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脉搏测试仪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内容摘要:

可编程串行 UART 通道 ( 11)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AT89C51 的结构 此次设计所使用的 AT89C51 的封装形式是 DIP40。 如图 所示。 6 图 AT89C51 的封装形式 引脚功能: Vcc:电源电压 GND: 接 地 P0 口: P0 口是一组 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 I/ 0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 8 个 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 “ 1” 可作为高阻抗转入端用。 Pl 口: P1 是 — 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 O 口, 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 (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 1” ,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 时,因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萌。 P2 口: 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 O 口, P2 的输 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 1” ,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 ,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P3 口 : ① 可以作为输入 /输出口,外 接输入 /输出设备。 ② 作为第二功能使用,每一位功能定义如表 所示。 7 表 P3 口的第二功能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 RST 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 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 ALE(地址锁存允许 )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 8 位字节。 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 ALE 仍以时钟振器频率的 1/ 6 输出固定的正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PSEN:程序存储允许( 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1 由外部程序 存储器取指令 (或数据 )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 PSEN 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 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这两次有效的 PSEN信号不出现。 EA/ VPP: EA = 0,单片机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EA = 1,单片机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 XTALI: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脉搏信号采集 目前脉搏波检测系统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法: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液体耦合腔脉搏传感器、压阻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应变式脉搏传感器。 近年来 , 光电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发展很快 , 这主要是由于光能避开强烈的电磁干扰 , 具有很高的绝缘性 , 且可非侵入地检测病人各种症状信息 ,具有结构简单、无损伤、精度高、可重复好等优点。 用光电法提取指尖脉 搏光信息受到了从事生物医学仪器工作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8 光电 传感器的原理 根据朗伯一比尔 (Lamber— Beer)定律,物质在一定波长处的吸光度和他的浓度成正比。 当恒定波长的光照射到人体组织上时,通过人体组织吸收、反射衰减后 , 测量到的光强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照射部位组织的结构特征。 脉搏主要由人体动脉舒张和收缩产生的,在人体指尖 组织中的动 脉成分含量高,而且指尖厚度相对其他人体组织而言比较薄,透过手指后检测到的光强相对较大,因此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的测量部位通常在人体指尖。 手指组织可以分成皮肤、肌肉、骨骼等非血液组织和血液组织,其中非血液组织的光吸收量是恒定 的,而在血液中,静脉血的搏动相对于动脉血是十分微弱的,可以忽略。 因此可以认为光 透过手指后的变化仅由动脉血的充盈而引起的,那么在恒定波长的光源 照射下,通过检测透过手指的光强将可以间接测量到人体的脉搏信号。 光电 传感器的结构 传感器由红外发光二级管和红外接收三极管组成。 采用 GaAs 红外 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时,可基本抑制由呼吸运动造成的脉搏波曲线的漂移。 红外接收三极管在红外光的照射下能产生电 能,它的特性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在 本设计中 ,红外接收三 极管和红外发射二极管相对摆放以获得最佳的指向特性。 从光源发出的光除被手指组织吸收以外,一部分由血液漫反射返回, 其余部分透射出来。 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按照光的接收方式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 2 种。 其中透射式的发射光源与光敏 接收器件的距离相等并且对称布置,接收的是透射光,这种方法可较好地反映出心律的时间关系。 因此本系统采用 了指套式的透射型光电传感器 , 实现了 光电隔离 ,减少了对后级模拟电路的干扰。 结构如图 所示。 图 透 射式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检测原理 9 检测 原理是 : 随着心脏的搏动,人体组织半透明度随之改变:当血液送到人体组织时,组织的半透明度减小,当血液流回心脏,组织半透明度则增大;这种现象在人体组织较薄的手指尖、耳垂等部位最为明显。 因此本设计将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红外线照射到人体的 手指 部位, 经过手指组织的反 射和衰减由 装在该部位旁边的 光敏三 管来 接收其透 射光 并把它转换成电信号。 由于手指动脉血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呈周期性的脉动变化,所以它对 光的反射和衰减也是周期性脉动的 , 于是红外接收 三极管输出信号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动脉血的脉动变化。 故只要把此电信号转换成脉冲并进行整形、计数和显示,即可实时的测出脉搏的次数。 信号采集 电路 图 是脉搏信号的 采集 电路, U3 是 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由于 红外发射二极管中的电流越大,发射角度越小,产生的发射强度就越大,所以对 R21 阻值的选取要求较高。 R21 选择 270Ω 同时也是基于 红外接收 三 极管感应红外光灵敏度 考虑的。 R21 过大,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的电流偏小, 红外接收 三 极管无法区别有脉搏和无脉搏时的信号。 反之 , R21 过小,通过的电流偏大, 红外接收 三极管 也不能准确 地辨别有脉搏和无脉搏时的信号。 当手指离开传感器或检测到较强的干扰光线 时, 输入端的直流电压会出现很大变化,为了使它不致泄露到 U2B 输入端而造成错误指示,用 C C9 串联组成的双极性耦合电容把它隔断。 当手指处于测量位置时,会出现二种情 况:一是无脉期。 虽然手指遮挡了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光,但是由于红外接收三极管中存在暗电流,会造成输出电压 略低。 二是有脉期。 当有跳动的脉搏时,血脉使手指透光性变差,红外接收三极管中的暗电流减小, 输出 电压 上升。 但 该传感器输出信号 的频率很低,如当脉搏只有为 50 次 /分钟时, 只 有 , 200 次 /分钟时也只有 ,因此信号首先经 R2 C10 滤波以滤除高频干扰 ,再由耦合电容 C C9 加到线性放大输入端。 10 图 信号采集电路 信号 放大 整形 脉搏信号介绍 由于光电传感器所输出的信号波源强度比较弱,且为类似于正弦波波形, 如图 所示, 所以对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处理,使其以较强方波形式输出。 图 脉搏仿真信号正弦波 放大 整形 电路 11 图 放大整形电路 图 为正弦信号通过放大整形电路之后得到的方型波。 图 整形后的方波 图 为脉搏信号在放大整形前后的对比。 图 脉搏信号对比 单片机处理电路 12 如图 ,本部分运用了 ATMEL 公司的 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元件,在这里运用单片机能更快更准确地对数据进行运算,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编程,所用外围元件少,轻巧省电,故障率低。 来自传感和整形输出电路的脉冲电平输入单片机 89C51 的 ,单片机设为 下降沿 中断触发模式,故每次脉冲下降沿到达时触发单片机产生中断并进行计时 ,来 一个脉冲脉搏次数就加一 ; 定时器中断 主要完成 十秒钟 的定时功能。 单片机对 十秒钟 内的脉冲 次数 进行累加 并进行计算得出所测人一分钟的脉搏次数 ,通过 P0、 P2 口把测量过程和结果 送到数码管显示出来。 图 单片机处理电路 显示电路 LED 的综述 在单片机的应用系统中,为了便于人们观察和监视单片机的运行情况,常常 需要用显示器显示运行的中间结果、状态等信息,因此显示器也是不可缺少的外 部设备之一。 显示器的种类很多,从液晶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到 CRT 显示器, 都可以与微机配接。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 中常用的显示器主要有发光二极管数码显 示器,简称 LED 显示器。 LED 显示器具有耗电省、成本低廉、配置简单灵活、 13 安装方便、耐振动、寿命长等优点。 但显示内容有限,不能显示图形,因而其应用有局限性。 如图 为共阴极数码管结构。 图 共阴极数码管结构 LED 数码管的显示方法 静态显示方式是指当显示器显示某一字符时,发光二极管的位选始终被选中。 在这种显示方式下,每一个 LED 数码管显示器都需要一个 8 位的输出口进行控制。 由于单片机本身提供的 I/O 口有限,实际使用中,通常通过扩展 I/O口的形式 解决输出口数量不足的问题。 静态显示主要的优点是显示稳定,在发光二极管导通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器的亮度大,系统运行过程中,在需要更新显示内容时, CPU 才去执行显示更新子程序,这样既节约了 CPU 的时间,又提高了 CPU 的工作效率。 其不足之处是占用硬件资源较多,每个 LED 数码管需要独占 8 条输出线。 随着显示器位数的增加,需要的 I/O 口线也将增加。 动态显示方式是指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每位显示器(称为扫描),即每个数码管的位选被轮流选中,多个数码管公用一组段选,段选数据仅对位选选中的数码管有效。 对于每一位显示器来说,每隔 一段时间点亮一次。 显示器的亮度既与导通电流有关,也与点亮时间和间隔时间的比例有关。 通过调整电流和时间参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