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道工程的规划设计; ( 6)对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成本分析。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 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GJ302593 ( 2)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 (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20 (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20 (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 6)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 7)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3189 (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1012020 ( 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 1997 年版) ( 1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 ( 1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工程概况 工程基本情况 ( 1) C 县概况 C 县位于 A 省东北角, TR 地区西北部,乌江下游。 北部、东部与 Q 市的 P、 D 自治县接壤,东南部与 A 省的 S、 Y 县相邻,西南部与 J 县交界,西北部与W 自治县毗邻。 乌江从南入境,由西南向东北横贯。 全县南北 长 公里,东 西宽 公里,总面积约 2469km2。 ( 2)工程基本概况 A:工程规划年限 结合《 C 自治县总体规划(修编)》( 19962020),本工程规划期限为:近期( yy 年 — xx 年)、远期( YY 年 — XX 年)。 B: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及工程设计原则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城镇总体规划要求; 2)按照城镇自然地理地形地貌特征划定汇水区; 3)避免远距离输送,就近再生处理、就近排放、就近利用; 4)考虑县城的近期投资能力; 5)污水处理系统与污水收集系统相配套。 工程设计原则: 1)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以近期为主,预留远期; 2)污水管网设计原则:按照远期流量设计,近期流量校核。 C: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C 县 污水收集管网最终设计结果如下: 1) 管网规模:按照远期论证,污水管网收集能力为 2万 m3/d。 2)管网工程: 共需管道约 34km,最小管径 300mm,最大管径 700mm,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材。 D:污水处理厂工程 ① 污水处理厂规模: 根据论证,县城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万 t/d。 分为 WJ 污水处理厂以及 CB污水处理厂。 两污水处理厂规模各为 5000t/d ② 进水水质指标: 经预测论证,污水厂进水水质指标为: CODCr: 250 mg/L BOD5: 150 mg/L SS: 200 mg/L NH3N: 30 mg/L TP: mg/L pH: ③ 污水厂出水及排水水质指标: 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直接排入乌江水体。 乌江水体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20)规定为地表水 III 类功能的水域,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20)中 规定排水执行一级标准中的 B 级标准,主要控制指标如下: CODCr: 60mg/ L BOD5: 20 mg/ L SS: 20mg/ L NH3N: 15mg/ L TP: : 20mg/ L pH: 粪大肠菌群数: 104个 /L ④ 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预测的沿河县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要求达到的出水水质指标,针对水质的特点以及当地经济欠发达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综合分析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从处理单 位水量投资、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及运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总体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比较,本可研选择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作为沿河县污水处理工艺。 污泥的处理采用投资省、运行简单的污泥自然干化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格栅 调节池 旋流沉砂池 水解酸化池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消毒 出水。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 自然干化 肥田。 ⑤ 污染物去除率及去除量 根据 C 县目前排放的污水水质水 量统计,近期每年排入河道的污染物为: CODcr: 949/ a BOD5: 547t / a SS: 730 t / a NH3N: 146t / a TP: t / a 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染物的消减量为: CODcr≥ 730 t /a BOD5≥ 474 t / a SS≥ 657 t /a NH3N≥ 73t / a TP≥ t / a 污染物的去除率为 : CODcr≥ 77% BOD5≥ 87% SS≥ 90% NH3N≥ 50% TP≥ 50% 工程建设投资与生产成本分析 依据 A 省相关的概预算定额,对 C 县污水管网收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总投资、处理每吨污水的总成本、单位运行成本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见表。 表 C 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与生产成本估算表 序号 项 目 费用(万元) 备 注 WJ污水处理厂( 5000m3/d) 1 污水处理厂工程费 (万元 ) 652 . 37 2 吨水投资(元 /吨) 1304 . 73 3 单位总成本(元 /吨) 0. 55 4 单位运行成本(元 /吨) CB污水处理厂 ( 5000m3/d) 5 总投资估算 (万元 ) 615 . 60 6 吨水投资(元 /吨) 1231 .21 7 单位总成本(元 /吨) 8 单位运行成本(元 /吨) C县污水收集管网 9 污水收集管网工程费 (万元 ) 管网投资 2824 .24 10 工 程总投资估算 (万元 ) 4092. 21 工程建设的意义 随着 C 县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也逐渐增多,目前,这些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就近排入乌江,严重污染乌江,所以建设 C 县污水处理厂就显的尤为重要。 ( 1)建设 C 县污水处理厂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垃圾及污水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长江水质污染加剧。 乌江地处三峡库区上游,乌江的污染将直接威胁到三 峡上游的水质,因此建设污水处理厂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 2)建设 C 县污水处理厂是国家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伴随着 C 县城市化和旅游开发的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是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搞好 C 县的水污染防治关系到乌江和长江的环境质量,事关系到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实施,建设 C县污水处理厂是国家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 3)建设 C 县污水处理厂是保护乌江的需要。 乌江作为 C 县任命的母亲河,为沿河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提供用水的同时,又接纳着沿河 县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设施的不配套,乌江沿河段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C 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经过处理可以直接减少每年进入乌江的污染物,对于保护乌江水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 4)建设 C 县污水处理厂是该县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随着 C 县经济的稳步增长,县内人口也不断增加,在企业与居民用水增加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废水也与日俱增,这些污水如果未经处理或部分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乌江,将导致了乌江水体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到 C 县人民生活环境。 因此 建设 C 县污水处理厂对改善 C 县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建设 C 县污水处理厂既符合了 A 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也是该县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必将给 C 县经济的腾飞,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新的变化。 因此,建设 C 县污水处理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C 县概况 C 县概况 C 县位于 A 省东北角, OR 地区西北部,乌江下游。 北部、东部与 Q 市的 P、 D 自治县接壤,东南部与 A 省的 S、 Y 自治县相邻,西南部与 J 县交界,西北部与 W 自治县毗邻。 乌江从南入境,由西南向东北横贯。 全县南北 长 公里,东西宽 公里,总面积约 2469km2。 全县辖 10 个镇、 12 个乡, 59 个办事处, 430 个村, 18 个街(居)委会。 2020年末总人口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万人,占总人口的 6%。 C 县区域位置图见图 21。 C 县城性质及用地总体布局 县城性质 C县城所在地和平镇,位于县城中部的乌江河畔。 海拔 320米,东西两面环山,中间为带状河谷,乌江自南而北纵贯其中,把县城分为东西两岸,总面积 平方公里。 根据《 C 县总 体规划》( 1997 年修编版),和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乌江沿岸重要码头,今后将是以发展商贸、食品加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综合性城镇。 用地总体布局 根据 C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与乌江自然分隔的特点,将县城分为两个组团:河西老城中心组团,河东新城组团。 河西组团主要布局居住、商业、对外交通、仓储用地为主;河东组团主要布局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用地和无污染的一般工业用地。 由于和平镇的地形限制,用地条件较差,用地发展方向只能是东岸团结、 CB 一带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西岸催家村一带也可以适当发展一些生 活居住用地。 C 县自然条件 气象 C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 年日照时数 1200 小时, 年平均降雨量 1150mm, 无霜期311 天,气候温湿、雨热同季,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但夏早、倒春寒、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不利于农作物的稳产高产。 风玫瑰图见图 22 水文 C 县内河流以乌江为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走向顺构造多为北、北东向,水系分布呈树枝状,境内长 132公里,宽 60~100 米,平均流量 9 立方米 /秒。 乌江在县境内汇集了长 10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大于 2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 25 条,河道总长 558 公里。 地质地貌及地震烈度 C 县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娄山脉的东南麓,陵山脉的西北麓,为南宽北窄的狭长地带;地势由西北、东南向乌江河谷倾斜,最高处塘坝区困龙山架鹰岩,海拔 1462 米,最低处塘坝区洪渡乡乌江西岸,海拔 231 米,县城海拔 305 米。 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 95%,槽谷坝地占 5%,县内溪河切割较深,地表形态复杂;境内石灰岩广泛出露,发育着岩溶地貌,沿乌江两侧发育尤为强烈 ,以暗河及溶洞等地貌为主。 全县以溶蚀地貌为主,侵蚀、剥蚀、堆积地貌次之。 C 县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属扬子准地台八面山褶皱带武陵坳陷褶皱束。 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次级沉降带,隶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褶皱断裂普遍发育,构造线多呈北北东向,少数呈北北西向。 县内地层较发育,除缺失古生界泥盆、石炭系和中生界侏罗、白垩系外,其余地层均有出露。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C 县城属地震基本烈度 6 度区,为加强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以地震基本烈度 7 度为一般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C 县城区给排水现状和发展规划 城区给水系统现状 C县县城自来水厂于八十年代末期建成使用。 水厂以乌江为水源,位于和平镇东,沿河大桥南 350 米处,高程 370~380 米的半山上。 目前全县供水能力约为风玫 瑰图 22 万 m3/d,其中,已有供水能力 万 m3/d,在建供水能力 万 m3/d。 城区排水系统现状 目前, C 县县城尚无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 现有排水沟约 3 km,主要设置在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及解放军路两侧,城东无排水设施,县城未建污水处理厂。 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排污沟,而后流入乌江,对河流造成 了严重的污染,直接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 下雨时排水沟污水四溢,流出地面,给城镇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城区给水系统规划 《 C 县总体规划》( 1997 年修编版)中对城区给水系统规划为: 2020 年居民生活用水标准将达到 220L/人 d,居民综合用水量 万 m3/d。 工业用水量 万 m3/d,市政及其他用水量为 万 m3/d(包括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损),总用水量 万 m3/d。 同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