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层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内容摘要:

= KN/m 合计: KN/m 5)内纵墙自重 标准层: 纵墙: 3 18= 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3 2= KN/m 合计: KN/m 底层 : 纵墙: () 18= 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 2= KN/m 合计: KN/m ( 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1)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 KN/m2 楼面 KN/m2 2)雪何在标准值 Sk= = KN/m (3)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 1) A~B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 的荷载: 确定板传给梁的 荷载时,要一个板区格一格板区格地考虑。 确定每个板区格上荷载传递时,先要区分此板区格时单向板还时双向板,可沿板的段跨作中线,将板上荷载平均分给两长边的梁;若为双向板,可沿四角作 450线,将区格板分为四小块,将每小板块上的荷载传递给与之相邻的梁,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本结构楼面荷载的传递意图如后: 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12( ) 2+( ) 3] 2=活载 [12( ) 2+( ) 3] 2=梁自重标准值 A~D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活载 =板传荷载 = KN/m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 土木 061 班 32 号 Juan Carlos 12 板传荷载示意图 D~B: 恒载 =梁的自重 = KN/m E 点的集中力标准值: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5 2/2/8++) = KN 活载 =板传荷载 =( .5 + 5 2/8/20 = KN 3) B~C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12( ) 2+( ) 3] 2=活载: [12( ) 2+( ) 3] 2=梁自重标准值 B~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KN/m 活载 =板传荷载 = KN/m 标准层 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 土木 061 班 32 号 Juan Carlos 13 恒载: [12( ) 2+( ) 3] 2=活载 2 [12( ) 2+( ) 3] 2=梁自重标准值 A~D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墙自重 =++= 活载 =板传荷载 = D~B: 恒载 =梁的自重 = KN/m E 点的集中力标准值: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5 2/2/8++) = KN 活载 =板传荷载 =( 2 +2 5 2/8/20 = KN 4) B~C 轴间框架梁 楼 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12( ) 2+( ) 3] 2=活载: 2 [12( ) 2+( ) 3] 2=梁自重标准值 B~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墙自重 =++= KN/m 活载 =板传荷载 = 5) 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 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 900mm,100mm的混凝土压顶) 18+25 +( 1 2+) = KN/m 现浇天沟自重: 25 [+( ) +( +)( +)) =] 合计: A 轴: 顶层柱恒载 =女儿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 5 = KN 顶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 B 轴: 顶层柱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5 +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 土木 061 班 32 号 Juan Carlos 14 = KN 顶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 + = KN C 轴: 顶层柱恒载 =女儿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 5 = KN 顶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 标准层: A 轴: 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 + 5 = KN 标准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 = KN B 轴: 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 + 5 + = KN 标准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 +2 = KN C 轴: 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 ) + 5 = KN 标准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 = KN 基础顶面: A 轴: 恒载 =底层外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 ) +( ) = KN B 轴: 恒载 =底层外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 ) +( ) = KN C 轴: 恒载 =底层外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 土木 061 班 32 号 Juan Carlos 15 =( ) +( ) = KN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荷总图如图一 所示。 〈 4〉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了简化计算起见,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风荷载,化为等量的作用与楼面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Wk=Bzusuzwo(hi+hj)B/2 公式中,基本风压 wo= KN/m2 us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因建设地点位于赣州市区,所以地面粗糙度为 B类; uz风荷载体型系数。 本建筑 H/B=< 4. uz= Bz风振系数,基本自振周期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可用 T1= 估算,大约为 > ,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Bz=1+167。 v ¢ z/ uz v167。 ,查表,¢ z 振型系数 hi— 下层柱高; hj 上层柱高,对于顶层为女儿墙的 2 倍高度; B计算单元迎风面的高度, B= 各层楼面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层 次 Bz us Z uz wo(KN/m2) A( m2) Pw/KN 6 5 4 3 2 1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 土木 061 班 32 号 Juan Carlos 16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 土木 061 班 32 号 Juan Carlos 17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 土木 061 班 32 号 Juan Carlos 18 (2)\风荷 载作用下的位置验算 位移计算时,各荷载均采用标准值 1) 侧移刚度 D 横向 2~6 层 D 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i=ib/2ic aci/(2+i) D=acic12/h2(KN/m) A 轴柱 2 1= 22229 B 轴柱 4 1= 33760 C 轴柱 2 1= 2229 ∑ D=22229+33760+22229=78218 横向底层 D 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i=ib/2ic aci/(2+i) D=acic12/h2(KN/m) A 轴柱 B 轴柱 (+)/= 13718 C 轴柱 ∑ D=11154+13718+11154=17996 KN/m 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列计算: △ uj=vj/∑ D ij 式中, vj第 j 层的总剪力标准值; ∑ D ij第 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 uj第 j 层的层间侧移; 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j 层侧移 uj=∑ △ uj 顶层侧移 u=∑ △ uj 框架载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 土木 061 班 32 号 Juan Carlos 19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载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计算 层次 Wj/KN Vi/KN ∑ D i (KN/m) △ ui/m △ ui/L 六 78218 1/33333 五 78218 1/17647 四 78218 1/12020 三 78218 1/19677 二 78218 1/7895 一 36026 1/454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