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平曲线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15 米: 最大纵坡: 4% 凸形竖曲线半径: 100 米 (最小 ) 凹形竖曲线半径: 100 米 (最小 ) 桥梁设计荷载:汽一 20 级、挂一 100 级。 第 三 章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根据该项目影响区的经济发展及交通量预测结果,本着公 路建设标准与交通量相适应的原则,结合沿线地形情况以及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遵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B01— 2020)的规定,本项目推荐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 20公里/小时。 该项目 地处山区,地形复杂,现有的路基、路面宽度较窄,冬季积雪,路面有效使用宽度减小,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和运营效益,由于缺乏养护,冬季车辆无法通行。 根据现有公路交通量的发展趋势和我省近几年山区公路建设及运营实践,从使用要求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荐本段路基宽度采用 米,路面宽度 米。 根据沿线地形情况,现 有公路状况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之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技术指标,推荐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3- 1。 其它各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参见各相关的规范、规定。 建设规模 推荐方案路线总长度为 公里, 山岭重丘区四级标准,推荐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 20cm,宽。 表 3— 1 农村公路推荐采用的技术指标表 项 目 技术指标 技术标准 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公里 /小时) 20 20 路基宽度(米) 行车道宽度(米) 土路肩宽度(米) 2*0. 5 2*0. 5 最大纵坡( %) 4 4 最小平曲线半径(米) 15 15 桥涵设计荷载 汽 20 挂 100 汽 20 挂 100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50 1/50 小桥、涵洞和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25 1/25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数量(立方米 /公里) 2721 第 四 章 工程方案 线路路基路面工程 路基工程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B01— 2020)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 2020)的要求,结合沿线水文、地质和交叉工程的净空 要求进行路基设计。 技术标准见第四章。 路基边坡:一般地段填方路基边坡 1: ;挖方路基内边坡 1:;外边坡 1: 1;特殊情况根据土质或岩石确定。 路拱横坡:行车道 %,土路肩 %。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各层的压实度要求见表 51 路基用土首先纵向调运挖土方,不足时再集中取土,全线均不考虑路 线两侧取土。 推荐路基压实度见表 5- 1。 表 5— 1 路基压实度表 填挖类别 路槽底面以下(厘米) 压实度 }( %) 填方 0— 80 ≥ 94 80— 150 ≥ 93 > 150 ≥ 90 零填及挖方 030 ≥ 94 路面工程 本项目位于中国公路自然区划东北东部山地湿冻区,即 II1 气候区。 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结合本地实践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便于养护,节约工程造价的原则,拟定路面结构方案。 (1)面层:根据公路对路面的使用要求和自然地理的特点,投资规模,施工经验,机具,设备等,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20cm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 (2)基层:为适应交通量的要求,推荐采用 30cm 厚 砂砾 基层。 路面结构层的厚度为:各路段均为 50 厘米。 桥涵工程 全线 无 设置小 桥、 涵洞。 沿线设施 本项目推荐设置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 (包括指路标志、警告标志、限制和指标标志等 )。 全线 应设置标志 5 块。 其中在平曲线半径小于 30米的路段设置急弯标志共 1 块; 紧靠村屯的路段设置村屯 标志共 2 块; 限速标志 1 块;限 重 标志 1 块;地名标志 1 块。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 ,应起到诱导视线、引导交通、美化路容、保障安全的作用。 推荐建筑安 装工程量为: 路基砂砾工程: 1260 立方米(天然砂砾) 路面面层工程: 720立方米(水泥混凝土) 第 五 章 环境影响评价 沿线环境条件 该项目 地形十分复杂沟谷交错、山峰林立、溪流众横,相对高差较大,为典型山岭区。 推荐方案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详见第 三 章。 沿线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有人参、西瓜等。 水果主要有草莓、李子等。 沿线的野生植物有赤柏松、红松、楸、椴、柞树等,森林覆盖率较高,活立木储积量很大。 野生的药材有贝母、细辛、黄芪、天麻、党参、月见草、人参等 100 多种。 还有野生的蘑菇、蕨菜、刺五加 、 山芹菜等。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铁、锑、金、镁 、硅石、等 40 余种。 各方案地质情况良好,对于构造物及其他工程比较有利。 除个别路段地下水位较高,汛期积水,对路基稳定产生影响外,大部分路段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深,对路基稳定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该项目沿线地势起伏大,水土较贫瘠,适合于种植玉米、大豆、高梁、谷子等。 遵照吉林省土地管理局吉《关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进行用地专项评述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本项目建设用地的评述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条例》、《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吉林省交通厅关于新改建公路绿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地方政府有关土地的政策法规。 本项目在路线布设过程中,已充分注意了节约公路用地,少占高产田,最大限度地减少沿线占用土地的数量。 同时充分考虑了线形方案,尽量减少因拆迁对沿线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施工期间对路面及桥涵构造物的施工场地发生的临时征用土地,应采取必要的复垦措施。 除永久占地以外,路面及桥梁构造物的施工场地、临时工程等还将发生部分临时占地。 临时占地应尽可能考虑在贫瘠的低产田或荒山、 荒地处。 在路线方案选定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力求使建设用地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保公路建设用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本报告不作定量评价。 项目施工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