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xx年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存在的问题 是 : ( 1) 由于地区 水资源 分布不均,山丘区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 条件差,无法兴建地面拦蓄和地下取水工程,调蓄和控制能力低 , 造成农村生活和农业灌溉缺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 2)由于 气候条件的变 化, 每逢 大气降水减少,各流域范围内的 补给 就 严重不足,造成水位下降,水资源 储 量锐减。 ( 3) 由于供水机制和农业灌溉工程配套不完善,田面标准不高,灌溉渠系 的 有效利用系数 偏 低, 致使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阳高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20 年建设项目 11 ( 4) 在开采利用上还未 能 真正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井位群聚,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矛盾日益尖锐,抽多补少, 造成 局部 地区 出现地下水位下降。 自然灾害情况 项目区 地处黄土高原 , 气候主要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 受地势和气候影响 , 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冻灾、洪灾和旱灾。 在这几种灾害中,以洪灾和旱灾为主,这两种灾害占 项目区 自然灾害的 70%,平均每年因这两种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30 万亩左右,直接经济损失约 9000 万元,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项目区 近 10 年来平均降水量为 380mm 左右, 与 多年平均降 水量相比,减 少 40mm。 经济社会及农业生产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 阳高县属大同市管辖,全县有 13 个乡镇 , 256 个行政村, 278 个自然村。 有 109394 户 ,共 282993 人,其中农业人口 242583 人,占总人口的 %。 全县总土地面积 万亩,总耕地面积 万亩 , 人均耕地面积 亩。 全县现有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46%,农业人均水浇地 亩。 阳高县 基本上 是一个 农业县 ,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2020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118083 万元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257 元 , 全县财政总收入 亿元。 工业产业有机械加工 业 、建材业、食品业、化工产品业、皮革业和冶金业等,工业生产总值 63765 万元,粮食总产量 万 kg。 阳高县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总值 54318 万元, 其中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副业的产值分别占到农业 生产 总产值的 39%、 %、 %和 %。 农民人均收入为阳高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20 年建设项目 12 3021 元。 项目区总人口 12420 人,耕地面积 44952 亩,平均粮食产量11744t,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4986t,人均收入 3900 元,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 21 项目区 社会经济 基本情况表 涉及的乡镇名称 涉及 村名 总人口(人) 耕地面积 (亩) 平均 粮食产量( t) 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 ( t) 人均 收入 (元) 龙泉镇 乳头山 989 2600 3741 八里台 1340 5784 2183 5345 旧堡 1185 2100 4124 部队 368 1400 3850 罗文皂镇 杨家堡 1343 5200 3581 孤山 1877 6900 3325 平山 1400 4400 2441 北徐屯乡 夏场 1904 8357 2636 4345 马庄 2020 8211 2380 4344 合计 12420 44952 11744 14986 3900 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 耕地面积 44952 亩。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项目区 农作物的种植相对单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及其他 种植 分别占耕地面积的 %、 2%、 %、 %,年均粮食总产量 11744t 左右,经济作物产量 14986t 左右。 基础设施状况 阳高县的交通 四通八达。 在铁路方面, 阳高县境内有京包、大秦铁路干线通过。 在公路方面, 京大、天大高速 公路 横穿县境,大同至张家口的省级公路也通过县城,同时境内还有区域性干线 ——神丰公路、兴和 ——罗文皂公路以及六条县级公路,交通 十分 便 利。 此外近几年连续实施 “村村通 ”工程,全县公路基本上实现了道路畅通 , 为搞阳高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20 年建设项目 13 活农村流通奠定了基础。 在电力方面, 供电保证率比较高。 在通信方面, 移动、联通、网通等通讯设施齐全。 在基础建设方面, 水泥、石子和沙子等材料 存储充足,且 可就地取材 , 建筑材料市场活跃。 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 工程现状 阳高县现有 的 水利工程设施 , 包括大中型灌区工程、小型机电灌站工程、小型自流灌区工程、小型水库及塘坝工程、井灌区工程、集雨工程 等。 大中型灌区工程共 2 处 , 分别为阳高县大同市册田灌区工程 和 黄黑水河灌区工程。 阳高县 大同市册田灌区为大 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30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在阳高县范围内受益乡镇为友宰、鳌石、东小村三个乡镇,受益面积 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 面积 的 %,占册田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的 15%。 册田灌区 在 阳高县境内 的 现有渠道长 135km,干支衬砌渠道 45km,渠系建筑物 225 处。 但以上建筑物数量 还远远没有 达 到 设计标准,配套率不足 35%。 支渠以下渠道未 作防渗 处理 , 因此 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 近年 的 实灌面积为 万亩, 仅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 %。 由于灌溉无保证 , 所以 近年来 受益区乡村 只能 自筹资金打井 , 井灌 面积达 3 万亩。 阳高县黄黑水河灌区工程分布在南洋河二级支流黄水河、黑水河两岸,设计灌溉面积 5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实灌面积 万亩。 现状年供水量 502 万 m179。 共有干渠 10 条 , 支渠 49 条 , 渠道阳高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20 年建设项目 14 长 196km,已 作 防渗 处理 渠道 仅 ,渠道完好率 62%。 设计固定渠道渠系建筑物 2802 处, 但 实有 仅 265 处,完好率 80%。 大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 ,灌溉水利用系数达 不 到。 小型自流灌区工程 66 处,塘坝 26 座,小型水库 26 座。 主要分布在南北边山峪口区和中部丘陵区,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实灌面积 万亩。 现状年均供水量 144 万 m179。 实有渠道长 108km,已 作 防渗 处理的 渠道 长 ,渠道完好率 为65%。 现状渠系水利用率 50%。 固定渠道渠系建筑物 共 有 362 处,完好率 65%。 小型机电灌站工程共 42 处。 主要分布在桑干河两岸和中部丘陵区的小型水库上。 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实灌面积 万亩。 总 共装机 62 台, 装机 容量 2303kW, 年均提水量 万 m179。 设计渠道长 118km,实有渠道长 101km,已 作 防渗 处理 渠道 35km, 渠道完好率 70%。 固定渠道渠系建筑物设计 322 处,实有 117 处,完好率 70%。 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井灌区共有 1780 眼农灌机井 , 装机 容量 26503 kW。 主要分布在阳高盆地 和 大同盆地。 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 万亩。 其中渠道输水灌溉 万亩,渠道长 559km,已 作 防渗 处理 渠道 155km,渠道完好率 65%。 设计配套建筑物 2200 座 , 实有 1100 座 , 工程完好率 65%。 管道输水灌溉面积为 万亩,低压输水管道长 895km,工程完好率 80%。 井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本年度 建设项目主要布置在龙泉镇、罗文皂镇、北徐屯乡三个井灌区 的 9 个村,全部采用地下水打井取水, 设备老化失修严重,致使阳高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20 年建设项目 15 大量 机井出水量 锐 减 ,而且没有 配套相应输水管道 ,缺乏田间配套设施。 灌溉水利用系数极低。 现有 水利 工程 情况见下表 22。 表 22 项目区 水利工程 现状 表 村名 机井 (眼) 控制灌溉面积 (亩) 实际灌溉面积 (亩) 井取水量 (万 m3) 备注 乳头山 1 200 180 八里台 16 4250 3180 旧堡 8 1900 1450 部队 4 500 400 杨家堡 19 3350 2800 孤山 11 1150 780 平山 10 2300 1860 夏场 19 4650 4170 马庄 15 2800 2460 合计 103 21100 17280 阳高县针对灌溉设施的老化以及传统灌溉技术的缺陷,在九十年代初,就借鉴 外地先进灌溉技术, 此后 逐年建设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 , 实施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铺设各类固定输水管道 588 km,建设管道灌溉面积 万亩,半固定喷灌面积 万亩,滴灌面积 万亩,灌溉水利用率达到。 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降低了农业 生产 成本,增加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同时 提高了土地 的 利用率,节约 了 水资源,经济效益及节水效果都很显著 , 已被当地农民群众广泛认可。 全县建设高效节水工程面积达到 万亩 , 其中 , 管道灌溉工程面积 万亩,固定和半固定喷灌工程面积 万亩,微灌工程面积 万亩。 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阳高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现有节水灌溉工程和部分机电井为突破口,大胆地进行了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由县委、县政府阳高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20 年建设项目 16 划出具体工程范围,委托县水务局和工程所属乡镇 进行 具体实施。 以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的方法交给集体或个人经营,并责令其按合同、按法律办事 , 同时接受水利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如水费征收严格按全县统一价格收取,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加价或无故为难群众,损害农民利益。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阳高 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水 利设施完好率、利用率和群众的满意程 度大幅 提高。 农民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到目前为止,全县实行小水改制的工程达 1580 处(眼)。 对合理开发、利用全县水资源、提高农民办水积极性、增强群众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水利基础设施使用寿命,推动全县水利事业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及成效 近三年来, 对阳高 县小型水利工程 进行 投入 的 主要有 : 发展和计划局、扶贫办 、 国土资源局 、 农业开发办 、 水务局等部门和个人投资。 近 3 年内 总 共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5046 万元。 其中: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补助资金 1136 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490 万元,国土整治资金 900 万元,扶贫资金 270 万元,以工代赈资金 320 万元,其它资金 1350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 580 万元。 完成小水库维修加固 4座,自流灌区 7 处,小高灌 4 处,打井 320 眼,辅设输水管道 245km。 以上工程的实施,年新增供水能力 600 万 m179。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 万亩,改善 灌溉面积 万亩 ; 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1000 万 kg,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 2500 万元 ; 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 184 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 程建设,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 也 是阳高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20 年建设项目 17 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 的 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 面积 缩减日益突出,致使粮食生产形势十分 严峻。 维护粮食安全 、 增加粮食产量 的 主要出路是提高单产。 而影响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是水。 如果没有水作保障,其他各项 非水 增产措施也难以发挥作用。 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灌排能力每况愈下,其 主要原因 就 是投入不足。 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靠农民集资和投工投劳。 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 “两工 ”的取消,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靠村级 “一事一议 ”来解决。 但是, “一 事一议 ”在没有财政资金引导和激励的情况下,实施难度较大,致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迫切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发挥补助资金的 “引导 ”作用,带动地方财政和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的好传统,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区 农田水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和治理农田生态环境 、 推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繁荣 、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等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为建设小康农村,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 项目区全部在井灌区,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推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 项目区 现有水利设施和现状供水能力分析,还存在 如下 问题: 1) 工程机井分布不均匀 ; 2) 六十至八十年代成井较浅,加上多年淤积和地下水位下降,设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