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申报实训基地项目内容摘要:

统 1 数控机床结构中典型元部件的认识与使用; 刀库及换刀机构的认识与装配; 数控工作台的拆装实验; 数控机床部件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验; 电动刀架的结构与使用。 5 数控电加工机床(火花、线切割) 1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编程与加工实验; 数控线切割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编程与加工实验; 6 CAD/CAM 应用软件 25 CAD/CAM 的模拟训练; CAD/CAM/CNC 综合训练;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模拟编程、加工仿真训练; 数控机床连网、加工实验。 7 模拟编程软件 20 7 总计划投资 80 万元。 方案二、数控实训中心,投资规模 100 万人民币 ( 2020— 2020)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开设的实训课程 参考价(万元 ) XAK5032 数控铣床 1 ; ; (两轴联动铣削平面凸轮 )、加工培训; (内外圆柱面、锥面 )、加工培训; (四轴)联动加工实验; ; 7.数控机床插补原理、刀具补偿原理实验; 8.数控机床位置精度测试与补偿实验; 9.多轴(四轴)联动加工实验; 10.复杂曲面零件的仿形测量与加工实验; 22 XK714 数控铣床 ( Fanuc2 数控系统) 1 20 CJK6032/1 数控车床 1 10 CK6140 ( Fanuc21T 数控系统) 1 9 HED21S 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台 1 数控系统原理及结构; 数控系统的连接、调试与维护; PLC 的控制与应用; 数控系统传感器 的选型与应用; 步进、伺服驱动系统的构成、调整与使用; 变频调速系统的构成、调整与使用; 数控系统 EMC 设计及应用。 6 HRPⅡ A 快速成型 1 23 CAD/CAM 应用软件 25 CAD/CAM 的模拟训练; CAD/CAM/CNC 综合训练;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模拟编程、加工仿真训练; 数控机床连网、加工实验。 8 网络数控系统 1 2 总计划投资 100 万元 方案三、先进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投资规模 120 万人民币( 20202020)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开设的实训课程 参考价(万元 ) ZJK7532A 数控铣床 1 ; ; (两轴联动铣削平面凸轮 )、加工培训; (内外圆柱面、锥面 )、加工培训; (四轴)联动加工实验; 6.数控机床插补原理、刀具补偿原理实验; 7.数控机床位置精度测试与补偿实验; 8.数控机床的安装与调试; 9.多轴(四轴)联动加工实验; 10.复杂曲面零件 的仿形测量与加工实验; 12 XK714 数控铣床 1 22 CAK6140 数控车床 2 20 CAK6150 数控车床 ( Fanuc21T 数控系统) 1 12 XHK714 加工中心 1 34 数控真空注型机 1 模具的 CAD/CAM 设计、造型与成型实验; 典型模具快速成型制造加工工艺方法及编程及加工。 14 数控电加工机床(火花、线切割) 1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编程加工实验; 数控线切割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编程与加工实验 ; 6 总计划投资 120 万元。 注:数控实训基地,设备投资规模 450 万人民币 五、项目建设预期效益评价 数控技术实训中心一期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培训: 、铣床操作培训 可提供培训学时为 24000 4 小时,年培训数控车、铣床操作员可达 200 人。 、造型、制图软件操作员培训 培训操作人员(培训包括 AutoCAD、 CAXA、 MasterCAM 等软件)的上机培训培训数控软件操作员可达 400 人。 ,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及数控电火花机床共可提供总数 3000 小时的加工时间 数控技术实训中心二期建设已完成, 9 月份投入使用,其培训及生产能力会有相应增加: 数控实训中心二、三、四期建成后,其培训及生产能力会有相应增加:可形成稳定的生产加工能力,在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上形成规模。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基本做到了建设资金投入及时、持续,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合理,为基地建设提供充分的保证。 近 4 年,数控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拟投资金额 :300 万元其中: 市政府配套资金 投入 : 50 万元 学校自筹资金投入 :100 万元 申请资金投入 :150 万元 申请资金建成高水平实训基地必将极大地提升我院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用技术提供条件。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我院专业建设的发展。 会更好的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培训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是我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充分发挥所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的功效提供保证。 目 录 一、专业性实训基地申请自评报告 (一)学院基本情况 (二)专业设置 (三)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 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 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培养 “双师型 ”教师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广开办学渠道,创新办学模式,搭建 “中职 ”与 “高职 ”直通车的 “金桥工程 ” 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努力方向 二、专业性实训基地自评等级汇总表 三、 专业性实训基地自评表 办学方向 服务对象 人才需求 就业导向 合作办学 学校基本情况 建筑面积 校舍面积 在校生规模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设置情况 学历教育学生数及年培训人次 师资结构与水平 教学改革情况 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 教材建设 教学制度改革 职业资格鉴定 国际合作与交流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开展 “订单 ”培 养 学校为企业服务 学校改革管理水平 人事制度改革 实验、实习管理水平 实训基地管理 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情况 政策支持 经费管理 资源共享与示范作用 资源共享 示范作用 一、专业性实训基地申请自评报告 (一)学院基本情况 ly 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具有 2400 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棗 ly。 它的前身是 ly 市师范学校,组建于 1949 年。 1996 年与 ly 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 ly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OOO 年 10 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 ly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ly 分院、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ly 分校、辽宁工运学院 ly 分院、 ly 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 ly 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 ly 职业技术学院下设成人教育分院、师范学院、第二职业中专。 全院设有 16 个系、部, 32个专业大类(其中,有 3 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 6 个院级重点专业),在校学生达 7000 多人 ,其中全日制在校生 4200 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571 人。 有正、副教授等高级专业人员 180 人,其中正教授 13 人。 此外,还有外籍教师 3 人。 ly 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座处于前进和发展中的高职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 521 亩,建筑面积 8 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达 3 亿元。 教学设备先进,服务设施齐全。 现有 5 栋教学楼、 6 栋学生公寓、 1 栋图书馆(图书馆藏书量达 万册)、 1 个体育馆和 1 栋实训大楼、 1 个学生餐饮中心等建筑;并建有标准化的田径运 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网球场 19 个。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加大了投资力度,创建了物理、电子、机械、汽车、环保、生化、计算机等校内各类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 44 个。 此外,学院还利用 321 万欧元的奥地利贷款筹建了国内最先进的环境、汽车、数控加工实训基地,并配有语音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画室、美术工艺室、舞蹈室、琴房、形体室、音乐厅、体育馆等 168 个专用教室。 学院在积极创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社资源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努力与社会上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寻求合作的途径,并与 90 多个单 位签属了联合办学的协议,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习就业创造了便利条件。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学院还投资建设了校园网、计算机网络系统,并配备了 738 台计算机等一流的教学设备。 多年来, ly 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特别是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励精图治,努力探索,积极开拓。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形式,使学院的办 学水平稳步提高。 (二)专业设置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它为机械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模式及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指明了正确方向。 数控技术专业于 1996 年 11 月申报批准,并于 1997 年开始招生,招生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为普通专科教育; 1999 年变成高职教育,招生对象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及三校生; 2020 年,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重新确定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以数控技术为主线、以数控加工与编程为龙头的 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 (三)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 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 自开办高职教育以来,先后多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和研讨活动,以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发展目标、服务方向、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了准确定位,逐渐探索出了适合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 ( 1)发展目标定位。 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努力将《机制》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院重点专业。 ( 2)服务面向定位。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满足市场需求,面向就业为导向,立 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全国,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 3)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适应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数控加工与编程、设备管理与维修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 4)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建立了“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 5)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服从和服务经济建设为主旨,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专业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创办具有鲜明特色的院重点专业。 2.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 ly 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五所院校组建而成,机电系的前身是物理系,因此,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事师范教育和成人教育 的教师,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较为陌生,缺乏经验,缺少职业技能。 因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表现最为突出。 为了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学院针对教师队伍的现状,认真研究,进行规划,并制定了《学院“十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培养双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师德水平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