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排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 30%。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 大商城市广场、鹏欣水游城等大 项目加快建设,香港恒大、东方银座、广东美的等知名企业云集盘锦。 湿地旅游树起崭新形象,珠海天沐温泉城等大项目签约落地,旅游总收入增长 %。 新开工房地产560万平方米。 物流、会展、文化等产业蓬勃兴起。 3.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开工新建六和肉鸭加工等大项目 23个,建 成设施农业 5 万亩,新改建畜牧小区 500 个,新增水产小区 30 个,养殖大蟹 15 万亩。 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战胜低温寡照、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粮食生产达到 105 万吨。 三是辽滨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辽滨新区总体规划面积由 110 平方公里 扩大到 545 平方公里,成为辽宁综合改革试验区,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和海洋工程三 大园区跻身省级产业基地。 新区产业迅速壮大,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宝来石化、振奥橡胶等重大产业项目发挥了巨大的集聚效应, 港口、铁路、公路、大学、医院等重大基础工程全面建设。 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滨海生态新城开始形成。 四是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完成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城乡一体化格局 加快形成。 1.产业集聚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规划了 “2+7”经济区(园区),加大 了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吸引一大批项目进驻发展。 县区经济强劲增长,实现三年倍增目标。 2.城市化进程加快。 大力推进铁东老区、中央商务区等区块改造,新 的城市空间正在形成。 竣工中华路、泰山路等 12条道路,加快中心医院、数字化城管、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田家、高升等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 城市化率达到 65%。 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基本 药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 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向农村延伸,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五是财政 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20 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 入完成 亿元,比上年增长 %,比 2020 年增加了 9 亿元。 2020年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增长 %。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牢牢抓住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项目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服务为保障、以民生为根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努力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 1140亿元,增长 1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 1050亿元,增长 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7亿元,增长 %; ——外贸出口 ,增长 44%。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20亿美元,总量全省第三,增速全省第一。 其中,兴隆台区突破 6 亿美元,增长 378%,总量全省城区第七;大洼县达到 亿美元,增长 154%,总量全省县域第一;盘山县达到 亿美元,增长 %;双台子区达到 2 亿美元,增长 %。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了 “十二五 ”的高起点开 局,盘锦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滨海新盘锦正阔步向前。 (一)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战略目标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明确提出跳出盘锦思考盘锦、谋划盘锦,用盘锦的资源,用辽宁的资源,用全国乃至世界的资源,建设盘锦。 ,明确提出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让盘锦成为人口达到 300 万的工业城市、旅游城市、港口城市、宜居城市,综合实力进入辽宁第一集团。 上,明确提出: ——工业要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 ——农业要建设东北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服务业要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的购物中心和环 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规划了 “六大工业园区 ”、 “三大农业平台 ”、 “三大旅游载体 ”和 “五个生态新城 ”。 ——依托 “油、化 ”、港口的优势,建设六大工业园区,即:辽滨沿海经济区产业园、辽宁北方塑料新材料产业园、大洼临港经济区和盘锦精细化工(塑料)产业园、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园、 石油化工产业园; ——依托特色农业、区位交通的优势,建设三大农业平台,即:辽宁盘锦(高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辽宁(大洼)现代农机产业园、盘锦(大洼)临港农产品加工及物流园; ——依托芦苇湿地、红海滩、温泉、大海的优势,建设三大旅游载体,即: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大洼温泉新城; ——依托生态环境的优势,建设五个生态新城,即:兴隆台生态新城、辽河生态新城、大洼温泉新城、盘山生态新城和辽滨生态水城。 (二)大项目战略取得重大突破。 一批具有发动机效应的重大项目纷 纷落地。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引进 182个,其中 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 66个。 ( 1)商贸地产大项目 21个,主要有: ——总投资 100亿元的上海绿地城市综合体; ——总投资 100亿元的香港东方银座中心城; ——总投资 100亿元的荣盛城市综合体; ——总投资 100亿元的珠海华发城市综合体; ——总投资 50亿元的广东美的城市综合体; ——总投资 50亿元的香港佳兆业城市综合体; ——总投资 50亿元的苏宁广场等。 ( 2)温泉、旅游大项目 16个 ,主要有: ——总投资 100亿元的广东碧桂园旅游综合体; ——总投资 100亿元的上海三盛温泉小镇; ——总投资 75亿元的香港怡海置业水星城; ——总投资 50亿元的中南控股旅游会展综合体; ——总投资 50亿元的锦联经典生活娱乐城; ——总投资 20亿元的珠海天沐温泉城等。 特别是万豪、铂尔曼等一批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已经陆续开工。 ( 3)工业大项目 22个,主要有: ——总投资 845亿元的中国兵器精细化工产业园; ——总投资 200亿元的辽宁忠旺铝型材生产基地; ——总投资 160亿元的台湾长春石化基地; ——总投资 30亿元的沈鼓装备制造; ——总投资 20亿元的西班牙戴纳索丁苯橡胶; ——总投资 10亿元的美国霍尼韦尔聚乙烯蜡; ——总投资 100亿元的东方今典总部基地; ——总投资 100亿元的厦门达嘉总部基地等。 ( 4)农业产业化大项目 7个,主要有: ——总投资 18亿元的益海嘉里物流及粮油加工; ——总投资 20亿元的江西正邦生猪养殖加 工; ——总投资 18亿元的天津宝迪科技食品工业园; ——总投资 12亿元的辽宁禾丰饲料及肉鸡加工; ——总投资 11 亿元的浙江森禾花卉产业园等。 这些大企业、大项目,为盘锦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大项目推动盘锦大发展已经形成共识并深入人心。 (三)三次产业竞相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五项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增速全省第三,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全省第一。 全力支持辽河油田、北方华锦、长城钻探、辽河石化加快发 展,大企业中坚作用更加突出。 以六大工业园区支撑产业集群加快成长,北沥百万吨沥青扩建、中润聚醚醚酮、宝来石化、凯特抽油机等项目投产运营,中国兵器精细化工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我市成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CP300 自升式钻井平台成功下水,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优势,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 30%。 国有、外资和民营经济齐头并进。 以旅游业拉动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了 7个百分点。 全面启动建设三大旅游载体,成功 举办国际湿地旅游周,生态旅游持续火爆,国内外游客达到 303 万人。 大商新玛特、麦凯乐和居然之家等商业购物中心建成开业,红星美凯龙、鹏欣水游城、佳兆业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兴隆台中央商务区成为我省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全省 56 个城区综合考评,兴隆台区跃居第 6,双台子区前进到 14名。 三大农业平台建设开端良好,盘锦现代农业 综合示范区成为辽宁唯一的省级农业综合示范区。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盘山县成为辽宁 “一县一业 ”示范县,大洼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盘锦大米、河蟹品牌价值不断 提升,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2020 元以上。 全省 44 个县综合考评,大洼县跃居第 5,盘山县跨入全省前 10。 两县两区均受到省政府嘉奖。 (四)城乡建设发生巨大变化。 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城市建设, 5 个生态新城呈现一片大开发、大建设的火热场面,盘锦新的地标 ——高 268米佳兆业万豪酒店开工建设,恒大华府、东方银座、利港新城、中珠新城、香堤荣府、水榭春城、辽河左岸等一批设计一流的精品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现代。 县城、新市镇和农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 现在,北京、吉林、黑龙江以及周边地区的人,开始看好盘锦,投资盘锦,迁居盘锦。 38 项重点道路交通工程全面推进。 高速公路盘锦南站、中华路、西外环、庄林线、惠宾大街、辽河路等新改建工程建成通车,阜盘高速、盘营客专加快建设,连接东西、畅通南北的大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大伙房输水、电网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工程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市中心医院、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体完工,城市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力推进绿化工程,造林绿化 万亩,辽 河生态公园、向海大道、世纪广场等成为城市新的景观,我市荣获省造林绿化先进市。 强化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控制目标。 以 “创城 ” 为契机,对重点广场、水系、街道等进行了高水平的综合整治,启动了 “金廊 ”、 “银带 ”建设工程。 建设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宜居城市的目标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辽滨沿海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 ——港口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6 个 5 万吨专业码头及配套工程快速推进,疏港铁路全线铺轨,以港兴区、区港联动的良好态势开始形成。 ——重大项目加快集聚,长春石化 、忠旺铝材、合力叉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6亿美元。 ——城市功能加快形成,盘锦大学、奥体中心、盛京医院分院等加快建设,路网、水网、绿网等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新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在沿海 42个重点园区中名列前茅。 四、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 “十二五 ”时期,是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学制定符合盘锦市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市人民意志的 “十二五 ”发展规划 ,对于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基础设施向现代化快速提升。 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疏港铁路、盘营客运专线和阜盘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向海大道、辽河大桥竣工通车,滨海大道、新港路主体工程完工,盘锦港 一期工程竣工开港通航,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由 提高到 公里,盘锦正加快向交通枢纽城市迈进。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建设改造中华路、公园大街、林丰路等城市道路 45 条,辽河城市段形成景观,城市环境质量和宜 居水平明显提升。 认真组织实施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提前三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农村有线电视实现 “村村通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超过 65%。 生态盘锦建设深入推进,辽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取得实际成效,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5%以上。 盘锦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公共文明指数位列东北三省第一。 民生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阔步前进。 城市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1035元和 9750 元,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下,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标准在全省领先,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全面建立并高标准运行;坚持每年办一批民生实事,完成双台子区集中供暖改造工程,铁东平房区改造全面启动,双台子老城区改造取得新成效;投入 亿元建设廉租住房 1401 套、 70846平方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