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长探河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展食用菌,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是项目区内的森林覆盖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为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占总面积的 %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中度流失面积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强度流失面积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土壤侵蚀的类型为水力侵蚀,面蚀为主 ,沟蚀为辅,年土壤侵蚀量 万吨。 由于沟道侵蚀、陡坡开荒、乱砍滥伐等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已是刻不容缓。 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表 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表 侵蚀强度 侵蚀面积(km2) 占总面积 (%) 年均侵蚀模数 (t/km) 年均土壤侵蚀量 (万 t) 土壤侵蚀模数( t/) 微度 200 轻度 Ⅱ 1500 中度 Ⅲ 3000 强度 Ⅳ 6000 合计 100 该项目区属中山轻度治理区, 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为面蚀和沟蚀。 微度流失土壤侵蚀模数 200t/ 以下,面积,主要分布在项目区的两侧山坡中上部。 海拨在 600m 以上的高山坡林地内,流失形式面蚀为主,沟蚀为辅。 轻度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1500t/,流失面积 ,主要分布项目区两侧山坡中下部林地间及支沟内海拨在 500m600m之间的疏幼林地,流失形式为面蚀、沟蚀兼有。 中度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3000t/,流失面积 ,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域内近村庄沿公路两边,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地方,流失形式以面蚀为主,沟蚀为辅。 强度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6000t/,总面积 ,主要分布在坡耕地及荒山荒坡。 流失形式为面蚀。 项目区七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分别为: 涩草沟小流域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占小流域总面积 %。 玉皇沟小流域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占小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流域总面积 %。 细辛沟小流域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 占小流域总面积 %。 大干沟小流域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占小流域总面积 %。 白石窑沟小流域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占小流域总面积 %。 道天沟小流域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占小流域总面积 %。 表 西峡县长探河项目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表 小流域名称 小流域面积 (km2) 水土流失面积 (km2) 占项目区流失总面积 (%) 涩草沟小流域 玉皇沟小流域 细辛沟小流域 大干沟小流域 白石窑沟小流域 道天沟小流域 合 计 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造成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与地貌 、土壤、植被及降水有关。 项目区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因为项目区的山高坡陡,沟河纵横,项目区内河道两侧有 45条支沟汇入,地面坡度大,流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度相差 1840m,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区域主河道内洪积物和坡积物到处可见,沟道拉切严重,两岸阶地冲毁严重等,属于地形、地貌造成的水土流失。 ② 降雨集中,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900mm,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 6~ 9 月份,占全年降水的 %,而且一次降雨大于 100mm 的暴雨多集中在 7~ 8 月份。 项目区多为石质山区,坡面土壤薄、植被差,荒山荒坡及疏幼林地、坡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这些面积不同程度受降雨冲刷。 由于植被差,地面坡度大,暴雨集中且强度大,历时短,入渗有限,地表径流量较大,水动力造成水土流失。 ③ 项目区地貌、地形、地理位置特殊,山高沟峡。 冬季气温较低,土壤冻层深度大,且气温低于 0℃ 以下时间长,冰冻历时在 40天左右,加上山谷间风多于丘平区加剧冰冻,开冻后致使表层土松散 ,在水动力因素作用下产生坡面剥蚀,年复一年,产生水土流失。 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活动所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项目区人均占有基本农田面积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致使群众为解决温饱和生活需要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开荒,使坡面植被遭到破坏。 ② 农村传统生活燃料仍以烧柴为主,灶具改造跟不上,大量山坡植被被砍伐作为生活燃料,在项目区内目前较为普遍,且浪费性大。 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③ 在项目区内,存在部分群众靠砍伐山坡林木做为菌菇生产原材料现象,以 提高农村经济收入。 ④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农业耕作中田埂不及时整修,田面耕作垂直于等高线的方法依然存在。 ⑤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和加强,修建公路、采沙石、旅游景区建设、村镇建设、民房改造等人为活动普遍可见,这些活动的后期又没能认真按照开发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实施,故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现象。 由于项目区内多种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及社会发展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与制约。 首先是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瘠薄,产出投入成本增大,产量低而不 稳,形成广种薄收的恶性循环,加剧水土流失面积的扩大,破坏土地资源。 据统计项目区每年土壤流失总量 万吨。 其次是近些年来农业自然灾害机率较大,旱涝灾害次数增多,造成冲毁生产道路,沟道塌岸,水冲沙压农田现象,危及耕地和村庄。 由西峡县防汛办调查统计资料查得 2020 年 7 月 27 日与 2020 年7 月 19 日 21 时~ 24 时,两次军马河乡境内实降暴雨 86mm,两次暴雨中冲毁河堤长 ,冲毁公路 ,冲毁各类水利工程 23处,水冲沙压秋作物耕地面积 ,倒蹋房屋 27 余间,直接经济损失约达 369 万 元。 其三,坡面土壤冲蚀,上游沟道拉切,下游河道淤积堵塞,抬高河床,如军马河乡的鱼库、李家庄、长探河村冲毁人畜饮水工程 9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处、防洪堤 5 处 、桥梁 3 座等严重破坏了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河道淤积,严重堵塞正常输水与行洪。 其四,环境恶化,人类生存条件受到影响。 其五,由于水土流失制约经济发展 ,增加了社会不和谐因素。 其六,制约了当地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停止不前,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缓慢。 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对改变农民生存条件、农村空间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水土保持现状 项目区内水土保持工作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历届 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强度不断加强 ,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 ,自行治理水土流失投入不断加大 ,但此项工作无序治理较多 ,零打碎敲 ,以户为单元出现广泛 ,资金投入有限,不能形成规模 ,又实现不了集中连片 ,没有统一规划,并且标准低管理粗放 ,效益不明显。 特别是 一九九四年列入 “长治 ”工程重点县以后, 项目区内开展了后河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总投资 万元。 使小流域治理工程在认识上得到进一步提 高,群众积极性,要求迫切性空前高涨。 同时县域内治理质量、规模、标准的典型作用使项目区群众广泛认可,认识到水保工程的建设不仅对水土流失进行了治理,并对群众经济收入的提高都起到了较好促进作用。 在项目区的上游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太平镇乡境内宛西制药厂支持发展的经济林山茱芋基地 ,不仅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更优化了环境,确保农村经济收入基础,并且保障企业原材料供应,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到 2020 年底项目区实施完成坡改梯防治面积 hm2,其中改粮梯 hm2,改果梯 hm2,完成坡面 水系工程蓄水池 5 口,沟渠 km,沉沙池 5 口,作业道路 ,谷坊 32 座,拦沙坝 4 座,整治塘堰 4 座,溪沟整治 ,发展经果林 ,营造水保林。 这些措施的实施,在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 “三农 ”问题, 并为丹治项目实施提供了参考经验。 管理机构 目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以县、乡两级为主,县一级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其办事机构办公室在水利局,并成立县级水土保持监督站,负责全县水土 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各乡镇分别成立水保检查分站(与水利站合署办公)。 现有专职检查人员 20 人,兼职人员 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5 人。 项目区两个乡,分别由水土保持检查分站负责项目区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监督站不断巡回检查指导项目区水土保持立法、执法情况,解决违法案件。 村级水土保持管护暂由林业部门的林业管理员兼管,村组干部对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专职管护人员有待进一步落实。 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 主要经验: 一是在组织管理上常设专业机构,组织协调水土保持工作,抓管理,抓实施。 二是建立一支专业知识对口,工作业 务能力棒,勇于负责的执法队伍。 三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县每年举办一次水土保持技术培训班,购买大量的专业技术书籍,报刊杂志,及法律文件,引导和倡导专业技术人员自学,由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从工作中总结积累经验,从而增强、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是管好、用好水土保持工程投入资金。 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实行三统、三专、一公开,即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标准。 建专帐,设专人,专款专用;帐目公开透明,实行公示制度。 五是通过近年来 “长治 ”工程的实施,在水土流失治理的坡改梯工程中采用机械化施工,明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证 了坡改梯的治理质量,实现了规模治理,有效地达到治理效果,保水保土效果明显提高。 六是对治理坡改梯的坡面中水系工程布局合理,确保梯田的种植效益,合理调整了种植结构,在保证群众粮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经果林的种植面积,对农村经济收入的提高起到基础保证。 七是土地得到了整治后,对目前土地资源占用量和存有量在县域内保持了增长的比例。 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八是加大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设,解决了群众迫切要求的希望,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保证和改善,为民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存在问题:一是治理投入资金远远跟不上治理所需的步伐。 二是规模上 还需进一步扩大和集中连片。 三是管理的立法与制度得不到很好落实。 四是基层村级管理组织机构以及专管人员不健全。 五是治理技术有待提高。 六是群众投入仅限于劳务投入,联合体与企业承包治理投入有待引导和提倡。 3 项目任务和规模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丹江口水库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为确切保证水源质量不受任何污染,西峡县处于丹江口水库的上游,对保护水源区水质的安全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要从各个方面对保护水源水质做好一切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短时期内使水源区水质安全,符合国家 Ⅰ 级标准。 水土保持 工作的开展不仅对水库水质的保护和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对发展当地经济将有一定的促进。 为此,以保持水土 ,减少水土流失 ,防治水污染 ,促进节水 ,涵养水源保护饮用水源为出发点,努力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 通过 “封、改、补、造、拦、蓄、护 ”等措施和手段,使项目区的水土资源综合治理和管理,达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稳丹江口 库区 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西峡县 长探河 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定持续化,人与自然整体社会之间和谐化。 项目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将使区域内经济得到发展改善,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群众生活、经济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生态环 境有效得到改善,人人从中都得到效益。 在规划布局上,实行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采用梯、坝、池、林、果、农配套开发和种植,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结合土地调整和相适应的经果林品种,保证农民生活上粮食需求的基础,并增加农业收入,加快农民经济快速发展。 在治理措施上, ① 依据项目区粮食自给原则与人均粮食需求量,确定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在充分利用现有梯田的基础上,优先进行坡耕地的粮梯建设面积。 ② 利用现有水资源条件与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工程配套,扩大水灌溉面积,达到旱涝保丰收,坡改梯工程认真做好坡面水系配套,改广 种低产薄收为少种高效多收,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③ 积极改造现有经果林品种,适当加大果梯和经济林面积,针对当地地条件、气候特点,种植无核柿子、木瓜、矮化核桃等品种的经果林,提高经济收入; ④ 对现有荒山荒坡、疏、幼林进行营造水保林,增加植被,实行生态修复,确保用材林保有量,改善生态环境,遏止水土流失。 ⑤ 因地制宜,结合项目区地理、气候特征,加大药材生产基地,种植天麻,桔梗等中药材。 ⑥ 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修塘筑坝,固定河床,修建河堤,拦沙减淤,防止冲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