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m3a机械洗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性能稳定的建筑用砂。 项目 产品以中砂为主,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指标中的Ⅱ类,参见表 6- 6- 2。 表 61 产品性能指标 项 目 指 标 Ⅰ 类 Ⅱ 类 Ⅲ 类 颗粒级配 应符合表 6- 2 规定 泥和粘土块含量( %) 泥 < < < 粘土块 0 < < 有害物质含量( %)以重量计不大于 (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品、煤块、炉渣等 ) 云母 < < < 轻物质 < < < 硫化物与硫酸盐(以 SO 3 计) < < < 有机物(比色法)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氯化物(以氯离子计) < < < 坚固性:在硫酸钠饱和溶液中经 5 次循环浸渍后,其重量损失( %)不大于 8 8 10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 < 20 < 25 < 30 表观密度 ( g/cm 3 ) > 松散堆积密度 (㎏ / m 3 ) > 1350 空隙率 ( %) < 47 碱 骨料反应 经碱 骨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试件养护 6 个月龄期的膨胀率值应小于 % 注: Ⅰ 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 C60 的混凝土; Ⅱ 类宜用于强度等级 C30 ~ C60 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 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 C30 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表 62 建筑用砂的颗粒级配标准 方筛孔(㎜) 累计筛余( %) 方筛孔( μ m) 累计筛余( %) 1级配区 2 级配区 3 级配区 1 级配区 2 级配区 3 级配区 0 0 0 600 85~ 71 70~ 41 40~ 16 10~ 0 10~ 0 10~ 0 300 95~ 80 92~ 70 85~ 55 35~ 5 25~ 0 15~ 0 100 100~ 90 100~ 90 100~ 90 65~ 35 50~ 10 25~ 0 注:砂的实际 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 ㎜和 600μm 筛档外,可以允许略有超出分界线,但总量应小于 5%。 ( 3)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为:第一市场性原则。 考虑未来 5— 10 年内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和供应缺口,力求具有较长的产品寿命期和成长性。 第二规模经济原则。 最大限度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三原料供应可靠性原则。 主要建设单位的尾矿资源,既考虑充分利用, 又留有足够余地,以原料稳定供应保证产品持续增长。 第四:未来发展原则。 采取滚动发展的战略,为今后扩产和产品转型留有充分余地。 根据以 上原则,本项目建设规模为 200 万 m3/a 机械洗砂。 ( 4)主要原料消耗 本项目主要原料为尾矿和卵石, 年需尾矿 3375 万吨 ,卵石 375 万吨,所需原料来源有可靠保证。 ( 1)技术方案 本项目项目产品 是采用机械化生产线,将尾矿、卵石等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料混合,采用破碎、筛选、水洗工艺。 该技术为目前国内人工砂生产的先进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污染低等特点。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 在产品水平上,相对其它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 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 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 第二: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 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本地主要原料成份。 技术工艺路线简单明了,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 经多年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第三: 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 项目节 水、节能和除尘设施先进,并可通过更换模具转换产品品种,项目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较强。 ( 2)工艺方案 第一、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一是 保证成品砂骨料的质量符合国家《建筑用砂》 GB146842020 中的质量要求,并满足工程的要求。 二是 工艺流程总体设计应合理、可靠、可调。 根据加工料破碎为较易破碎的 砂土尾矿 ,且磨蚀小的特性,将工艺流程设计为三段破碎,即:粗碎、中碎、细碎。 粗碎为开路生产,设脱泥设施。 中、细碎采用与之相适应筛分车间形成闭路循环生产工艺 ,以适应各种级配比的混凝土用骨料的需求。 第二、 加工系统组成 系统由进料回车场、 破 碎 、 棒磨,筛分,转料仓,成品料仓、水处理系统,电控系统,供水供电系统及场内公路等组成。 其工艺流程如 下 图。 对辊破碎机 洗砂机 皮带输送 滚动筛 振动筛 磁选 机 托 板 上料仓 清水泵 渣浆泵 第三、 关键工艺措施 一是 针片状颗粒控制。 人工砂石料生产中,由于料源质量、开采方法、破碎工艺及设备性能等因素影响,很难避免产生一定数量的针片状骨料。 二是 成品骨料中含泥量控制。 砂中含泥量< 3%,其中粘土含量< 1%(不应含有粘土团)。 为确保骨料含泥量在规 定的范围内,本系数采用以下措施:① 在料场开采前,用人工清除可见溶槽、溶洞中泥土; ② 并在开采装料过程中,将含泥量较多的石料作为弃料处理,不带入到加工系统中; ③破 碎前在给料机中设棒条及筛分机把小于 20mm 的石料和泥土作弃料去除; ④ 设置尽可能大的半成品料场,使泥团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风化崩解; ⑤ 在石料进入预筛分及筛分机筛面上以足够的水量充分冲淋,对石料表面进行冲洗; 三是 成品砂中含石粉量的工艺控制措施。 在工艺操作上采取以下措施:① 进入制砂车间的料源全部为 干 料,即:筛分 工序 给制砂 工序 的补充料为干料。 ② 制砂车间前设转料场 使石料有足够的脱水时间,砂料源含水量低且稳定,使产砂量稳定,石粉产量稳定。 对棍 破碎机采用干法生产,产砂量及石粉含量较高,砂的细度模数较低。 ③ 采用螺旋分级机弃除多余的石粉,在砂筛分车间设一台改进的螺旋分级机(加大堰体降低水流速度、可调转速 n=~5r/min),对细砂(小于 )进行分级,确保石粉在砂中的含量。 螺旋转速 n=,砂中石粉含量为 13~15%。 n=,砂皮带输出机 皮带输出机 中石粉含量为 16~19%。 螺旋分级机分离出的砂经脱水筛后与其它筛分出来的砂混合后进入成品砂仓,常规混凝土和碾压 混凝土用砂分仓堆存。 四是 成品砂含水率的工艺控制。 要确保成品砂含水率< 6%的要求,采取了以下工艺方法: ① 破碎机采用干法生产; ② 进入转料场的石料全部为干料; ③ 螺旋分级机分离出的砂全部经脱水筛脱水后进入混合胶带机; ④转料场、 破 碎 工序 、成品仓以及与之相关的胶带机均设防雨措施。 五是 成品砂细度模数控制工艺措施。 在砂筛分 工序 ,筛分机为双层筛网,上层为 55mm ,下层为 25 ,使筛分出 5~ 的粗砂分三条线路输出。 第一条线路为有用料直接进入输砂胶带机送入成品仓;第二条线路返回转料仓。 第三条线路进入棒磨 工 序 的转料仓,经棒磨机进一步破碎成细砂,此部分砂与筛分 工序 的砂混合后进入成品仓,从而调整并控制成品砂仓中砂的细度模数。 本 项目根据生产需要和产品技术要求,拟购置安装设备 164 台套。 购置安装设备及来源参见表 63。 表 63 项目购置安装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参数 单位 数量 设备来源 一 生产设备 台 112 1 上料仓 台 10 国内订购 2 皮带输送机 胶带宽度 500㎜ 台 10 3 滚动筛 80024 00 台 10 4 磁选机 Y160M6 台 10 5 对辊破碎机 2PGф600400 台 10 6 振动筛 SZZ9001800 台 10 7 洗砂机 XSD2816 台 20 8 皮带输出机 胶带宽度 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