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元。 井 岗镇 基本情况 井岗镇位于合肥市西郊,东临市区,西接 **区南岗镇,南部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邻,北毗董铺水库。 镇域总面积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 全镇现有邓店和十八岗两个纯农业村,这两个村同位于董铺水库上游边岸,农村面积 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 4190 亩,耕地 3000 亩, 2020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7555 13 元。 14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项目区 概况 **区位于合肥市西南部,东以金寨路与包河区为界,北以环城西路和南淝河与庐 阳区为邻,西南两面与肥西县接壤。 区属 8 个街道、 2 个镇、 1个产业园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万 ,其中农业人口 万。 区域内座落着国家级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和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合肥)科学城。 是一个以科技文化教育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高效社会服务为引导,极具发展活力、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新兴城区。 近年来先后荣获 “ 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 ” 、 “ 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 、 “ 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 ” 、 “ 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城区 ” 、 “ 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 ” 、 “ 全国普法工作先 进区 ” 、 “ 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 ” 、“ 全国老年工作先进区 ” 、“ 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 、 “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 ” 三连冠等 17 项国家级桂冠。 15 自然条件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年平均气温 ℃ ,降雨量近 1000 毫米,日照 2100 多个小时 , 年平均湿度 76%。 经济条件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20 年初统计表明,一、二、三次产业比为 : :。 全区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生物制药、电力设备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的工业经济不断攀升,中国(合肥)科学城 **园( **新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了科技生态型的加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园区工业总产值每年以 50%左右速度发展;以大型综合超市、住房、 IT 产业、汽贸、餐饮、建材市场为业态的商贸经济初具规模,世界 500 强企业家乐福、大润发等相继入驻;以设施、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格局初显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丰乐种业成为具有代表型的现代化科技含量较高的 农业龙头企业。 2020 年区划调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以年均 16 18%、 27%和 36%的幅度递增。 2020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159 亿元 ,比上年同比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45 亿元,增长 %; 财政收入 完成 亿元 ,增长 %,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164 元,增长 %; 农民人均纯收入 6809元, 继续位居全市首位。 交通条件 **区地处全国交通规划的枢纽位置,铁路、公路、航空、通讯基础 设施完备。 国家一级大型机场 ——合肥骆岗机场紧邻东南;京九、合九、宁西铁路,合宁、合安、合铜、合芜、合徐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合六、合淮阜高速公路均在此交会。 市内的长江西路、黄山路、潜山路、一环路、二环路等 8 条主干道纵横 **区。 华东第二电信枢纽、安徽移动通讯枢纽均座落在区域中央,交通便利,通联快捷。 工程地质 项目 规划区露出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地层,工程地质状况良好,地基承载力为 10- 15T/平方米。 据国家地震局 1990 年区划,地震基本烈度为 7 17 度。 18 第 五 章 项目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为 了 改善 **区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保证 双塘、瓦屋、候店、新城 、邓店、十八岗、十里店 7 个村的群众 饮用水安全,根据 **区政府的规划, *****地区 农委 计划实施 *****地区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 ,可解决 4000多 户 约 13000 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项目 主要 建设内容:从合肥 城市 市政自来水管网接入,根据供水需求量布置配水管线,具体 管线明细如下: 序号 管径规格 管材 单位 数量 备注 1 DN300 配水管道 球墨铸铁管 m 16000 2 DN200 配水管道 PE 管 m 20200 3 DN150 配水管网 PE 管 m 10000 4 DN100 配水管网 PE 管 m 8000 5 DN2580 配水管道 PE 管 m 80000 19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农村建设,以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困难、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为核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 项目建设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原则 根据《 合肥市 水资源综合规划》 ,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规划建设城镇供水和农村饮用水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按照“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方针。 根据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分布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供水工程类型。 块状供水 : 通过城镇水厂管网延伸,把自来水辐射到周边农村。 片状供水 : 城镇水厂无法辐射的农村,利用当地优质水源,建设小型水厂,实行连片集中供水。 20 点状供水 : 城镇水厂、小型水厂管网无法辐射的农村,利用就近水源,建设简易供水站,实行点状供水。 本工程拟采用块状供水 类型。 分步实施、稳步提高原则 统筹资源,兼顾城乡,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实施,稳步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为宗旨,先生活后生产,重点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原则 建管并重,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建立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营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配水管网设计 原则 管道设计必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为最小。 管道设计应使管网便于维护和管理。 21 管线布置和 定线 管线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给水区域内,满足用户对水量和水压方面的要求,并保持输送的水质不受到污染。 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线发生故障时,应保证不中断供水或尽可能缩小断水的范围。 管线布置应力求线路最短,并尽量减少穿越障碍物等,以减少特殊工程,降低管网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 应从现状入手,符合给水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为管网分期建设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管网布置依据主要依靠现状资料和实地调查,对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经济的分析后,最终使管网的布置更加合理和切合实际。 根据发展在给水管网中主要控制点处设置水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利于生产管理和统一调度。 给水管道管顶上的覆土不小于 ,在管道铺设时,如发生交叉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铺设: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流管。 直线管段一定距离和管道交叉口处可根据情况设置控制,管道 22 凸起处应设排气阀,低处设置检修排水阀。 管材比选和管径测算 设计时应结合各种管材的特性做到管材选用经济、合理。 埋地管道长年累月承受输送液体内压、泥土及地面荷载的外压、高温变化引起的拉伸应力以及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产 生的综合应力,还要承受水锤冲击力,因此管材首先应有足够强度 , 同时结合建设要求 合理选择管径, 做到经济合理。 管材比选 室外给水管道常用管材有承插式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焊接钢管、镀锌钢管、玻璃钢管、塑料管、复合管等。 承插式给水铸铁管 优点: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及承压能力,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接口方便,易于施工。 缺点:在于不能承受较大的动荷载及质脆。 按制造材料分为普通灰口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较为常用的为球墨铸铁管。 玻璃钢管:指玻纤维增强树脂塑料管。 23 优点:在于重量轻,抗腐蚀,安装容易; 缺 点:是刚度小,管道基础要求较严。 大口径玻璃钢管在源水引用管道上使用较多,而在供水管网中使用较少。 球墨铸铁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