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勤保障大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人的 工作环境。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 ,建 好 各项 配套 设施。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保、绿化、消防、防灾减灾以及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和规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 战勤保障大队(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三、总平面设计 (一)总体布局及规划 项目位于 XX 市 FF区 , 此项目用地整体平坦,整个地形基本成方形。 南北 长约 80 米, 东西 宽约 60米,用地的 最 高高程在 左右,最低高程在。 项目 地块 东面 为城市 主干道 ,交通便捷,市政设施齐备, 北 侧及南侧为其他建设用地, 场区内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合 建设。 (二)总体构思特点 项目 用地紧邻城市 主 干道,建设性质为办公建筑,首先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分析并设计,注重其对该区域整体城市空间的融合和塑造。 充分考周围环境,减少工程的投入,尊重自然地形,使建筑不至凌驾于环境之上,而是融于环境之中,与环境 融 为一个整体。 积极有效地利用基地周边及内部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重视环境设计,注重空间造型,努力创造同自然环境 的 有机协调,形成有 地方特色的立体多层次建筑空间效果,合理考虑 出入口、通道之间 的 相互关系。 根据各自功能要求,做到既方便使用,又互不干扰、自成体系。 (三)交通组织 在基地 东 侧 紧邻 大道处 设置出入口, 项目交通便捷, 同时 也满足了消防扑救的需要。 (四)绿地景观系统 战勤保障大队(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合理而富有立体感的绿化设计是提高环境质量和办公条件的重要因素。 本工程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 场地 设计了具有立体感的绿化系统。 地块内主要布置了集中绿地以及建筑 的 周边绿地。 绿化总面积为 384 平方米。 地块内绿化景观组织有序,各处绿化结点组合成一体,互相呼应,互为依托,结合建筑 的布局 ,充分利用铺地、小品、运动场地来创建一组一意一景的 绿化风格。 组团绿化景观均与中心绿化景观以绿带或节点的方式结合步道互相连接,形成点、线、面交织的绿化景观系统。 (五) 项目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 战勤保障大队项目 技术经济指标 项 目 计量单位 数 值 备 注 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 4801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其中 保障大队营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 FF 大队、中队营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 建筑层数 层 34 建筑密度 % 容积率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84 绿地率 % 战勤保障大队(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四 、建筑 设计 (一)设计构思 本 项目 为 武警 XX 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 (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 ,是为全 市 消防工作提供最有力 的后勤 保障中心。 战勤保障大队集 消防通信和办公自动化于一体,外观造型风格 新颖 , 内部先进的消防指挥网络将对全区防火监督和灭火救援 的后勤保障工作 实行从区域到整体、从动态到静态的现代化管理 模式。 在造型处理上, 最大限度地 融入周边环境 ,与 周边的建筑形态基本保持一致,也体现 出 了区域的整体 协调 性。 (二)平面设计 该项目为 地上 34 层, 整个建筑沿基地的西北面呈 L 形布 局,主要功能为 办公用房、物资 设备用房、 维修保养用房、停车库及宿舍等。 (三)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新颖,力求和周边建筑相融合,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不管是从色彩的处理还是屋面女儿墙的处理,都体现了简洁明快的设计思想。 (四) 剖面设计 不同的使用功能房间需要不同的 空间,本建筑层高均为 米。 五 、结构工程 (一)设计依据 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 战勤保障大队(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1068— 20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20(2020 版 ) 《 建筑 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 GB50223— 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 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20 地震效应: 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场地属 II 类场地。 3.设计荷载: A、本工程所在地的基本风压为 B、使用荷载 (活荷载 )标准值 为 (二)结构设计 1.抗震设计 A、本工程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故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按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地震分组为第一 组。 地震特征周期。 B、结构的抗震等级:框架为 三 级。 C、场地土类别按 II 类场地计算。 D、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2.结构设计 A、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B、结构合理使用年限: 50年。 战勤保障大队(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C、结构选型:选用框架结构体系。 D、主要结构构件尺寸: 柱截面为 600X600、 500X500、 400X400,主梁截面为 200X400,次梁截面 200X300。 3.结构分析 结构计算程序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 PKPM系列软件。 材料 A、混凝土: 墙柱 C梁板 C30混凝土。 屋面采用 C30 抗渗 混凝土,抗渗等级 不小于 S6。 B、钢筋: 梁筋采用 HRB335 级钢筋,柱采用 HRB235 级钢筋, 楼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C、填充墙体: / In3 干容重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混合砂浆强度不小于M5O。 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 本工程未设置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设计中加强配筋构造措施、设置后浇带和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来解决局部超长问题。 战勤保障大队(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第七章 项目 公用工程方案 一、给排水工程 (一)设计依据 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20); 有关部门对本工程的方案审查意见书 ; 业主 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和依据性资料。 (二)设计范围 项目工程 红线范围内新建工程的生活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 (三)生活给水设计 l、给水水源 利用市政给水干管作为本 项目 给水水源。 从市政道路上的给水 干管接 一 根 DNl00的引入管,配水管网沿建筑布置成环状。 水量计算 用水量标准: 办公: 50 L/A178。 d、 单身 宿舍 : 200 L/A178。 d。 道路及绿化: 2 L/m 2178。 d;不可预见水量为 10%。 预计本 项目最大日用水量为 30m3。 给水系统 本建筑由市政直接供水。 战勤保障大队(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四)排水 污水量:污水量按给水量的 80%计算,每日污水排水量为 24m3。 室内污水、洗涤水采用合流制排出, 生活 污水经 化粪池 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网。 室外排水管采用 PE排水管,室内排水管采用 UPVC塑料。 空调冷凝水采用有组织排水。 (五) 雨水 系统 雨水与污水采用分流制。 室内排水采用洗涤污水和粪便污水合流排放系统,单立管排水系统。 预计本建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 24m179。 /d,食堂污水经隔油池 (隔油池有效容积 179。 )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系统。 雨水量计算 采用 XX 市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 P=3 年。 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 建筑物屋面雨水由落水管汇集排至地面,场地地面雨水由雨水口汇流后,经雨水管网排入 市政雨水管网。 (六)消防给水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 《建筑灭火器配置 规范》( GB501402020)。 消防用水量 ( 1)设计范围:建筑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外消防。 战勤保障大队( FF 公安消防大中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 2)消防水源:消防水源同生活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 3)按有关消防设计规范,拟建建筑物属多层 建筑。 室内设置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 Q=5L/S,室外消防用水为 Q=25L/S,使用时间2 小时。 消防给水系统:室外设置外消火栓;设置消火栓的楼内每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楼外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与室内消火栓连通。 管材:消火栓给水管直径小于等于 100 毫米,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管径大于 100 毫米时应采用焊接钢管、镀锌二次安装。 其它灭火装置:车库 及维修保养车间 设置 MF4( ABC)干粉灭火器。 二、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20); 《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 GB50016202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20)。 (二)设计范围 包括 供电系统 、 配电系统;室内照明系统 、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 通信自动化系统 、 有线电视系统 、 综合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