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情况报告内容摘要:

作取得的成效 从本次绩效考评结果来看,实验室建设项目试点工作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中央财政支持的天津市 4 所高校 13 个实验室,新增设备价值和数量分别是共建前的 倍和 2 倍,实验课开出率达到 100%,新增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53 个,改进性实验 150 个。 中央财政支持的湖南省 6 所高校 16个实验室,原未达标 15 个实验室现已全部达标,其中建成省级示范实验室 6 个,国家级示范实验室 1 个,试点学校的实验室面貌焕然一新,一批实验室由七八十年代的装备水平一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专家给出 的天津湖南两地 10 所共建高校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平均分数超过了 95 分,专家组的考评结论是:实验室建设项目内容完成较好、实验室建设有关各方组织管理得力、所取得的教学科研效益明显;专项资金使用合理,至考评之日,资金全部落实到位,资金使用规范。 实践证明,共建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以后极大地改善了高校教学科研条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大大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提高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本次绩效考评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 “一个确保,两个提高,三项改善。 ” (一) “一个确保 ”,即严格确保专项资金的重点投向 绩效考评制度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 ——编制项目规划,其目的就是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资金投向,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在编制规划环节,先由试点高校结合高教发展规划编制本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再由两省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汇总制定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并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和轻重缓急原则,分步实施长远规划,保证了将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限定在符合发展规划的实验室建设方面。 在立项评估审核环节,借助中介机构和专家评审,有利于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金额。 比如, 2020 年度天津 湖南两地 10 所共建高校申报实验室 81 个,申报金额 33737 万元, 2020年 7 月至 9 月,我部组织专家和中介机构对各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进行了项目文本评估和现场评估,经评估,符合申报条件并建议纳入项目库排序的实验室项目 80 个,申报经费减少为 24711 万元。 在此基础上,财政部结合两省市政府及高校资金配套情况,对申报项目进一步审核,安排资金 1 亿元,选取了 29 个当前最急需建设的实验室给予支持。 同时,带动了高校配套资金 4675 万元,用于实验室环境配套改造,添置必要的小型、零散实验用品及部分设备。 通过绩效考评前期的项目规划工作,实质上也是借助专家的力量来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投向,能够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了中央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二) “两个提高 ”,即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第一,通过绩效考评,提高了有关部门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 从财政部门来看,绩效考评促使管理者增强绩效预算意识,按项目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改变以往 “重分配、轻管理 ”的状况,更加注重与学校及教育部门沟通合作,更加注 重借助专家的力量改进管理质量。 从地方政府部门来看,绩效考评有利于形成一种客观公正的奖惩机制,促使地方负起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水平。 如天津市严把项目申报审核关,为保证申报的项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由财政、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共建项目从资金筹措、项目成本、效益目标、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根据轻重缓急,先教学后生活、先基础后设备、先维修后改造的原则,经专家论证确认具备实施条件,利用率高、能够取得显著效益的项目,上报财政部。 两省市还注重项目实施结果和效益,建立了专项 资金跟踪反馈、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 规定项目高校必须在每年 12 月底前和共建项目完工后,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当年共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保证专项资金科学合理使用。 从项目学校来看,绩效考评成为一种自动适时监控管理系统,促使高校更加重视实验室建设整体规划,重视实验室建设整体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重视改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改变了以往 “重申报、轻建设、轻管理 ”的状况。 第二,通过绩效考评,极大地提高了中央专款的使用效益。 首先,项目高校通过编制年度项目计划,将实验室建设目标及所需的经费分解成可以考评的、具体的 、量化的绩效目标,年度结束后,及时将绩效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考察实验室建设的完成情况。 这样,不仅有利于项目高校更加经济地使用好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