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配式建筑年产12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新型配套材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投产。 5. 用地规划 本项目总规划用地。 6. 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 120 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新型配套材料,其中包括干混砂浆、钢筋桁架楼承板,轻质墙体板,保温装饰一体板,装配式 pc 构件,集成钢结构住宅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装配预制等,合计年产值为 万元。 新型装配式建筑 年产 120 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新型配套材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1998年国家政策的转向,全面开放了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行业问题也日益显露。 为解决建设周期长、资金占有率高、运营效率低、资源消耗严重、工程质量不均等长期困绕建筑行业的问题,装配式建筑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目前,美国每 16个人中就有 1个居住在工业化住宅中; 日本高层集合住宅中的 85%使用 预制混凝土技术,占全日本所有住宅总量约 50%; 法国预制技术从 5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形成成熟的与之匹配的技术和行业平台; 香港在 07年,已有 65%的住宅项目采用了预制技术; 新加坡 1981 年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目前 79%的组屋采用了预制技术。 一、装配式建筑优势分析 1工期、成本可控 由于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可以把施工现场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利用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预制生产线进行工业化生产,再结合构件的定型化和标准化,从而使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预制装配施工中,构件制作工时占总工时的 65%,安装占20%~ 25%,运输占 10%~ 15%。 由此可知,大量的工作已 7 从现场转移到工厂,从而显著缩短了施工工期。 据欧洲国家统计,按传统建筑方法,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约需 ,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仅用 ,可节约人工 25%~ 30%,降低造价约 10%~ 15%,缩短工期约 50 左右。 如日本一幢 100 户的五层住宅建设工期,采用传统施工方法为 240天,当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以后,只用了 180天就完工了。 【 1】 2 质量有保证 由于使用工厂的现代化设施生产,在许多方面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混凝土强度可以比现浇方法高得多,稳定性也会好得多,并且预制构件的生产与现浇建造相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质量检验。 此外,构件生产时,可以把构件摆放在最有利的方向进行浇筑,从而提高质量。 美国学者 Basler曾对预制工厂的混凝土和现浇施工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数月的统计测定。 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时期预制混凝土的变异系数仅为7%,而现浇混凝土则达到 17%。 【 2】 3 减少浪费 包括人力、原材料、时间、工序方面的费用节省。 构配件实行标准化工厂生产, “量体裁衣 ”,无 浪费。 现场实行装配式施工,基本减少了人为因素难以避免的浪费,大大减少湿作业的水电原材料的浪费。 无需搭设外脚手架。 以盒子建筑为例。 盒子建筑是近 30年来在建筑科技的发展 8 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是当今机械化、装配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比装配式大板建筑更为先进。 据统计,盒子建筑每平方米用工仅为 10 人,比传统的常规建筑节约用工 2/3 以上。 在用料上也是相当节约的。 每平方米仅用砼 ??,比传统常规建筑可节约水泥 22%,节约钢材 20%左右。 此外,盒子建筑自重轻,与传统常规建筑相比,建筑自重可减轻 55%。 同时减少基础材料用量。 【 1】 以 8~ 12m 跨度的预应力长跨空心板为例,与无粘结预应力现浇平板相比 ,一般可节约混凝土 30%~ 40%,节约钢材50%~ 60%,免去涂包和锚具费用 ,减轻楼面结构自重 10%~15%,节省模板、支撑等,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3】 二、典型工程分析 1万科 万科住宅产业化调查报告显示,实现大面积工厂化作业后,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提高,建筑垃圾减少 83%,材料损耗减少 60%,可回收材料增加 66%,建筑节能达 50%以上;而由于传统的砌装隔墙改为轻钢龙骨隔墙,则扩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积(每 70平方米可增加约 )。 施工现场的作业工人明显少了,原来需要几百人的,现在只需要 2030人。 2020 年国内首例流水线式生产的万科新里程项目的两栋住宅楼在上海诞生。 该项目的外墙结构完全采用 PC(预制 9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生产出墙板,在现场对每面墙拼装就可以组合出标准的模块式房屋,房子的建造过程恰似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 20 栋和 21 栋 PC 楼主体结构一直以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