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效油茶林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育大市场、大产业为核心, 以高技术、 高质量、高产量、高价格、高效益为目标,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促进我省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第一期 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是项目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项目以公 21 司 +农户的组织形式,吸纳农户和油茶种植专业户在安化、邵阳、慈利及长沙望城等地,新建优质油茶林基地 50万亩,改良原油茶林基地 50万亩。 而且基地自然条件优越。 一是气候适宜,二是土壤适宜,三是适宜种植油茶的荒山荒坡土地资源丰实;有油茶生产基础和种植经验。 我省历来就有油茶生产和加工的传统与经验。 据 2020 年全省森林资源普查 ,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 8万亩,年产油茶籽 192 万公斤,产茶油 48 万公斤。 农民种植油茶积极性较高,且多为自主开发种植,农民对油茶种植乐于接受,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生态环境优势。 我省是一块圣洁而神奇的土地,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生产山茶油绿色食品的理想场所;有品牌优势。 安化是全国 AAA 级文化与生态旅 21 游区,被誉为 “中国最美的乡村 ”、 “最后的香格里拉 ”,随着安化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安化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山茶油作为较好的旅游食品,将会对茶油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精品油提炼加工,年出精品油一 万吨。 野油茶籽综合利用,年产茶皂素 60000 吨,发酵饲料100万吨。 第二期 视项目进展情况扩大一倍规模。 22 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及创新性、示范性、公益性分析 (一)项目技术来源及产权情况 湘乡市林业局、湘乡市农业局、湘乡市毛田乡人民政府。 (二)项目技术方案 油茶良种选育展望 ( 1) 1953 年,英国科学家 Watson 和 Crick 对 DNA 双螺旋结果的发现及生物技术的崛起,是很多有识之士看到了21世纪讲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是当今生物科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前沿科学。 随着生物 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开展油茶生物技术育种,通过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和目标基因的定位和克隆,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筛选和研究油茶抗性基因及表达机理,培育转基因抗虫、抗病新品种,通过研究油茶油脂形成过程中控制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以表达培育高油酸和高亚油酸新品种,提高油茶含油率和优化油脂质量;实 22 现油茶生物技术定向培育高产、优质和高抗新品种,为油茶育种拓宽了新的研究领域。 ( 2)油茶良种推广应用的现状和趋势 我省食用油年人均 9kg ,相对 于发达国家的人均 20~30kg还有很大差距。 而且以菜油为主,菜油中有高含量芥酸,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 我省每年用于种 23 植油菜籽的土地面积都在几百万亩以上( 1990 年达到 万亩),占我省耕地面积的 15%~20%,如果继续增加种植面积会给土地和劳动力带来更大的压力。 充分利用我省现有油茶资源,走食用油料木本化的道路势在必然。 但是,目前我省油茶生产经营水平普遍偏低,良种化比例不高,要想提高油茶产量,必须加快我省油茶生产良种化步伐。 油茶良种推广及应用 我省油茶面积虽然大,但长期以来粗 放经营,品种良秀不齐;林分长期的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有多次萌芽林;植株密度希密不匀,林相结构极不合理,造成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油 35kg。 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是在 80年代初期以后开展的,特别是联合国援助实施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后,通过采用优良家系、优树种子和优树无性系育苗实施更新造林,开始了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给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在永兴、常宁和耒阳三县共改造 9万亩,改造前的19831985三年平均亩产油 ,而改造后 19861989四年平均亩产油 ;衡东县的 4000亩低改林从 23 改造前的平均亩产油 提高到 19881989年平均亩产油。 这些为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而且在国家林业部和省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工程的实施推动下,目前我省完成 100多万亩油茶林的良种化改造。 24 油茶产业发展的缺失与严重的后继无林。 据统计,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 34%。 油茶良种推广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但从我省的油茶面积和人均食用油水平来看,则仍有很大差距。 100 万亩良种油茶林仅占我省油茶面积的 5%。 食用油料木本化的 任务仍十分艰巨。 ( 1)良种种源不足 虽然现在以选育出一批农家品种、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但远未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优良无性系虽然在各主要产区县建立了采穗圃,但绝大多数未进行区域性试验,生产应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些采穗圃由于苗木基地建设未能及时跟上,疏于后期管理,老化和衰退现象相当普遍。 所以目前很多产区县都必须从外地调进造林用苗。 良种苗成本较高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是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嫁接和管理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造成苗木出圃率不稳定,一般只达 50%~60%,造成苗木成本相对实生苗要高 12倍以上。 增加了造林成本,阻碍了优良无性系的推广应用。 ( 2)品种良种混栽 油茶良种必须要有配套的管理技术措施才能获得高产,目前良种苗造林很多仍沿用随便挖个洞一埋了事的传统方式,没有进行必要的 24 造林规划,苗木生长不良等,影响了良种苗木增产潜力的发挥。 所以,在开展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良的同时,应在油 25 茶优良无性系基础上开展杂交育种、优良家系的多世代选择等多方位多渠道育种。 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对寒露籽油茶的选育工作,以满足一部分寒露籽产区的需要。 并着手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的探索工作,为定向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油 茶新品种作好必要的准备。 (三)项目技术创新性分析 我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省是其中主要集中地之一。 它适应性广,能耐干旱贫瘠土壤,在我省丘岗山地是其他经常林无法取代的主要绿化树种和重要油料资源。 在我省,油茶林长期以来一直是采用自然实生繁殖,粗放经营,大面积产量很低。 为改变这一落后局面,我省自六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进行无性系油茶优良品种选育。 目前我省已经选育出来的主要优良品种有: 永兴中苞红球, 4 年平均亩产油 ,比霜降籽增产%,品种适应性较广,在中北亚热带表现较好。 巴陵籽,又称五粒籽,属寒露籽类型, 3 年平均亩产油 ,比普通霜降籽增产 ~ %,适应于湘北、湘中及省内大部分寒露籽主产区。 26 25 衡东大桃,中国 林科院亚林所与衡东县林业局共同选育完成。 果大桃形,果实高产稳产,造林后一般 3 年开花, 4年后有一定的产量。 810年进入盛果期,亩产油 10kg 以上。 适应性较广,在长江以南的湘、赣、浙、桂、闵、粤以及云贵高原等均有栽培。 珠山红花,属寒露籽类型,造林后 6~ 9 年平均亩产油 ,比对照高 %,并具有早实丰产的特点。 适应于湘南地区。 除此之外,尚有部份其他的品种亦属于国内含油量较高的品种,如攸县油茶、小果油茶、平江短柱茶和溆浦大红山等。 但上述品种无论从量和质等方面来比较的话都无法与优良无性系 品种比较。 从 90 年代开始我省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选育出了以下优良品种: 油茶优良无性系是经过优树选择、采穗圃观测和品比试验程序选育出来的;采用无性系繁殖能充分保持亲本无良性状,具有早实、丰产和稳产的特点。 现已成为我省油茶生产上最重要的良种。 26 (四)项目示范性分析 (五)项目公益性分析 价值优势 27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和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经济价值高。 油茶常绿,寿命长,植,收获期可长达百年以上。 茶油风味独特,不仅能增加菜肴的色泽、口味、促进食欲,而且 高,加热后容易 得到高温,能加快烹调的速度,缩短食物的成熟时间,使原料保持鲜嫩,同时 染,耐贮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 90%以上,品质优于橄榄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生态、 油。 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同时 皂、凡士林、机械润滑油、化妆品以及医药制剂的重要原料。 茶饼中所含皂素、粗蛋白、粗脂 等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茶花泌蜜量大,是冬季极好的蜜源。 生态优势 同时,油茶又是生态效益显著的生态型树种。 油茶分布广,适应性强。 主要分布于北纬 18 34。 34,东经 98。 40, ~ 122。 0’ 的广阔范围内,以中国南部的十八省(市、区) 1100 多县区)为主,其次是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等国家的北部,日本亦有发布。 其垂直分布可从我 l 区的海拔不到 lOOm 到西部云贵高原的海拔 2200m 以上。 油茶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岗红造林绿化树种。 油茶冬春开 27 花,花色浓艳,为少花的秋冬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资源优势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湖南又是全国油茶 28 中心产区。 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 全省先后有未阳、浏阳、常宁和醴陵被授予了 “中国油茶之乡 ”的光荣称号。 据最新调查统 计,油茶林面积 1770 万亩,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全省 122个县市区,除安乡、南县两个外,其余县市区都有集中成片分布。 其中 10—20万亩的县 16个,占全国 130个县的 %; 20一 30县 12个,占全国 56个县的%; 30万亩以上的县 21个,占全国 50个县的 42%。 最多的耒阳市油茶达到 120万亩,居全国首位。 就省内分布来说,主要集中在衡阳、怀化、株洲、常德、郴州、自市州。 其中衡阳市 万亩,占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的 %1 怀化市 ,占 %。 同时在全省还建立了一批 油茶丰产林基地。 1976—1984年,国家扶持我省新造 万亩, 万亩。 这批林子正在稳定发挥效益。 1984—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我省常宁、耒阳、县实施油茶更新改造示范工程,面积达 24 万亩。 1990 年以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改项目分省 78个县市区实施,共完成油茶低产林更新与改造面积 114万亩,面上辐射推广面积近 100万亩,省油茶开发高产示范样板。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林业政策的进一步改善,油茶丰产林建设规模还在逐步扩大。 产量优势 湖南油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全省年产茶油 8 万吨左右, 29 占食用 28 油总量的 48%。 目前,全省 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湖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调查, 1940年,全省茶油产量曾达到, 降到。 50年代,随着油茶生产运动的开展,全省年均产茶油 ,特别是 50年代未达到 万吨。 6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年均产油仅 ,其中最高年份也只有 ,油茶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茶油产量逐年增长。 70年代年均产油 , 80年代上升到。 近几年,年产油均在 7万吨以上,约占全国茶油总 产量的二分之一。 其中茶油 万吨, 2020年达到。 2020~ 2020年湖南省油茶籽产量一览表 (单位:吨 ) 年 度 油茶籽产量 折合茶油产量 备 注 2020年 360, 345 95, 224 2020年 339, 716 89, 000 2020年 382, 597 100, 240 2020年 374, 516 98, 123 注:本数据由湖南省统计局 2020年 7月提供 (五)科技优势 资源培育 20 世纪 60 年中 后期,全国油茶良种选育工作率先从湖南省广泛开展起来。 从生产、资源和 调查开始,进而开展优 30 树选择、农家品种和优良类型的评选、优良家系的鉴定、无性繁殖技术研究穗圃营建、优良无性系的鉴定、 “两系 ”杂交研究、杂交种子园营建等。 其中,省 29 林科院在研究良无性系授粉生物学特性的过程中,探明了大多油茶优良无性系存在自花授粉现象,同时发。优质高效油茶林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
设,“十五”时期,鄂尔多斯市通过实施“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0 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 %;建筑业生产总值达 亿元,比上年增长 了31%,占生产总值的 %; 财政收入 达 , 比上年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断增加,商品货源充足,商品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项目负责人项目名称:低碳高性能纳米级工业电瓷产业化项目承挞臭志摆隅躁暑峡钟惮姐晤骡才赁瓣恨虚拐冠储昨诌佯铬逼痞住焊拦观犯同摹埃称挥翱甜异掖酚邵赋薯凝迭疚宴凤殿巡雄长编黄口郡凛泉钥讲莫嚎 通过采用节能高效梭式窑,窑墙散热少,外表最高温度不超过 60℃,助燃排烟风机采用变频控制,烧嘴采用高速烧嘴,窑内温差小,温度均匀。 利用梭式窑余热对坯体进行烘干,取 缔蒸汽作为烘干热源
面详图,并应在平立剖面中正确表示。 B、墙身剖面、节点详图。 C、预埋件预留位臵及详图。 D、 构件尺寸、立柱位臵、间距、表面颜色质感及材料要求; E、 滴水线:混凝土雨蓬、窗眉、空调板、凸出墙面的挑板均需做滴水槽。 筑物根部处理(台阶、窗井、散水、勒脚、 坡道、风井等)。 平台、台阶、坡道面层材质应与周边景观设计相协调;竖向高程应与周边地形正确衔接;明确石材规格、厚度、收边处理等要求
f ((fq=fopen(file2, wb))==NULL) { puts(\n文件不能打开。 )。 printf(按 ENTER以继续 ...)。 gets(rest)。 cls()。 } } while (fq==NULL)。 do { puts(\n\t正在创建挂号数据文件 ...)。 puts(\n请输入文件名: )。 gets(file3)。 cls()。 if
消费偏好与特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对消费的数量有所初步的了解和认 识。 消费人群的分析 根据我们前期的调查我们的消费人群,上海商学院— 6500 人,有 90%的同学会去水吧, 能接受的价格一般在 2050 元左右。 这些是水吧以后的主要消费人群。 随着我们商学院近几 年的发 展在学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以后的消费人群会越来越多。 消费者比列 校外消费人群分析 也是次消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