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29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层 项目 上柱下端 下柱上端 边梁左侧 边梁右侧 上柱下 端 下柱上端 中跨左侧 2 层 分配系数 弯矩值 分配值 传递 分配值 传递 分配值 分配结果 1层 分配系数 弯矩值 分配值 传递 分配值 传递 分配值 分配结果 柱底 弯矩值 恒载作用下框架的梁端剪力和轴力计算 梁端剪力 V Vq+Vm 式中: Vq梁上均布荷载引起的剪力,取 Vq ql/2; Vm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 ,取 Vm ∑ M /l。 柱轴力 N V+P 式中: P柱顶竖向集中荷载。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层号 ∑ M /l kN VA ql/2∑ M /l kN VB ql/2+∑ M /l kN 6 5 4 3 2 1 表 53 恒载作用下 BC 梁端剪力计算 层号 ∑ M /l kN VA ql/2∑ M /l kN VB ql/2+∑ M /l kN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表 54 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和轴力 层次 总剪力 柱轴力 AB 跨 BC 跨 A 柱 B 柱 VB VB VC N 顶 N 底 N 顶 N 底 6 5 4 3 2 1 活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屋面、楼面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简图如图 下柱 上端 边梁 左侧 边梁右侧 上柱 下端 下柱 上端 中跨 左侧 6 层 分配系数 5 分配系数 弯矩值 传递 4 分配系数 3 分配系数 层 项目 上柱下端 下柱上端 边梁左侧 边梁右侧 上柱下端 下柱上端 中跨左侧 2 层 分配系数 弯矩值 分配值 传递 分配值 传递 分配值 分配结果 1 层 分配系数 弯矩值 分配值 传递 分配值 传递 分配值 分配结果 柱底 弯矩值 表 56 活载作用下 AB 梁端剪力计算 层号 ∑ M /l kN VA ql/2∑ M /l kN VB ql/2+∑ M /l kN 6 5 4 3 2 1 表 57 活载作用下 BC 梁端剪力计算 层号 ∑ M /l kN VA ql/2∑ M /l kN VB ql/2+∑ M /l kN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表 58 活载作用下的剪力和轴力 层次 总剪力 柱轴力 AB 跨 BC 跨 A 柱 B 柱 VB VB VC N 顶 N 底 N 顶 N 底 6 5 4 3 2 1 图 52 恒载作用下 M 图 KN?m 图 53 恒载作用下 N 图 kN 图 54 恒载作用下的 V 图 单位: kN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一 . 框架第层柱分配的剪力 Vij 以及该柱上下端的弯矩和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图 55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其中为标准反弯点高度比,可由查表得。 1 2 6 6 5 4 3 2 1 从上表可得各层反弯点高度比 y0,由于 K 值界于二者之间,则可以由插值取值。 本设计中,第层柱需考虑修正值,其余各柱均无修正。 二 .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采用 D 值法,计算过程见下表 表 510 框架柱 K 值和 y 值表 层 A 柱 B 柱 C 柱 D 柱 y y y y 6 5 4 (续表) 表 510 框架柱 K 值和 y 值表 层 A 柱 B 柱 C 柱 D 柱 y y y y 3 2 1 表 5 各层中柱 B 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hi Vi ∑ D Dij Vij y 6 710110 20289 5 1067541 30501 4 710110 20289 3 1067541 30501 2 691611 19760 1 846657 24190 表 512 各层边柱 D 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hi Vi ∑ D Dij Vij y 6 710110 20289 5 1067541 30501 4 710110 20289 3 1067541 30501 2 691611 19760 1 846657 24190 三 .梁端弯矩,剪力及轴力如图 56 所示,分别按下式计算: 图 56 梁端弯矩,剪力计算简图 具体过程见表 5-层边梁 梁 柱轴力 L 边柱 中柱 6 5 4 3 2 1 注:( 1)柱轴力中的负号表示拉力,当为地震作用时候,两侧两根柱为拉力,对应的右侧两根柱为压力。 ( 2)表中分别表示节点在右梁的弯矩单位为 kN?m ( 3)式中, .分别为节点在左,右梁的线刚度,单位为 kN?m ( 4) N 单位为单位为 kN, l 单位为 m,单位为 kN 6 内力组合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距进行调幅,调幅系数为现浇框架: ,本设计取。 横梁弯矩调幅计算结果见表 61。 层号 梁 跨度 荷载 跨中弯距 左调幅 右调幅 跨中调幅 6 中跨 边跨 5 边跨 中跨 边跨 4 边跨 中跨 边跨 (续表) 表 61 恒载作用下的横梁弯矩调幅 层号 梁 跨度 荷载 跨中弯距 左调幅 右调幅 跨中调幅 3 中跨 边跨 2 边跨 中跨 边跨 1 边跨 中跨 边跨 表62 活载作用下的横梁弯矩调幅 层号 梁 跨度 荷载 跨中弯距 左调幅 右调幅 跨中调幅 6 中跨 边跨 5 边跨 中跨 边跨 4 边跨 中跨 边跨 3 边跨 中跨 边跨 2 边跨 中跨 边跨 1 边跨 中跨 边跨 由于风荷载作用下的组合与考虑地震组合相比,一般较小,对于结构设计不起控制作用,故不考虑。 只考虑以下三种组合形式: 一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三 .竖向荷载与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组合: 具体组合过程见表,其中弯矩,剪力 ,弯矩的上部受拉为负,剪力的产生顺时针为正。 .1 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 为防止梁在弯曲屈服前发生剪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