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20xx年哈尔滨市辰能盛园居住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在房地产业发展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资源在当代人群之间及代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 因此 ,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 房地产业可持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44 续发展应把房屋、业主和环境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争取实现向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回报之间的平衡。 其目标包括: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也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房地产业的发展要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利用相协调;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人开发的余地,决不能进行掠夺性开发;房地产业 的发展要使开发效益与资金效益得到较好的协调。 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完善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目标和要求。 从而 ,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避免浪费。 土地资源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命脉。 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基本前提,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要按照可持续原则开发利用。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开发通常是对城市边缘土地进行开发,因此要注意保护好这一地区的农用 地,防止过多的农用地成为城市建设用地。 农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定,有关的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把关。 对于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要提高其使用效率。 严格执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规定,即对未投资开发或投资未达到一定比例的土地,严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45 禁转让;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投资的,政府应无偿收回,从根本上抑制炒地皮、哄抬地价现象的发生。 要根据城市规划,对各类用地及郊区新入市的农用地合理配置,以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 ,维护生态平衡。 房地产业发展要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利用相协调。 生态保护 水平的差异,将会极大地影响房地产的价值,房地产生态价值的实现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要在开发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使房地产业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塑造环境优美、和谐的社区。 在 2020年 9 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 珠江国际城 举办的“房地产文化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直认为, 21 世 纪的房地产竞争已经逐渐上升到文化竞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力比政治力和技术力对房地产业的作用更持久,更广泛,更深远。 ,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长期以来金融信贷一直是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一直面临资金来源、期限错配、资金流动性等的约束。 为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着手研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根据统计,世界个人住房贷款占全社会贷款 比为 20%,但我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46 国却只有 %。 鉴于我国房地产业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房地产金融信贷应更多地向消费信贷转移,实现房地产业的生产 —— 消费的良性循环。 第一,长期以来,中国过分注重对增量房地产征税,而忽视了对存量房地产征税。 优化税收结构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第二 ,企业在观念、产品方面的创新。 不能片面追求环境、降低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超过规范要求。 房地产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核算。 由于中国执行的是土地资源无价或低价、产品高价的价格政策,压制了资源再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刺激了人们对土地的 消费需要,乃至浪费。 因此,实现房地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第三 ,是消费观念的创新。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住房消费往往有梯度消费意识和借贷消费意识,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大,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因此,更新消费观念促进潜在需求的转化,是保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四 ,要注意在市场服务领域的创新。 实现中介 (经纪 )、物业管理有新的形式和内容,住房贷款等繁琐的手续要简化、科学、利于操作。 第五 ,中国房地产业目前已处于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时代,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要生存并壮大,惟一的出路是创新。 市场的监督,健全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促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有两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47 一是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根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严格执法,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是逐渐完善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虽然中国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法》,实践证明这两部法律对于 1990年代的房地产市场的规范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现在房地产已步入较为理性发展的阶段,已购土地是否能在两年内开发应当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自己决定。 有些企业担心管理部门收回,而不顾 市场需求强制性进行开发投资,把上一轮的过量批地变为新一轮的过量开发,这种做法势必带来不良后果。 这就要求政府要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还要保证房地产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要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充实有关房地产的内容。 五、哈尔滨市居民住宅建设状况分析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住宅建设一直非常重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 “ 八五 ” 以来,我市坚持实行综合开发与旧城改造、新区建设、解危解困、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房地产综合开发原则,集中改造危房棚户区,加大新区开发建设力度,促进了城市的住宅建设,住宅建设投资力度增 强,规模不断加大,竣工量逐年增加, 1995 年至 2020 年 10 年间, 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 竣工住宅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见表 、表 ),建成了诸如和平小区、红旗小区、红旗试点小区、闽江小区、河松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48 小区、河柏小区、新阳小区、地德里小区 、泰海花园、欧洲新城 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而且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新区开发更注重居住环境建设,给城市增添了新的景观,为实现居住的全面小康奠定了基础。 表 1995 年- 2020 年我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及年增长率 项 目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投资额 (亿元 ) 环比增长率 (%) 表 哈尔滨市市区住宅施工、竣工面积 单位 :万平方米 年度 施工住宅建筑面积 竣工住宅建筑面积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2020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49 2020 摘自历年《哈尔滨市统计年鉴》 六、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加大住房解困力度,建房之多,面积增长之快超过了建国以来的任何时期,人均居住面积由 1978 年的 平方米提高到 2020 年的 平方米(见表 ),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如此,居民居住水平仍然较低,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城市人均居住水平(见表 ),部分居民居住条件相当差,道外区、香坊区危棚房面积比较大,急需改造和提高现有的居住条件和改善居住环境。 表 1995- 2020 年 哈市及全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 单位: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哈市 全国 摘自历年《哈尔滨市统计年鉴》 七、哈尔滨市房地产供需情况分析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50 2020 年,我市房地产业景气指数在上年(除 10 月份、 12 月份外)处于不景气空间低位盘整基础上,呈现回升态势。 自年初哈房景气指数开始回升到景气线以上之后,除 3 月份受季节因素影响外,一直保持在景气空间以上, 12 月份景气指数为 点。 2020 年,哈房景气指数回升至景气线以上,主要得益于我市房地产经济 2020 年较为充分的低位盘整和 2020 年房地产开发大项目的牵动。 截止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幅高出上年 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万平方米,同比增 长 %,商品房竣工面积为 万平方米;空置 面积逐月减少,年末空置面积 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 万平方米。 2020 年我市房地产增长势头明显,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呈现 “商业地产 ”特点,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020 年,哈尔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2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按工程性质划分,完成建筑工程产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完成安装工程产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56%;完成其他工程产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 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 45 家,占全市总产值的 58%。 其中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 5 亿元以上的企业有 7 家, 分别为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公司、黑龙江省华龙建设有限公司、金马建设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第五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51 建筑工程公司、哈尔滨市东方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 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建筑业计算劳动生产率年平均人数 万人,年人均劳动生产率 87582 元,比上年增长 %。 2020 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承建房屋建筑面积 2020 万平方米(含外埠工程,不含私人建房),比上年下降 %。 当年新开工面积 1079 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 199 万平方米 ;竣工房屋面积 11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 全市建筑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 76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其中机械设备净值 亿元,比上年下降 %;年末自有机械设备总台数 90548 台,比上年增长 %;年末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 流动资产 亿元,比上年增长 %;资产合计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 实现工程结算利润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实现利税总额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其中,实现利润总额 亿元,比上年增 长 %;税金 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 国有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亿元,占全市利税总额的 %。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费用支出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建筑施工企业负债总额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其中,流动负债为 亿元,占负债总额的 %;长期负债为 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