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北川有机茶园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内容摘要:

,是四川盆地向藏东高原过渡的大山区县,与江油、安县、茂县、平武、松潘比邻。 全县东西长 92公里,南北宽 59公里,幅员面积。 地形地貌属高山深谷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每公里下降46米。 境内最高点海拔 4769米,最低海拔 540米,相对高差 4229米。 自然条件 北川特殊的地形地貌与亚热带湿润风气候相匹配,形成了冬暖夏凉、光照较为充足的气候特征,孕育出了垂直带状特点分明的气候类型。 随着海拔的 上升,依次有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候、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和寒带气候。 长期的自然选择,也生长了适应这些土壤和气候类型的优势动植、物资源。 海拔 1500米以下区域, 为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土壤大部分为黄壤 ,是北川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 土壤 多为微酸性,土壤的通透性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 2%以上。 在海拔 1000—— 1500 米区域,特别适合发展优质茶叶生产。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 四川省主要产茶县之一,种茶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始于“榷茶始于唐”。 据贾大泉、陈一石《四川茶叶史》记述,唐和五代时期 ,四川有绵(绵阳)、彭、蜀、邛、雅、泸、眉、汉、渝、涪、简、巴、夔等州产茶。 陆羽《茶经 .八之出》中提到的剑南道产茶的八个州 ,依次是彭州、绵州、蜀州、邛在、雅州、泸州、眉州、汉州。 绵州 即 绵阳,背负龙安山,又名茶坪山(北川、安县交界处)。 是古代的产茶中心,也是晋代刘坤要其侄 买 茶的地方。 《茶经》云:“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 ”可见唐时北川已出产名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春尽日》诗中写道:“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 ”并在诗后自注“绿昌明者,蜀茶之名也”。 清顾祖舆《 读史方舆》载:“彰明兽目山, 在县北,有白汇、龙潭,上下凡三潭,其水常流,产茶曰兽目茶”。 此地原属彰明县,后划入北川县,即今北川香泉乡境内。 北川的茶叶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大。 据清道光《石泉县志》载:早在清代,县内陈家坝、漩坪、羊角等地,每年仅边茶产量就多达 6000多担。 销往内地的素茶,每年约千余担。 民间有“卖茶叶置口粮,卖桐籽缝衣裳”的谣谚。 足见茶叶生产在北川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全县茶树品种以国家级良种鸠坑种和省级地方良种 —— “北川苔子茶”为主。 北川苔子茶以其生机旺盛、产量高、适应性强、耐寒力强、抗逆性 强,茶芽肥壮,持嫩性好,内含物丰富的特点,1989 年被省茶叶良种委员会认定为全省第五个省内地方良种,现在该品种面积有 万亩。 近年发展的 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主要以名选 131 和福鼎大白、福选 9为主。 第四 章 土地利用 项目拟用地 本项目拟选址地点在北川境内的具有建设优质茶园基础的地方重点建设,如擂鼓镇、陈家坝乡、安昌镇、永安镇、曲山镇、香泉乡。 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本项目用拟用土地面积 10000 亩,其中有机茶示范园用地1000 亩、“苔子茶”品种资源保护区和茶苗繁育基地用地 2020 亩、茶园改造和有机茶转换用地 7000亩 ,均为农业用地。 本项目总用地 12020亩,总建筑面积 1900㎡ ,建、总投资(不含土地款),投资强度为 /亩,符合国家关于农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相关要求。 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本项目拟选地址符合北川农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耕地补充和基本农田保护 本项目拟用的土地为农田和林地,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农田保护意义重大。 第五 章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远离城区,周围大部分为农 田和山林,无大型建筑物和污染源。 该区域土壤、空气、水等环境质量现状 优。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 是有机农业生产项目 , 有机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 减少无机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量,采用科 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等,实现 茶叶有机标准化生产, 减轻或避免了 农药对环境及产品的污染;在田间路边种植树木,通过建立林网,改善茶园 小气候,有 利于茶叶 生长和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恶化,反而有利于环境向有利的方面发展,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项目建设中的农田水利工程规模较小, 对生态不会产生影响。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新的破坏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属于有机农业生产项目,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不会破坏和污染环境,项目可行。 第六 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实施管理 项目有北川羽琨茶业发展公司领导实施 , 将 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以及技 术开发奖励制度 等。 各项约束、奖励机制完善,充分发挥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内部管理有章可循,高效完备;管理层指导方针明确、管理思想先进,对 农业种植、有机茶生产技术 、政策法规、行业动态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能够领导 项目快速推进。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组织结构见下图: 总经理 羽琨茶 厂 策划中心 有机茶示范园 茶博览园 财务部 保 障部 有机茶园 茶苗繁育基地 茶园改造项目 销售部 物业部 生产组 销售组 董事会 劳动定员及人员培 训 山东北川 有机茶园采取目标责任制,实行项目 经理负责制。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实施扁平化垂直管理。 项目 经理 1人,副经理 3人 ,预计员工总数约 400500人。 本项目 拟定员 486 人,具体构成如下表: 灾后重建产业化恢复项目 山东北川 有机茶园 23 表 2 职工定员表 序 号 人员或工段名称 人 数 备 注 1 管理人员 4 项目经理 1 项目副经理 3 2 员工 470 3 科技推广中心 12 中心主任 1 中心副主任 1 技术员 10 所有员工必须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项目开始经营后,还要开展在职培训、短期培训、定向培训等手段提高员工素质。 培训内容:茶 树栽培学 、 植物生理学、有机茶叶生产技术、国家产业政策、 安全知识等多方面培训。 第七 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从 2020 年 3月至 2020年 2月,建设期 3年。 项目被批准后,即进入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 首先要进行地质初勘,设备调研、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茶园规划设计,并在此过程中完成设备、茶苗、树木订货,待规划设计完成后即可进行工程的招标建设。 灾后重建产业化恢复项目 山东北川 有机茶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