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大蒜制品项目可行性报告内容摘要: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 十一五 ” 规划 是 根 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全面分析 “ 十五 ” 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 “ 十一五 ” 期间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包括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和传统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明确了重点领域与相关区域布局,提出一批重点工程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 “ 十一五 ” 期间指导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 十五 ” 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 之一。 主要表现在: 11 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运行态势良好。 “ 十五 ” 期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近 15%。 2020 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6%。 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 万多家,从业人数近 1800 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 28%。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2.在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农产品加工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 力量,并在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对本级财政的贡献率已达到 70%,通过建立 “ 公司 +基地 +农户 ” 、 “ 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 ” 、 “ 公司 +村委会 +农户 ” 等多种利益联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80 多家,带动农户 8726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每户年平均增收 1300 多元。 3.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实现了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 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 调整,形成了以粮油、果蔬、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为主导行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 其中,食品工业比重上升, 2020 年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 产品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 12 达到 30%以上,逐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4.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国内已涌现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到 2020 年底,全国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7 万多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 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 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并有效带动了关联企业的发展。 在全国 6 万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580 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3750 多家,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 5.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加工区。 在农业部确立 13 种优势农产品 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带动了龙头企业的集聚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 “ 十一五 ” 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条件 “ 十一五 ”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环境条件,具体体现在: 1.农产品原料丰富。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丰年有余,供求基本平衡,粮食、水果、肉类、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 13 位,农业开始步入效益农业阶段,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正在成为效益农业的主导产业。 2.政策环境宽松。 新阶段,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任务和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的方针, 2020 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三个 1 号文件,国务院编制并下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3.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700 美元,人民生活开始向全面实现小康迈进,食品消费结构进入了加速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阶段,在农产品直接消费减少的同 时,对加工制品出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需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 4.国际贸易环境逐步改善。 我国加入 WTO,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外资源,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出口,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增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5 国际市场对大蒜深加工产品需求潜力很大 目前,国际市场对大蒜深加工产品需求潜力很大。 中国是大蒜出口大国,目前已开发出的大蒜制品系列产品有:速冻蒜米、腌制蒜米、脱水蒜片、蒜粉、蒜泥、蒜汁、油炸大 蒜、大蒜饮料等,均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除生产常规脱水蒜片外,还可开发速溶、 蒜素 等系列加工产品,提高大蒜的保健作用和食疗价值;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目前正在研 14 制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大蒜制品,比如提炼大蒜油、大蒜素等。 采用超临界萃取设备,把鲜蒜通过提取 —— 过滤 —— 萃取或蒸馏等工艺流程提炼出大蒜油、大蒜素,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大蒜提取大蒜油后,还可加工调味品、保健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也可制成天然植物农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目前,生产 1 吨蒜油可消耗 300400吨鲜蒜,市场售价高达 3050 美元 /kg。 要大力提高大蒜产业化水平,竭力提升大蒜产业层次,关键要开发高档无公害及有机大蒜产品,亟需建立一批有机大蒜生产加工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提高大蒜产业整体效益;由于大蒜独特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大蒜制品前景广阔,所以,要大力运用高科技提高大蒜产品品质和产量,高新技术可促使传统产业朝低耗、高附加值方面发展。 如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加工的膜分离技术、大蒜良种化,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 同时,要尽快实现大蒜生产的标准化。 只有通过建立大蒜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 HACCP、 ISO9000 及 ISO1400 质量认证体系, 取得大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以大蒜生产的标准化来确保我国特色农产品大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信誉,拓展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中牟大蒜基地 背景 中牟是全国闻名的大蒜生产基地县,土壤中富含大蒜生长所必须的钙、磷、铁等物质,极适宜大蒜生长。 全县 20 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大蒜种植 , 其中:官渡、韩寺、大孟、刘集、雁鸣湖、万滩、狼城岗、城关等乡镇已形成规模化种植 , 其种植面积约占整个耕地面积的 40%以 15 上,且逐年扩大。 随着地膜覆盖、异地选种、适期早种、后期科学管理等技术 、无公害生产 的全面推广,大蒜产量和品质 正在 不断 提高。 中牟县建有 20 多座 大蒜保鲜库 ,具有 成熟的保鲜技术, 能够 能保证新鲜原料的不间断供应,为 大蒜深加工产业 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 在中牟开发大蒜深加工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一优势是其它地方无法具备和不能比 拟 的。 中牟大蒜在国内、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声誉。 中牟大蒜不仅以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肉粘味香,辣味适中的特点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享誉中外,还以其蒜头大、瓣匀、不破碎、耐贮藏等优点 畅销国内外市场。 中牟大蒜自 1991 年以来, 每年种植面积均在 28 万亩左右 ,大蒜收入占中牟农民纯收入的 60%以上 ,内销和外贸 出口总量均在 10 万吨以上,内销全国各省市,远销世界五大州的 16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合格率高达 94%,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 70%以上。 中牟大蒜 曾获得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和 “99 昆明世博会 ” 银奖,已注册为 “ 中国星火计划名优产品 ”。 2020 年、 2020 年先后被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 2020 年获得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和 “ 地理标志产品 ” 认证 ,后者认证标志着 中牟大蒜不再受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 , 成为其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进入欧盟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16 项目建设必要性 我国 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由于中国人有食蒜习惯,农民种蒜极为普遍,产地遍布全国。 同时,大蒜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出口商品,是我 国 重点协调的商品之一。 我 国 大蒜产业取得目前的成绩 , 来之不易。 在当今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 国 大蒜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从国内来讲,关系到几百万蒜农的切身利益,对大蒜主产区 (山东、河南、江苏 ) 的经济发 展 及农民收入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际市场来讲,我国在国际市场占据绝对份额,我 国 出口动态也为世界各大蒜生产国及进口国所关注。 大蒜深加工是 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获胜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大蒜出口以蒜头为主,其他蒜产品极少出口。 随着人类回归大自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大蒜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量将以每年 20%的速度递增,且需求层次多样化,并不断升级,调味蒜泥,蒜粉,蒜汁饮料,蒜素微胶囊等。 目前我国蒜头出口国外,也是进一步深加工,使之增值,再以各种产品形式进入超市出售。 据报道,美、 日、德、韩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是我国的十几倍至几十倍、上百倍, 据说 日本把进口中国的蒜粉蒜片,换上精美的包装,在出口香港、中国及其他国家,价格 一下子从十几元变为二百多元。 17 因此 ,要保持 我国 大蒜 产 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发展精深加工 ,实行品牌战略。 发展 大蒜 业加工 ,一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效益;另一方面进一步缓解我大蒜产销失衡的矛盾,规避风险。 据了解,每吨大蒜粉可消耗 40 吨大蒜;每吨大蒜素可消耗 20 吨大蒜;每吨大蒜油可消耗 400 吨大蒜,而 1 吨大蒜油出口收益可达 2 万美元。 目前,大蒜素在德国的销量已超过大众药品阿司匹林,在英国每年销售量为 6 亿多片,在美国每年销售额超过 3 亿美元以上,在俄罗斯和日本近几年的销量也大大上升。 大蒜深加工也 是 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的需要 我国大蒜出口受多国限制, 需要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 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先后对我国大蒜实施反倾销;韩国严格限制我对韩大蒜出口数量;欧盟、印度和泰国对我大蒜实行进口配额限制。 这些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大蒜市场空间,加大了主销市场的出口压力和国际市场开拓难度。 由于 这些国家经常给 我国出口大蒜设置多种障碍,为了竞争有限的市场,国内出口价格不断下降。 大蒜深加工有利于产业向 精细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 实现大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商标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以商标化、品牌化进入国际 市场 ,从而 提升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8 深加工是解决大蒜滞销,优化大蒜产业结构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大蒜重要的生产国与出口国,但是进行深加工的比较少,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原料性产品 ,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经营观念和模式陈旧,品牌意识不强,存在产量大但卖出难的风险。 2020年,中国大蒜出口企业家数已经达到 585 家, 85%以上是中小企业,年出口额不到 100万美元。 这些分散经营的中小企业面对大蒜出口市场化、国际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暴露出规模小、效率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因此 迫切需要 抓住机遇 对大蒜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以大蒜制品深加工产品为主要方向。 中牟发展大蒜深加工项目 能 有效解决大蒜供需矛盾、产品积压、效益低等问题,实现产销两旺,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深加工是培养县域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 中牟 大蒜品质好,产量高,常年种植面积均在 30 万亩以上,近几年来,大蒜及其加工系列产品销路看好,经济收入可观。 但由于受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大部分产品仅属于初加工和粗加工,科技含量低、效益相对低下,影响了企业大发展和农民收入。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 中牟县 的大蒜资源 优势尽快转为经济优势,我们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坚持技术起点高、带动作用大、生产效益好的原则。 只有通过投资建设大蒜深加工的、具有一定规模及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的大蒜系列产品加工企业,才能将大蒜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从而 19 转化成经济优势,进而使大蒜的种栽、贮藏、加工成为 中牟 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本项目 拟通过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加工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对大蒜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实现加工增值。 该项目的确立,为广大农户提供了便捷的销售渠道。 大蒜系列产品的开发,解决了以前由于阴雨多而发生霉变 卖不出去的问题。 不能用来生产蒜片的次品原料,可用来生产蒜油,变废为宝。 脱水解决了鲜蔬菜易霉烂、难储运的缺点,减少种植户的损失,为鲜蔬菜的深加工开辟了渠道。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 3.市场分析 2020~ 2020 年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