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毕业设计结构计算书内容摘要:

% 300565= 2mm 〈 2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39 页 最大配筋面积: Asmax=*bho= *300*565=1170mm2 故取 As= 选配钢筋: 3 20( As=942mm2) 2. 箍筋计算 ( 1)右支座截 ,V= KNc fc b h  ,截面可用。 00 .7 0 .7 1 .4 3 2 5 0 5 6 5 1 4 1 .4tf b h k N     ,需计算配箍。 Asv/s=(V h0 bft )/ h0= 选用双肢( n=2), 8箍筋( Asv1= mm2) S=n Asv1/0. 45= .3/ =224mm,取 s=200mm 根据三级抗震的构造要求,在箍筋加密区( 和 500 的较大值)900mm内,取 8@140。 ( 2)左支座截面, .1KN208V  KNc fc b h  ,截面可用。 KNxxft b h  ,需计算配箍。 Asv/s=(V h0 bft )/ h0= 选用双肢( n=2), 8箍筋( Asv1= mm2) S=n Asv1/0. 45= .3/ =224mm,取 s=200mm 根据三级抗震的构造要求,在箍筋加密区( 和 500 的较大值)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40 页 900mm内,取 8@140。 柱的配筋计算 第一层 G柱( M= mKN ,N=, 400400b  h mm2) 柱的混凝土为 C30级, /cf N mm , /tf N mm ,钢筋为 HRB335级, 300fy N/ mm2,箍筋为 HPB235, 221 0 /yf N mm ,柱采用对称配筋。 取初始偏心距 20ae mm ,钢筋作用点和截面边缘的距离取 39。 40ssa a mm , h0=40040=360mm。 根据抗震的构造要求,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  , e0=M/N=, h/30=400/30=,取 ea=20mm ei= e0+ea=+20=, fc= N/ mm2, h0=40040=360mm。 .716 7 2 4 5 8/4 0 04 0 01 4 .  Nfc A 1 取 1 l0/h= 3600/400=915, .012  =1+( 9211) /(1400)=  ei==70mm eib=360=137 mm 故按照小偏心受压计算。 N= fcbh=2288KN, 取 As== 400400=320 mm2 e= ei+h/2a=70+20040=230mm, 1 672458= 400400 +360As, 360245 . .80 672458x230= 400x3602 ( )+360 As, (36040) 解方程组,得  = As, = mm20,故按照构造配筋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41 页 第二层 G柱( M= mKN ,N=, 400400b  h mm2) 柱的混凝土为 C30级, /cf N mm , /tf N mm ,钢筋为 HRB335级, 300fy N/ mm2,箍筋为 HPB235, 221 0 /yf N mm ,柱采用对 称配筋。 取初始偏心距 20ae mm ,钢筋作用点和截面边缘的距离取 39。 40ssa a mm , h0=40040=360mm。 根据抗震的构造要求,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  , e0=M/N=103/=40mm, h/30=400/30=,取 ea=20mm ei= e0+ea=40+20=60mm, fc= N/ mm2, h0=400040=360mm。 2 1 9 0 0/4 0 04 0 01 4 .  Nfc A 1 取 1 l0/h= 3600/4000=915, .012  =1+( 9211) /(140060/360)=  ei=60= eib=360= mm 故按照小偏心受压计算。 N= fcbh=2288KN, 取 As== 400x400=320 mm2 e= ei+h/2a=+20040=250mm, 1 421900= 400360 +360xAs, 360245 . .80 421900250= 4003602 ( )+360 As,  (36040) 解方程组,得  = As, = 1025 mm20,按照构造配筋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42 页 ( 1楼梯)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43 页 荷载计算: 板厚取 l0/30, l0为梯段板跨度 =30011+200=3500 板厚 h= l0/30=3500/30=117,取 120。 30 015 0tanarc  取 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 踏步板自重 ( +) /2125/=踏步地面重 ( +) 120/= KN/m 底板抹灰重 117/= KN/m 栏杆重 = KN/m 活载 1= KN/m  KN/ 内力计算: Mmax= pl101 2=  = KN m Vmax= plcos21 = 89  = 配筋计算 板的有效高度 h0=h20=100mm,混凝土抗压设计强度 fc=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360N/mm 2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44 页 00s hfcbhM= 14300000 = )211( ss   = 0s shfyMA =10 094 014 30 000 0= mm 2 选用  8@100( sA =503 mm 2) 梯段板抗剪,因 =1000100= 满足抗剪要求。 支座构造配筋。 休息平台板计算 按照简支板计算 以 1m为计算单元,计算跨度近似取: L=1980+200/2=2080 板厚取 100mm 荷载计算 面层 .  = KN/m 板自重 .  = KN/m 板底粉刷 .  = KN/m 活载 .  = KN/m  = KN/m 内力计算 Mmax= pl101 2=  = KN m 配筋计算 00s hfcbhM= 3190000  = )211( ss   =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45 页 0s shfyMA ==113 mm 2 选用  8@200( sA =252 mm 2) 截面高度 h=L/12=1/123600=300,取 400高,宽取 200 荷载计算 梯段板传  休息平台传  梁自重 25= KN/m  = KN/m 内力计算 Mmax= pl81 2=  = KN m 配筋计算 钢筋采用 HRB400, ho=40035=365 00s hfcbhM= 36 536 520 49 90 00 00  = )211( ss   = 0s shfyMA =  =408 mm 2 选用 4 12( As=452 mm 2) Vmax= pl21 =1/2= =200365= Vmax= 故按构造配箍筋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46 页 一 、 示意图 平面 : 剖面 : 二 、 基本参数 1. 依据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20) 《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 2. 几何参数: 已知尺寸: B1 = 1300 mm, A1 = 1300 mm H1 = 300 mm, H2 = 200 mm B = 400 mm, A = 400 mm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第 47 页 B3 = 700 mm, A3 = 700 mm 无偏心: B2 = 1300 mm, A2 = 1300 mm 基础埋深 d = m 钢筋合力重心到板底距离 as = 80 mm 3. 荷载值: (1)作用在基础顶部的基本组合荷载 F = kN Mx = kNm My = kNm Vx = kN Vy = kN 折减系数 Ks = (2)作用在基础底部的弯矩设计值 绕 X 轴弯矩 : M0x = Mx- Vy(H1+ H2) = - = kN m 绕 Y 轴弯矩 : M0y = My+ Vx(H1+ H2) = + = kN m (3)作用在基础底部的弯矩标准值 绕 X 轴弯矩 : M0xk = M0x/Ks = m 绕 Y 轴弯矩 : M0yk = M0y/Ks = m 4. 材 料信息: 混凝土: C40 钢筋: HRB335(20MnSi) 5. 基础几何特性: 底面积: S = (A1+ A2)(B1+ B2) = = m2 绕 X 轴抵抗矩: Wx = (1/6)(B1+B2)(A1+A2)2 = (1/6) = m3 绕 Y 轴抵抗矩: Wy = (1/6)(A1+A2)(B1+B2)2 = (1/6) = m3 三 、 计算过程 1. 修正地基承载力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 kPa 2. 轴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验算 计算公式: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2020)下列公式验算: pk = (Fk+ Gk)/A (- 1) Fk = F/Ks = Gk = 20Sd = 20 = kN pk = (Fk+ Gk)/S = (+ )/ = kPa ≤ fa,满足要 求。 3. 偏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验算 计算公式: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2020)下列公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