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病人流向城市 医院 或滞留村卫生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相适应。 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需改革。 尚未打破各种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施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各种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亟待建立和完 善。 各级、各类 医院 之间,以及医生之间缺乏公平、有序竞争机制。 面对日趋激烈 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各医疗卫生机构急需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良性发展的竞争能力。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趋势有待进一步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急需大力加强。 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超过国家、社会及个人的承受能力,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压力仍较大,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未消除,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投诉已成为一些地方消费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对医疗保健市场的规范、监管,打击不法游医和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等监督执法任务大大增加,卫生监督执法 工作急需大力加强。 卫生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薄弱,急需加强各种卫生调查和统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对本省居民死因调查统计和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调查统计工作比较薄弱,各类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系统尚不完善,漏报现象较多,欠缺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及时反馈,影响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医疗卫生条件 香港、澳门医疗资源千人口医师数、床位数均高于广东省(见表 7),但医疗人均消费较高,到我省就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广东省人民 医院 2020年来自港澳及东南亚就医人数达到一万八千人次,其中 80%来自港澳。 高水平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对吸引港澳病源有相当的优势。 表 7澳门医疗资源简表 澳门 1990 1995 2020 2020 医师数 (人 ) 537 „ 997 891 护士数 (人 ) 594 684 943 960 每千人口医师数 (人 ) „ 医院 数 (所 ) 2 2 2 2 医院 病床数 (张 ) 974 880 923 980 每千人口病床数 (张 ) „ 第三章 服 务 一、服务内容 (一)诊疗科目及床位编制 重点专科为:婴幼儿疾病诊疗、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四大中心。 同时有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医科、 VIP等学科及各功能科室。 总床位 编制 2020张。 2020年开业 600张床位。 2020年设床位 1200张, 2020年设床位 2020张(见表 10) 表 10 东莞康华 医院 分科床位数及构成 东莞康华 医院 分科床位数及构成 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Beds by Departments in Hospitals 实有数(张) 构成( %) Number of Beds % of Department 年份 2020 2020 2020 2020 2006 2020 总计 600 1,200 2,000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诊 疗 中心 73 152 244 12.7 心 血 管 疾 病 诊 疗 中心 121 236 376 19.7 肿 瘤 诊 疗 中心 61 142 256 11.8 婴幼儿中心 80 144 240 12.0 妇产科 56 115 196 眼科 10 24 38 耳鼻咽喉科 20 42 68 口腔科 3 8 14 VIP 82 139 214 11.6 中医科 50 116 158 其他 43 88 198 (二)、服务方式 提供门诊、急诊和住院服务。 急诊提供小时服务。 二、服务能力 (一)、为患者提供 “ 高水平 ” 的医疗 服务。 “ 高水平 ” 一是指首先满足东莞现有的医疗水平不能治疗的疾病,特别是占前十位死亡率较高的肿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在此基础上,部分专科逐步发展对珠三角、港澳及全国的辐射能力;二是对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实施 “ 精品服务工程 ” ,达到优质服务的水平。 (二)、服务半径 13年内,主要以服务东莞市区及 28个镇区,服务半径为 30公里。 35年内最佳半径为高速公路网所及地区,时程 2小时,服务半径为 100公里左右,除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还将辐本省其他地区。 58年内 12个专科逐步发展对珠三角、港澳及全国的辐射能力。 (三)、服务半径区域内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及影响 本院重点辐射除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主要包括东莞、珠海、顺德、佛山、江门、中山、惠州等珠三角骨干城市,这些城市所属各级 医院 缺乏高水平的医疗能力,是我院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及提供病员的主渠道。 我院将重点发展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专科和我院的人才培养基地优势,与珠三角地区综合 医院 及各神经、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 医院 进行有效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并积极开展技术协作和人才交流,加强联合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 为提高我省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诊疗技术发展做出共同的努力。 三、服务优势 (一)、位置优势 本院位于广深高速石鼓段。 广深高速是珠三角的最主要的交通干线和枢纽。 广深高速石鼓段位于广深高速的中段,可快速到达珠三角和全省。 同时,本院处于我市主要交通干线东莞大道、五环路与的交汇处,是连接市内交通与外部高速公路的必经之路。 南城汽车站紧邻本院,南城汽车站为我市内公交枢纽站之一,连接市区和 28个镇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本院服务的辐射。 (二)、规模优势 占地 563亩左右,建筑面积为 32万平方米左右, 其中医疗区面积 22万平方米左右。 门急诊 ,医技 ,住院。 超过国内三甲 医院 的平均水平。 (三)、技术优势 人才优势 本院学科带头人、高级医学人才主要来自国家、省级以上三甲 医院 ,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 部分学科带头人、高级医学人才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拟聘请的各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 肿瘤内科专家:廖美琳教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 主任委员、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亚洲肿瘤学会委员、国际肺癌学会会员、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上海市肿瘤防办肺癌组长、全国肺癌专题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中华肿瘤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学会理事、上海市防痨协会理事、上海市肺癌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肿瘤》杂志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癌症》杂志编委、《临床肿瘤学杂志》学术顾问、中华医学会第二 十一和二十二届理事。 心血管外科专家朱晓东 :著名心血管外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晓东,男, 1932 年生,河南省开封市人。 曾任解放军胸科 医院 军医,阜外 医院 心外科住院医师。 阜外心血管病 医院 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88 年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1993 年被授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医称号。 1996 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并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 1988年被接受为世界外科学会会员。 心血管外科专家 吴玉清外科教授 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 19861987年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查理王子 医院 进修心血管外科,就教于世界著名心外科专家 39。 Brien。 1989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1990年任心血管外科副主任。 1993 年再次破格晋升为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 11月被任命为阜外心血管病 医院 副院长, 1996年兼任心血管外科主任。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 医院 副院所长,心血管外科主任,器官移植研究室主任,实验外科主任,亚洲心胸外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胸外科学会常委,国际 欧亚科学院院士,欧洲心脏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国际瓣膜学会会员,国际成人先心病学会会员,兼任《亚洲心胸外科年鉴》、《中国心胸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外科杂志》、《中国医刊》、《中华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 博士生导师。 肝脏外科学专家吴孟超 教授 男, 1922年 8月出生于福建闽清, 1927年侨居马来西亚, 1940年回国求学, 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同年 8月起从事军队医学科学技术工作到今,历任第二军医大学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校长等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