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会计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word格式内容摘要:

济组织会计制度》设置 11 了“内部往来”总科目,用于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农户和个人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 “内部往来”科目是具有资产和负债双重性质的科目,它实质上由“内部应收款”和 “ 内部应付款”两个不同性质的账户合二为一组成的,既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农户和个人发生的应收及暂付款项,也核算各种应付及暂收款项。 其账户余额只能反 映一定时期所属单位、农户和个人明细科目借贷方的差额,没能真正体现出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农户和个人所发生的应收未收及暂付款和应付未付及暂收款项的全貌,业务性质不明,不便于会计人员使用,这是其一。 其二,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 “ 三提五统”,免征了农业税。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发生的各种往来业务大大减少,已失去当时设立 “ 内部往来”科目的意义。 其三, “ 内部往来”总账科目的设置建立在对“村内”与“村外”经济往来的区别对待基础之上,实行双轨制不符合价值规律。 (三) 调整两个会计科目 要调整“长期借款及应付款 ”总账科目。 2020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与以往的会计制度一样设置了 “ 长期借款及应付款”总账科目,用于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从银行、信用社和有关单位、个人借人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及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应付款。 从明确业务性质、便于会计人员运用的角度出发,应将“长期借款及应付款 ” 总账科目调整为 “ 长期借款”科目。 调整后的“长期借款”科目,只用于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从银行,信用社和有关单位,个人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偿使用的资金。 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无偿使用的应付款项计入 “ 应付款”总账科目核算。 这样 无论是 “ 长期借款”还是 “ 短期借款”均核算有偿使用的借入资金 “ 应付款”总账科目只核算无偿使用的应付款和无偿借入的资金,便于会计人员运用,易于理解。 要调整“应付福利费”科目。 该科目虽作为负债类科目使用,但反映的却不是村集体的真实债务,其科目性质不易被理解。 因此,应把 “ 应付福利费”科目调整为 “ 福利基金”科目,用于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福利基金的来源及村民和村干部因公负伤的医药费、困难户补助、五保建房补助等福利支出。 村集体形成福利基金时,借记 “ 管理费用”、“公益支出”. “ 文体支出”等科目,贷记 “ 福利基金”科目。 发 生福利支出时,借记“福利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七 、完善村级会计核算的主要对策 (一 )加强法制宣传 12 做到依法治村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 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 , 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 首先 , 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 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 明确专人分工负责 , 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 , 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 , 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 切实做到按章办事 , 为群众谋利益。 第三 , 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 , 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 , 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 , 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 , 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 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 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 必须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并从各村的实际出发 ,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管理制度 ,如 :“ 报账制度”、“ 开支审批制度”、“ 票据管理制度”等 , 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 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三 )规范资产管理 , 力求保质增值 l. 明晰产权、摸清家底 , 搞好集体农村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 , 建立集体资产台账。 做好这项工作 , 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 , 对本村或本组资产进行彻底的清查 , 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 , 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 , 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 , 了解整个资产状况 , 明晰资产所有权 , 并进行产权登记。 其次 , 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 , 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 作 , 做到账实相符 , 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 , 防止资产的流失 , 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 搞好资本营运 , 盘活资产 , 保值增值。 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点 , 搞好资产经营。 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效 , 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值 , 资源性资产重点抓开发 , 福利性资产重点抓保护。 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 , 如 : 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 , 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3. 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 目前 , 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 一事一议”资金等。 首先 , 加强对征地补偿费 的管理。 征地补偿费的规范管理 , 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有效防止圈占土地 , 乱占滥用耕地 , 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征地补偿费进行会计核算 , 13 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规范管理。 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 , 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报告。 对征地补偿费收支原始凭证应单独装订成册 , 并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 其次 , 加强“ 一事一议 ”资金的管理。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 , 村组集体兴办生产、公益事业要求社员出资、出力的 , 按“ 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 , 在向群众收取时 , 要开具统一的“ 一事一议”筹资收据。 “ 一事一议”收取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 不得挪做他用 , 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 , 使用、开支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 (四 )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 , 是适应村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瑷形式 , 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 , 依托乡镇农经部门 , 建立村会计代理记账中心 (办公 室 ), 按照自愿的原则 ,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定代理记账协议 , 进行代理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 这种形式能有效的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 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 ,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五 )搞好 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 , 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 , 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 , 接受村民监督 , 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 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群众阅览的公共场所。 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 要专项 公开 , 重点解释。 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 , 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券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 , 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 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 , 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 , 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作出解释。 对村民提出的要求 , 要及时给予答复。 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 , 要及时予以采纳。 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 ,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六 )履行民主理财职能 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 会选举产生 , 小组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表 , 组长不得由主要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 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参与制定本村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 , 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 , 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 , 14 有权监督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 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监督职责 , 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 , 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 , 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 , 真正作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七 )加大审计力度 , 强化监督职能 农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 , 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 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有固定的审 计人员 , 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 ,对发包及上缴款、土地补偿费及“ 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 , 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 ,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 , 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 审计工作结束后 , 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 , 落实处理意见。 (八 )抓好队伍建设 , 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 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 因此 ,稳定财会人员队伍 ,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 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 , 一般不要随意变动 , 财会人员任免和调换应 由村民委员会提名 , 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 并经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审核。 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财会人员 , 会计和出纳要分设 ,财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 , 建立岗位责任制。 农经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财会队伍的管理 , 认真做好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发证、年检等工作。 认真组织村财会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和政策 ,教育和督促他们自觉遵守财经纪律。 要保护和支持村级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 保障其合法权益 , 对违反财务规定的单位和会计人员按有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15 八、 总结 目前 , 农村会计核算现状 并不令人乐观,它已经成为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和企业会计相比,其规范性程度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上看.农村会计规范建设一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 这种冷落表现在:农村会计改革表现出很强的随附性和被动性。 从上世纪 90年代以后尤为明显,比如 1996年 3月 14日《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试行 )》和 《 村台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 》 (财农字 [1996150号 )的出台,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国 90年代已经在企业会计实行的。 两则两制”及相关文件精神。 这次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会计核算主体 , 明确要求各村组织像企业一样贯彻权责发生制 , 使得农村会计核算要求与其他行业实行的“两则两制”的要求基本达到一致。 再比如, 2020年 9月 30日出台、白 2020年 11日起在农村执行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试行 )》 也是伴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出台而制定的。 因此,和工业会计改革相比 , 农村会计改革给人以“一笔带过”之感。 农村会计改革的随附性和被动性实际上表现出我国对农 村会计改革不像对待企业会计改革那样重视。 这在一 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会计核算的混乱。 从现实考虑,农村地区区域辽阔 , 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 衡,农 村人 口 众多,会计改革的涉及面很广。 因此,从会计规 范建设和实施的角度讲 , 对农村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的难度绝不亚于企业会计 , 这些诸多的困难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讲,要想彻底解决农村会计核算混乱。 光靠一个 《 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 力量未免太“单薄”了,必须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 依靠对农村会计规范的持续的主动改革和完善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规范农村会计核算 ,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会计 核算 改革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而进行农村会计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 就 是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 , 适时适度的制定高质量和有特色的农村会计 核算 准则。 已经出台的会计准则不仅代表着我国会计改革步伐的加快 , 而且它确实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 ,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很大 , 功不可没。 会计 核算 准则是一种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的有效形式。 可以预见。 农村会计 核算 准则的制定对农村会计核算的规范也是有百利而元一害的 , 也必将成为规范农村会计核算的“功臣”。 16 致谢 此片论文得以完成 ,首先要感谢 XX老师的细心指导。 XX老师开阔的视野,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段时间里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 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对人要宽容、宽厚, XX老师宽厚待人的学者风范更是令我无比感动。 感谢各位老师在这几年一直在生活中、组织上给予我的教导和无私的帮助,让我在XX学校 这个大舞台上有锻炼的能力、自我完善的平台。 在此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衷心的感谢在此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个人,在这里请接收我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自身等原因,文章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斧正。 致谢人: XX 20XX年 X月 X日 17 参考文献 【 1】 陈惠华、建议实行农村财务公开“ 八项制度” [J]. 云南农业 , 2020 【 2】 张辉 . 开展民主理财巡查 , 强化农村财务管理 [J]. 河南农业 , 2020, 4. 【 3】 池淑琴 . 村级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审计思考 [J]. 经济师 ,2020 【 4】胡克训 .农村财务会计 [J] 20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